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生
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
谢晋生,曾用名谢乃常,1903年8月出生,湖南省郴县(今郴州市)北正街人,早年在本县读私塾、小学、中学。1926年2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同年11月毕业并加入国民党。1944年春,谢晋生率部收复被日军强占的云南片马地区。1949年11月,谢晋生谢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高级参谋,不久进入中南军政大学学习。1952年8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84年10月逝世。
人物简介
1926年冬,随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进至南京。
1928年,任第3师黄埔同学会特派员,因请假赴汉口逾期未归而被撤职。
1930年,由友人李奇中等人介绍在南京加入国民党革命同志会(改组派)及黄埔同学会,从事反对蒋介石的活动。同年在汪精卫主持的行政院任铁道部路警管理局科长,后调任北平平绥铁路警务处副处长。
1933年,到福建,经宋希濂介绍在福建省保安处13团任指导员。到任不久即与亲戚李木庵(中共党员)等联系,策动该团两个营的兵力准备将其从福建莆田带到中央苏区去,出发前遭到国民党第87师包围缴械。只身逃往南京,旋被国民党明令通缉
1934年,在江苏沛县任县保安队中队长。
1935年,改名谢晋生,由中共党员徐彬如介绍与李木庵等一同到陕西,在杨虎城西安绥靖公署宪兵营任副营长。
1936年秋,任代理宪兵营营长。西安事变前夕,曾负责保卫中共派往西安谈判代表张文彬的安全。同年冬调任绥靖公署特务团副团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改编后的第177师第529旅第1057团副团长,奉命率部开往山西参加对日作战。
1938年,任第529旅参谋长。
1939年,旅部撤销后回到西安,旋应友人李奇中之邀同赴四川云阳任第35补充兵训练处第3团团长,率部由四川移驻贵州安顺
1942年3月,任远征军第5军杜聿明部下的运输13团上校团长,后任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区第一纵队司令员,下辖三个支队在怒江西岸、片马、拖角一带抗击日军。
1944年,任远征军步兵第1团团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调任第16军官总队第1大队大队长。
1947年调国防部少将部员,派往湖南军管区司令部服务。
1948年,经方鼎英介绍在长沙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9年3月,与宋仁楚同去湖北宜昌策动宋希濂起义时,被宋任命为第14兵团司令部高参,兼任“鄂西兵要地理视察组长”。趁赴鄂西视察时,在松滋五峰组织了一支约六七百人枪的“志愿兵团”。同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毅然率部向解放军投诚,将所带的人枪全部交给解放军第38军。回到长沙后,由省军区联络部长樊中黎与陈明仁商议,偕同宋仁楚、刘公武、段梦晖等往鄂西劝告宋希濂起义,行至永顺保靖后,得知宋希濂已逃至四川,即返回长沙。
1949年1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高级参谋,不久进入中南军政大学学习。
1984年10月因病在长沙去世,享年82岁。
主要事迹
收复片马
一九四一年底,“珍珠港”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向美、英、法挑起太平洋战争,实行南进政策,侵占了东南亚和缅甸。我国应英国之请,组成远征军入缅作战。谢晋生属国民党第五军杜聿明部所辖的后勤部运输十三团团长,担负入缅远征军的弹药物资运输任务。
一九四二年春,因入缅远征军对日作战失利,日军占领缅甸后,从腊戊组成机械化快速部队冲到惠通桥,腾、龙失守,保山危急,昆明震动。我入缅部队遗不成军,纷纷败退回境。谢晋生在滇缅公路保豌段运输途中,趁机收容了散兵二百余名,编为一个营,谢即图对抗战作进一步贡献,便将这部收容的溃军带到大理,晋谒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将军。要求按边境战局需要,给予分配任务,以图发展。这时,在历史上曾侵占我片马、江心坡地区的英国军队,因缅甸成局失利而撤退,致使中缅北段片马、江心坡一带成为不设防的空旷地区。
