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丘(Shell Mound),古代
人类居住遗址的一种﹐以包含大量古代人类食剩馀抛弃的贝壳为特征。又称
贝冢。大都属于
新石器时代﹐有的则延续到
青铜时代或稍晚。贝丘遗址多位于海﹑湖泊和河流的沿岸﹐在世界各地有广泛的分布。在贝丘的文化层中夹杂著贝壳﹑各种食物的残渣以及石器﹑陶器等文化遗物﹐还往往发现房基﹑窖穴和墓葬等遗迹。由于贝壳中含有钙质﹐致使骨角器等往往能保存完好。根据贝丘的地理位置和贝壳种类的变化﹐可以了解古代海岸线和海水温差的变迁﹐对於复原当时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也有很大帮助。
人类学上指史前时期的废物堆,主要由可食用的软体动物壳与人类栖息的遗址组成。世界各地发现的贝丘生活方式,最初都是在冰川消退以及史前人类猎取的更新世大型动物消失以後发展起来的。人们曾考察了许多贝丘,尤其是丹麦东部沿海的贝丘遗址。调查表明,这些贝丘属于
中石器时代晚期的埃特博莱(Ertebolle)文化(4000?∼2500BC),包含有哺乳类、禽类和鱼类,这显然都是史前人类的食物。贝丘还有大量燧石工具,以及
粗陶碎片。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北非的贝丘年代一般也是从中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4000?∼2000BC)。在南非和日本北部,新石器时代文化持续时间较长,贝丘堆积继续到铁器的出现。在太平洋岛屿上,贝丘一直到近年仍在堆积著。在美洲,以巴拿马和北美洲东部的贝丘为代表,放射性
碳同位素年代测定为西元前5000∼前2000年。南美和
加利福尼亚的贝丘可能早於西元前2000年。
中国沿海发现贝丘遗址最多的﹐当推辽东半岛﹑长山群岛﹑山东半岛及庙岛群岛﹐此外在河北﹑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和广西的沿海地带也有分布。在内陆的河流和湖泊沿岸还发现有淡水性贝丘遗址﹐前者以广西南宁邕江沿岸的贝丘遗址为代表﹔後者则以云南滇池东岸的贝丘遗址为代表。
贝丘俗称贝丘遗址。以文化层中包含人们食余弃置的大量贝壳为显著特征的古代遗址类型。年代主要为新石器时代,有的延续得较晚 。分布在沿海、内陆滨湖和临河地带,所含贝类基本上分为海生和淡水两大类。其堆积层中往往发现文化遗物、鱼骨和兽骨等,有的还有房基、窖穴和墓葬等遗迹。这种遗址反映出渔捞活动在经济生活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在考古等科学工作中通过对贝丘位置、贝类种属及其生活习性的研究,可帮助考察自然环境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