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池春·壮岁从戎》是
南宋词人
陆游的一首词。上片追昔,回忆年轻时驻守边疆、保家卫国的
军旅生涯,洋溢着作者青年时代飞扬的意气和爱国的情怀;下片伤今,词人渴望收复被金人占领的中原故地,但空有满腔热血,却无处施展,只得寄情山水,为虚掷光阴而感叹,字里行间充满了失落。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现实的失望。
作品原文
谢池春①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②。阵云高③、狼烟夜举④。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⑤。笑儒冠、自来多误⑥。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⑦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
谢池春”:词牌名,又名“
风中柳”、“玉莲花”等。
②“虏”: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蔑视的称呼。
③“阵云”:浓重厚积形似战阵的云层。
④“狼烟”:烽火。古代边疆烧狼粪生烟以报警,所以称狼烟。
⑤“戍”:守边的意思。
⑥“儒冠”:儒生冠帽,后来指儒生。
⑦“流年”:流逝的岁月,年华。
白话译文
壮年从军,曾经有一口气吞下敌人的豪迈气魄。浓重的云层高挂在天上。原来是烽火狼烟点着了。红润的面庞、头发乌黑(的年轻人),捧着雕饰精美的戈向西去戍边。讥笑自古以来的儒生大多耽误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上阵杀敌、建功立业的梦想已经破灭,却只能在吴楚大地上泛一叶扁舟。漫自悲歌,伤心地凭吊古人。烟波浩渺无际,边关到底在何处?感叹年华又被虚度了。
创作背景
南宋
乾道八年(1172年)二月。词人任四川宣抚使
王炎幕下的干办公事兼检法官。但到了十月,王炎被召还,幕府遭解散,词人转任
成都。宣抚司治所在
南郑(今陕西
汉中),是当时西北前线的军事要地。在这里任职,词人有机会到前线参加一些军事活动,这符合他报效祖国、收复失地的的心愿。因而这不到一年的南郑生活,成了他一生中最为怀念的时光,这首词便是词人为追怀这段经历而作。
作品赏析
文学赏析
上片写词人过往的军旅生涯及感叹。“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这几句是词人对南郑生活的回忆。他那时是多么地意气风发,胸中怀抱着收复西北的凌云壮志,一身戎装,手持剑戈,乘马于胯下,随军止宿,气吞残虏。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豪气,颇能振奋人心。
但接着词急转直下:“笑儒冠自来多误。”这一句化用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而来,感叹自己被儒家忠孝报国的思想所误,一生怀抱此志,却时至暮年仍旧一事无成。看上去,词人有悔意,悔恨自己不该学习儒家思想,执著于仕进报国,但实是对“壮岁从戎”的生活不再的哀叹。
下片写老年家居江南水乡的生活和感慨。“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词人求取功名的愿望落空,被迫隐居家乡。为排遣愁怀,他四处泛舟清游。“漫悲歌、伤怀吊古”,虽身在江湖,但心仍在朝堂之上。词人没有办法真正做到自我宽解。他“泛扁舟吴楚”,吴楚古迹仍旧引发起他无限怀古伤今之意。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秦关”,即北国失地。那淼淼的烟波仍不能消除词人对秦关的向往,因壮怀激烈,他至老仍旧不忘收复失地,不甘断送壮志,故闲散的隐居生活使他深感流年虚度。
这首词上片怀旧,慷慨悲壮;下片写今,沉痛深婉。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在字里行间充分地流露出来,感人至深。
爱国之情在陆游这篇作品里频有表述,且多慷慨激昂,壮怀激烈,而当词人晚年赋闲乡里,鬓白体衰之后回忆往事,更加悲恸万分,却又因无力回天,只落得无奈叹息。
名家点评
杭州大学中文系孔镜清:上片忆昔,追忆壮年时代两度从军的得意经历;下片感今,点出罢归山阴废置闲居的生活。前后对比,感慨万千。然而作者关注国家命运的精神渗透在字里行间,并不因衰老之年而有所减损。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年)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应礼部试,名列第一。宋孝宗时,任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由于张浚北伐失利,他以“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罪名,被贬逐。乾道六年(1170年),被起用重新做官。淳熙五年(1178年)后,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因发粟赈民,以“擅权”罪被罢官。陆游一生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实际存诗9300多首。诗歌涉及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著名的《
书愤》千百年来为人们广为传诵。许多作品谴责了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罪行,如《
关山月》等。 到临死前著名的如《
钗头凤》、《
卜算子·咏梅》等。传世有《
陆放翁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