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胡同
民国36年称此名
豆角胡同位于区域西北部,地安门外大街东侧,属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管辖,呈东北、西南走向,中间曲折。东北起方砖厂胡同,西南止帽儿胡同,东有支巷通南下洼子胡同,西邻地安门外大街。全长257米,宽5米,沥青路面
历史沿革
豆角胡同,民国36年(1947年)称此名。1949年以后沿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红到底胡同,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
胡同特色
靠近豆角胡同北口,路东第一个门2号,就是画家马晋先生的宅第。
马晋(1900—1970)字伯逸,号湛如,又号云湖,别名伯远,早年曾用名马锡麟,室名湛花馆,北京大兴人。1922年从金北楼学画,擅长画马,宗法郎世宁。兼擅花鸟画,又工书法、刻印,并工做风筝。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画的马,参加了巴拿马赛会,获得荣誉奖状。解放前一直以卖画为生。解放后任北京画院画师。
这个宅院大门朝西,院子占地600多平方米,分里外院。里院占三分之二,外院占三分之一。里外院的分界是一道东西走向的大墙,中间有屏门,两进院共有房15间。外院东房三间,西房一间,在大门的南侧;里院北房五间,东房三间,西房三间。北房五间由三间正房和东西各一间耳房组成。北房与东房、北房与西房两个弯角处都各连着四扇木制屏门,隔出东、西两个小院。西边的小院大些,与北房后面3米宽的小后院相连。小后院东西两头有厕所和煤屋,一个规矩的长方形院落。
大门前左右各有一个门墩儿,一进大门迎面有道影壁墙,墙的前面有一假山石,墙的后面有片竹子,外院的三间东房前面有一葡萄架,靠南墙种有一棵红叶树,地面种有一片西番莲、大丽花、菊花。向北上两层台阶经过屏门进入里院,木制的屏门是由东南西北四面相连成一块四方形的空间,每面由四扇草绿色的窄门组成,南面向外院的每个窄门上各有一个字―――“元、利、恒、通”。字在菱形的方块内,红底黑字。屏门的西面、北面是封上的,南面、东面是敞开的。下台阶进入里院,抬眼一看马上就会被眼前的景致所吸引,感叹那些花草树木的位置和房屋建筑的和谐与得体。满院子绿色,空气中散发着植物的清香和花香。首先迎接客人的是盆栽石榴、夹竹桃,院子中间八个大鱼缸分三行摆放,每个鱼缸都分别坐落在汉白玉雕刻的底座上。其中两个直径大约1.2米左右的大缸,种着各色水浮莲,养着各色金鱼,摆放中间,六个直径70厘米左右的鱼缸,种着荷花,三个一组分列东西两旁,鱼缸周围地面是砖的甬道。里院内东西北房窗前分别种有海棠树、紫丁香、芭蕉、木槿、苹果树,西南角搭有藤萝架,架下用普通方砖儿支着一块故宫殿堂里铺地的“金砖”作为小石桌。据说,这块砖与方砖厂胡同有关系,砖的侧面印有光绪年间制造的凹凸印章。在树木的周围圈有花池子,池子中错落有致地种有月季花、芍药花、二月兰,还有盆栽的腊梅,南墙根儿种一行玉簪花。这样雅致、宁静、整洁,既不奢华又很讲究的庭院一看便知是文化人的住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07 15:3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胡同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