谢万北征
南北朝刘义庆创作的文章
谢万北征是南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其中一篇文章。谢万北征前燕兵败,因自命不俗、从不体恤将士。军中的人想除掉他。因为哥哥谢安的人情,才得以幸免。
文章阅读
原文
谢万北征,常以啸咏队主
注释
1.《谢万北征》:谢万北征一事参看《方正》第55则注①。
2.劲卒:精锐的兵。《资治通鉴·晋纪》胡三省注:“凡奋身行伍者,以兵与卒为讳;既为将矣,而称之为卒,所以益恨也。”
3.队主:一队之主;队长。古代军队的编制是一百人为一队。
4.隐士:指谢安。按:谢万北征时,谢安还隐居东山,未曾出来做官。所以能和谢万俱行。谢万被废后谢安始有出仕志。
5.从容:随口。
6.无所说:没什么话说。
7.劲卒:精壮的士兵。
8.队主:某兵种的长官。
9.当为隐士:意谓应当想想谢安。谢安当时隐于会稽。
10.说:通“悦”取悦
11.审:明白
12.造:到,前往,引申为拜访。
译文
谢万北征前燕时,常常以长啸吟咏自命不俗,从不体恤全体将士。哥哥谢安
人物简介
文中人物
谢万(321-361) 字万石,谢安的弟弟。又称中郎。父谢裒。妻王荃(扬州刺史太原王述之女)。341年,晋咸康七年辟司徒府掾吏、迁右西曹属;345年,兴宁三年为会稽王抚军大将军司马昱府从事中郎、吏部郎;?年,吏部郎;356年,永和十二年出为吴兴太守;358年,升平二年八月西中郎将、持节、督司豫冀并四州军事、豫州刺史、领淮南太守;361年,隆和元年迁散骑常侍。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汉族,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作者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时代背景
北伐失败 恒温独大
谢万才能和器量皆优异出众,升平二年(358年),任安西将军、豫州刺史的哥哥谢奕去世,谢万任西中郎将,持节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兼任豫州刺史。肩负北伐大任,表现得高傲豪纵,毫不安抚士众。谢安见此十分忧心。
升平三年(359年),谢万与北中郎将郗昙兵分两路,北伐前燕溃败,谢万回时就被废为庶人。满朝文武害怕桓温一家独大。桓温是当下最有权有势的人,他不仅占据着荆州这样的军事要地,掌控全国近一半地方的实权,而且还拥有强大的军队。
促成谢安东山再起
东晋部队打了一个败仗,损失了15000人,丢了几座城池。其实,这对屡战屡败的东晋部队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总指挥谢万不仅被革职,而且被贬为庶人,永远不能再当官。虽然合情合理,但真是有点小题大做了。陈郡谢家面临灭顶之灾,这下满朝文武不干了,劝说的人络绎不绝跑到谢家,要谢安出山。
在强势的桓温面前,一直以来,朝廷依靠拱卫首都建康(今南京)的周边大区扬州、西府豫州和北府徐州,与桓温维持恐怖平衡。特别是豫州,它是谢家经营十五年的领地,桓温用了许多手段,始终不能拿下。谢家在豫州受到重挫,唇亡齿寒,东晋皇室和名门大户人人自危,谢安不得不出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2:46
目录
概述
文章阅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