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瑞阶
中国现代国画家、书法家、教育家
谢瑞阶(1902—2000)曾用名谢宝树,号就简老人,笔名黄河老人;河南省巩义市焦湾村人;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教育家;1921年入河南开封师范专科学校学绘画;1924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曾任开封艺术学校校长、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书法以章草见长,早期清雅洒脱,晚期较仓劲厚重;谢瑞阶创作的《大河上下浩浩长春》陈列于人民大会堂,被公认为是黄河画的杰作,是现代山水画发展的里程碑。
人物简介
1902年11月生,1921年入开封师范专科学校攻读美术、音乐,1923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研习西画,1924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4年毕业后任教于开封东岳艺术学校、北仓女子中学和女子师范学校。后一直从事艺术教育,1949年任开封艺术学校校长;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任郑州艺术学院院长;1962年任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兼河南美协主席。历任开封艺术学校校长、郑州艺术学院院长、教授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
谢瑞阶20年代创作以油画为主,30年代始作中国画。1934年编著出版《人物画法简述》一书,1935年人物作品《朗吟飞过洞庭湖》入选在南京举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46年在开封举办个人画展,1955年《植棉能手石玉殿》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后以黄河为主题,创作大量表现黄河的作品,意境宏阔,气势磅礴,尤富特色;《黄河三门峡》入选1960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黄河在前进》入选1973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大河上下 浩浩长春》等分别为中国美术馆、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处收藏,并被单幅出版。
艺术成就
谢瑞阶的书法以章草见长,早期清雅洒脱,晚期较仓劲厚重。
他的国画,中西结合,所画黄河独树一帜,所作章草,古朴圆润,苍劲有力,均为书画界所推崇。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待厅陈列他的国画《大河上下 浩浩长春》,受到中外人士的同声赞绝,被称为社会主义时代山水画的里程碑。
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终生热爱教育事业,特别是把“育人”作为教育的根基,常抓不懈——在校时,以”教书教人传正道”自勉;离休后,年愈耄耋,仍把社会育人作为己任;他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责任心孜孜不倦地向人们,特别是青年精心讲解作人之道,催人奋进,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
他创作的《黄河在前进》陈列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198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和日本书道联盟共同举办的“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展出了他的《黄河出山即景联》等作品。
1984年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70岁以上老人书法家作品展览,展出了他83岁新作兰亭序句“群贤毕至”。
著述作品
谢瑞阶著有《人物画简述》、《三门峡写生集》、《谢瑞阶画选》等;代表作品还有《大河上下 浩浩长春》、《植物能手石玉殿》、《朗吟飞过洞庭湖》等。
人物生平
实业救国
谢瑞阶约7-8岁时上学.其祖父,父亲都是乡村教师,因此受到了较好的教育.同时,因为他勤奋好学,又不爱活动,身体素质就不太好.1919年,16岁的谢,在父亲的支持下,到附近的蚕桑学堂读书.对于小瑞阶来说,学堂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课程也与过去有很大不同.除学有关养蚕的专业科外,还有语文,数学等.
那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夕,新思想,新思潮也终于影响到了这穷乡僻壤.老师讲的许多知识,许多资料都来自西方国家,当然还有日本的. 在这些资料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特别是鸟类的挂图,对小瑞阶更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 有时,下课后,别的同学都外出活动了,他就躲在教室临摹那些挂图.后来,带课老师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就让小瑞阶将这些图画到黑板上,以加深学生们的理解.因为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又乐于助人,老师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一溜8间房子,是他们的寝室,一人一铺,共住十几个人.晚上,这些孩子们也很开心,没事时,就在床上翻筋斗玩,从动翻到西. 但是这样快乐的日子并未持续多久.也许是因为过分用功,在上学的第二年,小瑞阶开始莫名其妙地头痛.开始还较轻,只是偶然发作.后来逐渐加重.以致再也不能学习下去了.
到了焦医生家,焦很热情地问老朋友有什么事?友三很沉重的说,我这孩子有病,从学堂回来了,现在就交给你了. 老焦很喜欢这位朋友的儿子,因此心痛得不得了.望闻问切之后,他说这孩子是过于用功,导致肾虚,又加肝火过旺所致.
