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豆蔻
姜科豆蔻属植物
白豆蔻(Amomum verum Blackw.)是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延长而匍匐状,茎丛生,株高可达3米,茎基叶鞘绿色。叶片卵状披针形,顶端尾尖,两面光滑无毛,近无柄;叶舌圆形,穗状花序自近茎基处的根茎上发出,圆柱形,稀为圆锥形,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苞片;苞片三角形,麦秆黄色,小苞片管状,一侧开裂;花萼管状,白色微透红,外被长柔毛,裂片白色,长椭圆形,唇瓣椭圆形,中央黄色,内凹,边黄褐色,雄蕊下弯,药隔附属体三裂,子房被长柔毛。蒴果近球形,白色或淡黄色,果皮木质,易开裂为三瓣;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暗棕色,有芳香味。5月开花,6-8月结果。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延长而匍匐状。茎丛生,株高3米,茎基叶鞘绿色。叶片卵状披针形,长约60厘米,宽12厘米,顶端尾尖,两面光滑无毛,近无柄;叶舌圆形,长7-10毫米;叶鞘口及叶舌密被长粗毛。
穗状花序自近茎基处的根茎上发出,圆柱形,稀为圆锥形,长8-11厘米,宽4-5厘米,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苞片;苞片三角形,长3.5-4厘米,麦秆黄色,具明显的方格状网纹;小苞片管状,一侧开裂;花萼管状,白色微透红,外被长柔毛,顶端具三齿,花冠管与花萼管近等长,裂片白色,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5毫米;唇瓣椭圆形,长约1.5厘米,宽约1.2厘米,中央黄色,内凹,边黄褐色,基部具瓣柄;雄蕊下弯,药隔附属体三裂,长约3毫米;子房被长柔毛。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6毫米,白色或淡黄色,略具钝三棱,有7-9条浅槽及若干略隆起的纵线条,顶端及基部有黄色粗毛,果皮木质,易开裂为三瓣;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直径约3-4毫米,暗棕色,种沟浅,有芳香味。
近种区别
参考资料
产地生境
原产柬埔寨、泰国;中国云南、广东有少量引种栽培。白豆蔻喜荫蔽,属浅根系作物,喜肥沃沙壤土,透气排水良好生长旺盛。喜湿润环境,土壤含水量大于20%,空气湿度大于80%。
生长习性
花期5月;果期6-8月。白豆蔻幼苗生长较缓慢,可从根部抽出幼笋,气候温暖地区全年都可抽笋,2年始开花、结果,20-24℃早春为开花盛期,每花序开花持续5周左右,清晨6时花朵放,9时开始撒粉,中午1-2时凋谢,每花序每天开花1-3朵,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约需3个月时间。年均温23℃,年降雨量1500-2200毫米以上气候条件,全年均可抽笋成株,开花结果。气温低于4℃时叶片出现冻害,0℃时地上部分全部死亡;高于35℃,短期极温达到41℃,在荫蔽条件下,植株仍可生长正常,但气温超过28℃,持续时间较长,植株不能正常开花;低于20℃,开花期长,花朵呈半开状,花粉少不撒粉,花朵凋谢时间较长。花柱粘液分泌多,有利受粉。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中耕除草与割枯株:中耕松土除草,割除枯枝,清除丛内杂草和枯株落叶。收果后,要及时割除枯株、病株及残株,并清洁园地,以利抽新笋和防止病虫害。
施肥培土:施足底肥,及时追肥、培土。春季施肥促进抽笋、抽花蕾;冬季施肥可提高第2年开花结果率。微肥促进新苗萌发,提高坐果率,缩短花期,促进果实团紧密,增加挥发油含量。调整荫蔽。苗期、幼龄期及开花结果期荫蔽度控制在70-80%,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光照的需求,适当调整其适宜的荫蔽度。
人工授粉:自然成果率0.2-0.6%。人工辅助授粉,成果率可达35%左右。在上午9时到中午1时花开始撒粉时,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花朵,另一手持一小竹片或用食拇指伸入唇瓣中刮取花粉抹在花柱头上,以提高成果率。
排灌: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排涝防止烂根。
间作:选择树冠大、落叶易腐烂的经济林木,如选择催吐萝芙木等作永久遮荫树;山毛豆、红麻、芭蕉等作临时遮荫树进行间作。
病虫防治
病害
虫害
鞘翅目害虫:经常剪除枯枝干叶并集中烧毁。
主要价值
白豆蔻的果实药用,味辛、性温,归肺、脾、肾经。具有化食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的功能,可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温湿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等症。
参考资料
白豆蔻.中国自然标本馆.
豆蔻属.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白豆蔻.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1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