正值远征军遗退、滇西战局吃紧之际,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云贵监察使李根源离昆西上,驻节大理,协同宋希濂筹划滇西军事于帷幄之间。泸水设治局长刘公度率段承经等各土司,在李根源五月一日发出《告滇西父老书》的号召下,函电速报向李根源输诚。并表示“相约趋辕领教,歼此顽敌,集此大勋”的抗日决心。随派茶继周、杨子亮、杨庆云代表各土司驰赴大理。晋见李根源和宋希濂。请示抗日军事机宜,经研究决定,在六库成立“福、碧、泸、练民众自卫支队”,征调编练地方壮勇,配合国民革命军抗日。委任六库土司段浩为少将司令,谢晋生为上校副司令。一九四二年秋初,谢随带少量兵员到六库组建支队。支队之下分设四个大队,并设政治部、特务大队、军需室、副官室、参议室、组训科、总务科等部门。
支队组建之后,谢晋生为扩张其势力,以图恢复我国对片马地区的主权,便到鲁掌向茶光周部选调兵员二十余名,深入片马地区了解边境情况,以窥探当地人民的态度。一个多月后,返大理向总司令部会报。总部鉴于滇缅边境必须设防的特殊重要性,即将谢部改为驻“茶里边区军政特派员公署”,段浩仍任司令。并成立“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部”,以郑波(浙江人)为总指挥。董仲篪(湖南人)为副总指挥。下辖三个纵队,谢晋生又被委任为第一纵队少将司令。
谢晋生向大理总部请示会报后,即率领副团长曾冠雄、营长郝光发、黄维先、连长李光浩等全团官兵武装返回泸水。总部派了四名美军顾问随团前来支援工作。又带了一个营的兵力,加上原部人马,共约600余人,分别组成“挺进支队”和“独立营”。由刘晋潜(湖南人)任支队司令,谢亲自指挥独立营。于一九四二年冬初由六库经经大兴地西渡怒江。在称戛休整期间,通过政工队宣传发动群众,支援部队抗日后,率部经排巴直上高黎贡山,翻越尺必哥(春风)丫口,进入高黎贡山西麓的片马、江心坡地区,驻防茶里,并将指挥所设于把吾库。随军运输粮弹的称戛民工队伍,将物资运存把吾库后,返回称戛。谢部正式进入片马、江心坡地区。刘晋潜支队进入江心坡后,因交通不便,给养运输困难,后被我远征军带走。
谢所指挥的独立营驻防把吾库后,即命营长黄维先率部向大坝地河推进,对侵入片马的日寇发起进攻。在兰怒桥、石灰卡、大坝地河一带的进攻中,遇到日军的前后夹击,伤亡很大。营长黄维先仅率部份遗军突围,撤退称戛,夷地坝一带休整。
谢部虽然损失惨重,但仍坚守阵地,在片马坚持抗战达半年之久。英国怕我国收回片马,照会中国政府:片马、江心坡、茶里地区,系属中缅未定界,中国军队不宜驻防。国民党政府严令谢部从片马撤回怒江。部队被迫从片马撤回怒江防守后,谢晋生以怒江西岸的称戛村为基地,加紧征募兵源,扩军备战,加强军训,积极准备反攻,收复片马失地。在前往大兴地军营途中,不幸掉下箐沟,跌断大腿骨。时大兴地有美军顾问组的战地医务室,谢晋生被送进美军医务室治疗。
1944年春,怒江抗日部队奉命反攻片马。反攻部队分为南北两路,南路由上校团长余子述率第1步兵团直接向片马丫口反攻,北路由第11集团军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区第1纵队少将司令谢晋生率独立营两个营从尺别哥丫口反攻。这时北路方面,称戛一带民众出动五百多民工,用三个月时间,日夜奋战在高山雪原,修通了称戛江边到尺别哥山顶丫口的进军驿道,谢晋生部在民众的支援下,首先突破尺别哥丫口天险,攻入片马,并从北面向南包抄敌人,切断片马日军对丫口据点的后援。但南路反攻的余子述部受阻。片马丫口日军凭借天险,建筑了坚固的工事,以重兵防守,使余部反复进攻都不能取胜,并造成了重大伤亡。后来由于谢部首先攻入片马,从后面切断了片马丫口据点日军的后援,在余部不惜一切代价的英勇反攻下,终于攻克了片马丫口,于是谢、余两部合力夹击,彻底歼灭了片马侵略军,收复了失地,取得了怒江抗日大反攻的第一个胜利。
片马收复后,谢晋生立即着手进行恢复片马主权的治理活动,他奉命以“茶里边区军政特派员”的身份,在片马设立“茶里边区军政公署”,将片马、拖角、罗孔划为三个区,委派手下的营级干部为谷区区长,委任当地山官头人为副区长,每区划分若干乡保,任命乡保长,推行我国战时的区、乡、保甲制度;在片马、罗孔举办了两所汉文学校,推行国民教育;在片马开辟初级市场,在大坝地河开设造纸厂,恢复边境工商业,组织群众发展生产。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驻守滇西的国民革命军全部奉命整编,谢部被改编为“机场守备第三团”,谢仍任团长。
1946年,英军乘片马守军立足不稳,武装袭击了谢晋生的“军政特派员公署”及“片马区公所”。第一营营长兼片马区长吴若龙等军政官员被杀害,谢部被迫撤出片马,英军重新强占片马。
治军严格
谢晋生是个身经百战的军官,自1943年3月从片马撤退后,知道抗战不会很快取胜,部队要在称戛长期驻防,他治军很严,不准部队骚扰老百姓,不准估买估卖,部队的给养都向军民合作站领取,不准直接到农村采购,对自己的随军家属子女也严加管教。
为搞好军民关系,谢晋生在称戛办了一所战地汉文学校,动员当地傈僳族农民送子女上学,学生笔墨纸张由部队供给,教师由部队文书人员担任,课文由部队编印,内容贯穿了抗日救亡,保国保乡,驱逐日寇的思想,这所学校办了一年多时间,直到部队反攻。
参考资料
谢晋生.湖南文史研究馆.2011-03-08
最新修订时间:2022-11-02 11:24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