前前后后治了3个月,吃了许多剂中药,结果头不痛了.但小宝树的右眼却永远看不见了. 他又开始准备养蚕.因自己没有钱,就去帮一个焦振江的养蚕. 在学校前的一座古庙里养蚕.养了一年,不赔不赚.他们发现,没有自
己的桑园,仅靠买桑叶养蚕是不行的.但是家里也就7亩地,那是养家糊口的命脉,是不可能用来作桑园的.那该怎么办呢? 于是,年仅17岁的他,过早地开始考虑今后的生计问题.人要活着,就必须吃饭,要吃饭,就必须有一技之长.这是父亲一贯的教导.而我的一技之长是什么呢? 无奈,只好一边帮父亲在小学里教低年级算术,一边仍跟着父亲学些文史知识.一天,一个书贩到学堂来卖书,小瑞阶看到一本残缺的<<芥子园画谱>>;,如获至宝.拿到家后,激动不已. 早在蚕桑学堂读书时,教蚕桑课的李绍英先生小瑞阶有画画才能,就让他把挂图上的松,鹤一类动物图样临摹下来,挂在黑板上,这就增加了谢对画画的兴趣.这是又有了[芥子园画谱],他每天一有空就照着临摹,越画越有兴趣.对于上面的绘画理论,他也熟读背诵,仔细揣摸.诸如南齐谢赫的六法,和其它的书画论,得到启发不少.
开封学艺
这时,他在一家小报上,看到开封艺术学校招生的消息,他受到很大震动. 由于从小受的教育,他字写得比较好.逢年过节帮人写对联.又对画画感兴趣. 谢第一次知道还有专门教绘画的学堂,心想,能到那儿上学,该有多好. 洛河对岸的孝义集邮电局长与谢的父亲相熟,也很喜欢小瑞阶.小瑞阶就与他商量,写了一封信,谎称是从开封熟人寄来的信,并盖了邮戳. 几天后,谢得知父亲外出办事.就到黑水关的铁路桥有渡口的地方,交给船家,要他们转交父亲. 后来,父亲拿到信后,并未说什么.直接到了孝义镇,问他的老友,这封信是怎么回事? 在获知真相后,他并未责怪自己的孩子. 与亲友凑钱,送儿子去开封考试.这是谢瑞阶第一次离开家乡. 谢高高兴兴的来到了开封,考试后,住在一个开小铺的同乡家里,晚上就睡在人家的柜台上.到了发榜那一天,因担心自己考得不好,迟迟不敢前去看榜.后来,当他忐忑不安地来到学校,却发现自己考的是第一名,他高兴极了. 他急忙给父亲写了信,一家人都很高兴.因家庭困难,他的父亲向当时的县教育局求帮.当县教育局长知道这事后,非常高兴.说他早看出来,这孩子有出息.特批50现洋.当他父亲去领钱时,财政局是这是为巩县人争了光,又给增加了20现洋.谢友三喜笑颜开.将70元现洋寄给儿子,于是就解决了学费问题. 在学校里,他一心迷在绘画上,发奋攻读,成绩特别优秀.因此老师们都喜欢他.毕业那年,周伯康老师带他们到上海美专去参观,以便开阔视野,他就请求留在上海参加报考.周老师对他很支持.经过一个假期的复习,他被录取为该校的插班生.对油画的设色和各名家风格作了比较系统地学习.
我是教师
我是一个教师.有人说我是画家,书法家,我不敢承认,我却可以承认我是一个教师.我觉得教师这个工作很光荣. 1924年,谢瑞阶从上海美专洋画系毕业后,回到了开封母校东岳艺术学校任教.当时,他一回到开封,就面临了一次画家与教师的抉择.两股力量都在争取他,一边是搞美术的朋友,希望他当职业画家;一边是他那在乡村学堂教书的父亲和开封的老师们,希望他承业从教.后来一件事情刺激了他.有个军阀为母做寿,托人以重金求他作画庆贺.他画了一幅[麻姑献寿图],送去后军阀不满意,还想让写上几句恭唯的话,并落上画者的名字.血性男儿不愿为一个素不相识的阔人折损画家气节,断然予以拒绝.由此他想到一个根本问题--究竟为哪个雇主服务?大多是官僚,资本家,是风雅或附庸风雅的前朝遗老,是贱买贵卖的画商,是奔走高门大户的送礼人.教师的顾主又是谁呢,是学校,是校长,而真正的顾主还是学生.两相权衡,天平彻底倾斜了.作一幅画,不如培养一个人,何况这一个人还能培养更多的人!
尽管教师薪俸微薄,且常拖欠,往往仅够糊口,但谢瑞崐阶宁愿受雇于学生,受雇于教育-- 那是,这位潇洒而内秀的小伙子,是开封最早骑自行车的人之一,也算领了一番风骚.他除了在母校任教以外,还在北仓女中,开封高中兼课.后来,谢瑞阶一直到70岁,还能骑自行车上班.
