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鼩科
象鼩目下的一科
象鼩(qú)科是象鼩目后的又一层分类。采用动物分类学的分类方法,以界、门、纲、目、科、属、种这7层最基本的分类为基础。象鼩科就是这其中的第5层分类。象鼩科下有4属19种,4属分别为象鼩属、东非象鼩属、岩象鼩属、巨泡象鼩属。科学家们估计,到2013年为止,世界上大约生活着1.5万~2.4万只动物象鼩。
物种学史
象鼩是地球上15种“活化石物种”之一,它至少在0.23亿年的进化历程中体型未发生变化。由于象鼩在外形上和生境等方面与鼩鼱是相同的,曾被归为食虫目。然而实验等许多方面表明它们与兔形目中的动物:穴兔亲缘关系更近些。但象鼩这种动物与它们的还是差异很大,因此专门给其设立一个目:象鼩目
2005年发现了新的象鼩科动物并命名为灰脸象尖鼠,科学家表示:重仅有510克左右的灰脸象尖鼠算得上是象鼩家族中的庞然大物了,并且还表示:它是126年以来发现的象鼩科中的新物种。
2006年科学家们组成科考队出发寻找灰脸象尖鼠,但却只发现了其他种类的象鼩。
2008年科学家们在坦桑尼亚中部乌德赞瓦山脉又发现了一种象鼩十分特殊。它的体重为700克,与野兔差不多,比其他所有的象鼩物种都大四分之一。于是命名这种象鼩为:巨型象鼩
2013年,进行的DNA分析将其列入非洲兽总目(总目介于亚纲和目之间的更细一层分类)下,非洲兽总目下的哺乳动物都拥有共同的非洲祖先。这个总目分类下成员繁杂,大象等都包含在内,除此之外还有儒艮土豚。全世界一共生活着19种象鼩。
形态特征
象鼩体型娇小,它们彼此之间的颜色也各不相同,但都拥有长长的、非常灵敏的鼻子,这样的鼻子有利于象鼩寻找昆虫。由于它们的鼻子很想大象所以早期人们就管它们都叫做象鼩。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在岩质的地面、草地、山丘、森林和雨林等温暖的地方,因为它们以捕食昆虫为生。
生活习性
象鼩像企鹅一样是终身一夫一妻制,夫妻会共同捍卫自己的领地、捕食、哺育子女。象鼩白天在其领域周围用其强壮的后腿和长尾像袋鼠一样跳跃寻食。主要是吃昆虫及其他细小的生物,尤其是甲虫、蜘蛛、蠕虫、蚂蚁等大部份可以从落叶堆中找到的昆虫。一部分种类也以植物的芽、浆果和其他部分为食。
它们一般在地面下面筑巢,白天出来觅食。虽然大部份象鼩在日间非常活跃,但却很难见到或捕捉到它们的踪影。它们很小心,懂得如何伪装及非常熟悉逃避危险。象鼩会在矮树丛中开辟出许多的路径,并会在当中寻找食物。若它们受到骚扰,就会立即沿路径逃走。象鼩一天中40%的时间都在这些路径上奔跑然而目的仅仅是清除各种障碍物。
分布范围
仅分布在非洲,主要分布在东非雨林中。
繁殖方式
雌性象鼩的妊娠期为45~60日,一年会生育几次,每胎约有1~3只幼鼩。幼鼩出生时相对的较发育健全,但仍会留在巢中几日才出外期间夫妻会共同看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3 14:07
目录
概述
物种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