同情革命
1925年5月间,谢瑞阶带领开封东岳艺术学校毕业班20名学生去南京上海杭州参观,内容一是艺术教育,一是各地的艺术文物.出发前,报上登了上海工人罢工抗议日本枪杀中国工人顾正红的消息.到南京时住南京工学院,在见到有撒传单的,有演说宣传的.到上海后他们住“梁溪宾馆”.当他从江苏教育学会回来,到旅馆门口,门房告诉他,“你的学生已被捕了,你先别回屋子”.在发现没有特务后,才让他回房.次日,他又去找学生会,及原美专校长刘海粟,还有著名民主人士史良先生.等了几天,学生们才被放回来. 在上海短短的三天时间,给谢瑞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外国人在中国办厂,对工人极端残酷,每天上下班要搜身,工作要18小时而工资却低得可怜.顾正红带领工人与资本家斗争,日本人竟敢开枪将他打死.结果引起可上海以及全国各界的抗议与声讨,形成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而是在租界内,外国人可为所欲为,可一随便逮捕中国人.中国的坏人跑到那里可以受到保护.这种国家的耻辱令年青的谢瑞阶终生难忘.
初恋与婚姻
谢老29岁结婚,他的夫人沈予荃小他10岁左右. 谢老的岳父原在开封
献身教育
38年的教育生涯中,从解放前任教于开封东岳艺校,北仓女中,开封女师.,1949年筹办省立开封艺术学校(后更名开封艺术师范学校)任校长,1955年任河南师专副校长,1966年任郑州师专副校长,1958年任郑州艺术学院院长,直到1961年到省文联从事专业美术创作时为止,这是谢瑞阶坚定不移的一种教育观. 他在河南第一个向学生教唱进步歌曲[伏尔加船夫曲],并在兄弟开设的小书店里卖当时违禁 的进步作品;他带领20个学生赴上海参观,之后参加了反帝大**;他把上海美专,上海师范专科学校的教材,教学方法,远景规划在开封进行实践,如美术课堂的模特写生,教学改革等,得到校方的认可,并一直延续下来;他提倡中等艺校要体育,音乐,美术,劳作四门兼修,一专多能,以便毕业到中小学,特别是分散的农村中小学时四门课都能胜任,拓宽了学生就业和发展的路子;他1935年出版了[人物画法简述]一书,借鉴西画的人物解剖学原理,改进国画的人物画法;即使是抗日战争时期,开封女师迁至伏牛山区镇平,内乡,在油短粮缺,常常要拔野菜吃的7年半中,他也组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乐观向上度过困难岁月;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更是全力推进办学,50年代成为河南艺术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黄金时期-- 谢老作为老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他的学生.在抗战时期,有一个学生的身患重病,而她的哥哥又急于到抗日前线.情急之中,他就找人把自己的妹妹抬到了学校,拜托同在患难中的老师.后来,这个学生因病去世,但这件事这充分说明了谢老与学生的关系.
春到伏牛
谢瑞阶在求学时,学的是西洋画.20年代,主要是画油画,水粉画和粉画.后来他感到多数的中国人喜欢国画,遂从30年代初开始自学国画,后以国画为主. 1926年,他在很艰苦的情况下,创作油画[瓜农].这幅画是通过一位瓜农历尽艰辛,初得一点收获后的喜悦之情.表现了中国农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这也是他自身处境的写照.1935年,他结合教学,编写的[人物画法简述]一书正式出版.
这个时期,他创作了人物画[李清照],[草鞋老农][勇往只前][朗吟飞过洞庭湖]等.其中,[朗吟飞过洞庭湖]曾于1935年左右,参加在南京举办的全国美术展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开封
后来,赵瑞和男友到了新加坡的一所学校教书.男友移情别恋,和别人结了婚.极度痛苦中,小赵想起了老师给的书《菜根谭》,认真研读后,她终于得到了解脱.几年后,她去了美国.到一所华侨学校教书,开始了新的生活.而谢老师给她的帮助始终念念不忘. 1980年,一封信寄到了谢老原在开封的住处,又转到了郑州.1991年,年近古稀的赵瑞终于回到了祖国.她专程来郑州看望自己的老师,表达自己的谢意.她说,是老师的资助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是老师的书救了自己的命.
1946年秋天,又一位不速之客敲开了谢老的家门.那就是丰子恺.丰子恺与谢老曾同为弘一大师的学生,但二人并不太熟悉.丰子恺从四川举家迁移,到河南后没了路费,就去找学友求救.当时,丰子恺有六个孩子,另外,还收养了他姐姐的一个孩子,所以生活十分困难.谢老又是全力支持.使丰顺利到达上海.解放后,已成为著名作家,画家的丰子恺,写信到河南,对自己的老同学表示感谢. 抗战时期,在洛阳,有一个学生,谢老给他介绍了许多佛教方面的书籍.后来这个学生终于度过了自己的困难时期.2天前(1998,6,26 是沈师母三周年祭日)在沈师母去世三周年之际,这个学生还从西安寄来100元钱,要他们代为祭奠.
走向黄河
中原拂天晓,嵩岳起彤云,龙门开伊洛,砥柱垂古今
1949年,组织上让他筹办河南省省立开封艺术学校,任校长.1955年,他被调入河南师专任副校长,主管体育艺术科。
1956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改任郑州师专副校长,并兼图画科主任.1958年,郑州艺术学院成立,他任院长。这一段时间,河南艺术教育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可到1961年以后,来了一股下马风,有人提出要停办艺术学院.尽管谢瑞阶做了很大努力,也未顶住.后来郑州艺术学院并入开封师范学院(即今河南大学).谢瑞阶被调入河南省黄河题材上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山河壮丽,资源丰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曾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但是,由于历代统治者的腐败,黄河得不到治理,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洪水不时泛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为举世闻名的害河.从小在黄河边长大的谢瑞阶对此更有真切的感受. 在黄河的外貌上看来很少可供尤人玩赏的青山绿水,只是在沙滩,峡谷,黄土和平原上蜿蜒数千里的一条巨大泥流.然而,一旦认识了它那大度有容,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将会肃然起敬的和它结为忘年之友,以满腔的热情去歌颂它,使之扬名于世界,梗大的造福于人类.黄河
1952年10月30日,毛主席视察了黄河
从1955年开始,谢瑞阶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帮助下,先后多次沿黄河实地体验生活.特别是在三门峡水电站,他呆的时间最长,并受到很大教育.他第一次到工地时,看到那里有许多装物资的大木箱子,上面标着北京发,上海发,哈尔滨发等字样,心里很激动,一方建设,八方支援,这是旧社会绝对办不到的.另外,广大干部,工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也是他深受鼓舞.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黄河画好,为根治黄河做出崐一定贡献. 通过几年的实地考察,谢瑞阶初步熟悉了黄河的地貌与特征,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黄河的波浪看起来象是泥塑的,但又充满动感.再之,黄河流域的山主要在中上游,多为黄土山,它既不象桂林的喀斯特地貌那样异峰突起,山清水秀,也不象华山泰山那样悬崖峭壁,险峻异常.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在黄土山上形成了变化万端的千沟万壑.它一般林木较少,有些荒凉,但有的地方却草木茂盛,一派生机,这些特点,不崐亲自观察,是根本画不好的. 谢瑞阶青年时代学的是西洋画,后来才逐渐改画国画.为了更好地表现出黄河的特色,他尝试着把西洋画的透视和明暗处理技术运用到国画中来,把国画的笔墨和西洋画的笔触揉合起来,而又保持其国画的特色.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在创作了一些片段反映黄河的作品后,他想进一步比较全面地反映黄河面貌.1963年,他沿着黄河跑了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七个省直到山东垦利县黄河入海处,行程二万余里,对黄河的全貌和重点水利设施作了比较系统地了解,积累了大量素材,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困难岁月
1969年,70岁高龄的他被下放到位于黄泛区的西华县劳动,有机会接触到许多遭受黄河水害的农民群众,他们的悲惨遭遇更增添了谢瑞阶反映新黄河的决心. 文革后期,谢老住农学院.有一天,谢雷来找伯父.他仔细地问了祖父几十年前被安葬时的情景.然后他就去了开封,把祖父的遗骨启了回来.带回故乡巩县与祖母合葬,了却了谢老的一桩心愿. 提起谢老的这个侄子,也是很不幸的.60年代初,因家庭实在困难,妻子离婚,嫁给了一个打油的,以图有口饭吃.唯一的一个女儿,也是在很小的时候,被生产队的拖拉机撞死.不过这个男人很坚强的活了下来.
走向辉煌
1972年,谢瑞阶又拿起了搁下多年的画笔,画了一幅盐锅峡水电站.盐锅峡水电站位于黄河上游的兰州附近,它是黄河上第一个完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建起的大型水电站.它的拦河大坝全长321米,高大55米.滔滔的黄河水从溢洪坝上飞溅而下,成为奇异的人工瀑布,气势雄伟,令人神往.在构图上他以大坝和瀑布作为主题,上边是平静如镜的水库,下边是奔腾的黄河水,题为[高峡出平湖].在纪念毛主席视察黄河20崐周年展览会上,这幅画受到了与会群众的称赞.
1978年,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协助下,他再次到黄河的龙门,壶口一带考察.后来,他以壶口瀑布,龙门雄姿,中流砥拄,和中原大地为题材,作了一幅国画[大河上下浩浩长春],象征中华民族的坚强性格和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
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待厅,悬挂着一幅6.86米*3.82米国画巨作<;大河上下浩浩长春>.泱泱华夏的母亲--黄河
黄河黄河水利委员会钓鱼台国宾馆和郑州火车站,黄河水利展览会的时候,黄河好象已不太惊讶,因为母亲对亲生儿子的作为已视为必然. 画黄河之难,一在河水质感,而在画面布局.谢瑞阶潜心探索,笔墨中揉入西洋焦点透视和明暗处理等技法,画出了黄水特有的颜色,质量,流速,气势.并且,以国画散点透视的构图方式,对河中和两岸的主要景观加以剪裁,拼接,概括,小中见大,局部中见整体,于尺幅之间凸现黄河形而上的魂魄.他的黄河一脉千姿,既有沸腾咆哮的威厉,也有一泻千里的壮阔;既有怪石狂涛的奇,也有尽收眼底的坦荡.更有<大河上下,浩浩长春>;,将最具代表性的壶口
1991年11月,全省第二届书法家
大河赤子
1993年3月28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委员们的倡议得到了光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赞同,参与和支持,大家说这个典型选得好.谢瑞阶撰写的两万册的忆述录,被人们当作珍品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市内广播,电视,报社等新闻媒介直至各单位的黑板报也宣传了学习谢瑞阶的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春风正吹拂在巩义市城市,乡村,机关,学校的乡亲的心坎上-- 谢瑞阶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古老的土地,总面积不过1041平方公里.这个历年来各项经济指标在河南省县级中持续保持领先地位,而且跨入了全国农村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行列的巩义市,如今,正是在物质文明取得了显著成绩之后,为了实现在更高层次上的迈进,以故土成长起来的儿子的那种德高识深的精神为楷模,一期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新的成绩. 最近,当谢瑞阶听说家乡黄河与洛河交汇处的经济开发和发展旅游业的构思在逐步实现时,心中激动不已.他刚刚出院不久,就一手拿放大镜,一手挥笔写下了<借古今怀故乡>: 相传图书出河洛,登临邙山眼界阔,融会贯通恩泽远,饮水思源福惠多. 迁流不息无终始,因缘和合创新作,群贤毕至人杰地灵
哲人境界
谢瑞阶的最后一幅大型黄河画卷作于1981年.少年左盲,晚年右眼又视网膜出血,视力极度微弱的他惜别丹青,迄今已经10余年了.然而就在这样的耄至之年,一个已经不带任何光环的谢瑞阶,超越了画坛书界,只以一个人,一个饱经沧桑的过来人的形象,正在被社会上更多的人所认识,所接受,所感动,所敬仰.他凭借的是深么呢?当命运将他毕生倚持的读,画写的能力几乎剥夺怡尽的时候,他只剩下了说.说,用一个朴素真挚谦逊的声音,用一口亲切实在苍劲的河南方言,说时代的嬗变,说历史的规律,说人生的真谛--,不是报告,不是讲演,只是一位几乎可以称得上世纪老人的知识分子的漫谈. 他对郑州大学,河南政法学院,河南医科大学的大学生们娓委地说着;他对省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的离退休人员 悠由地说着;他对家乡巩义市的乡亲们缓缓地说着....
一帧帧思想的图案,明澈高洁,云淡风清,在世纪的梭机上渊源织出.织锦老人谢瑞阶,如今仍在丝丝缕缕抽动心绪,继续完成着他今生最后的这件大作.他头顶的白发稀疏的直立,眼睑松垂的双目微阖,红润的面颊上流布着一种幸福感--对,是幸福感.思想的通透,哲理的彻悟,步入人生的大自在,这是一种最高层次上的愉悦.
强者风骨
站在第95级;台阶上俯瞰人生,一个至少分子的攀登坎坷而漫长.过来的路愈走愈险.命运一次比一次残酷,直至只在他眼前残留一片昏花;2来的路也愈走愈宽,命运一次比一次慈祥,直至让他心中已盛满一派澄澈.只因为是一直向着光明攀登,他才能够以风骨,以品格,以气度,以灵魂,在高的峰顶站成一个强者。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0 23:19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