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E大调第十交响曲是巴利·库伯(Barry Copper)根据
贝多芬的部分遗稿整理而成的一部作品,只有第一乐章是完整的。有些人认为这些遗稿并不一定是一部作品的,不过人们也普遍认为贝多芬确实有创作一部新交响曲的计划。
乐曲介绍
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是他逝世后留下的遗稿。它原定以“古代调式的宗教歌曲”开始,以“酒神的盛宴”结束。这首第十号只有后人整理完的一个乐章。
在二十世纪80年代之前,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被人们认为是幻想的传说中的作品,许多人不相信它的存在。人们只知道贝多芬创作了九部交响曲,从来没有想到过还会有“第十交响曲”。多年以来,这一直是一个迷,人们没有发现任何的乐谱手稿,或是有关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的材料。直到1977年,著名的贝多芬研究者——彭波-温特尔称:贝多芬虽然没有写出“第十交响曲”,但是据他的研究,贝多芬曾经设想过要写一部新的交响曲(即“第十交响曲”)。
在这之后,有两篇关于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的论文发表了,一篇是布赖登勒的,另一篇是贝多芬手稿研究专家库伯的。在他们的论文中提供了贝多芬在1812年至1825年间关于“第十交响曲”的许多重要草稿,并且认为是可以肯定的不容置疑的。由此说明贝多芬“第十交响曲”不再是幻想的了,而是确定存在的。人们发现了在贝多芬去世前八天的一封信,也就是1827年3月18日,在这封信里贝多芬提到一个新的交响曲早已起草。还有他的朋友卡尔-赫兹声称曾亲耳听到贝多芬用钢琴弹奏了完整的第一乐章。我们可以认为卡尔-赫兹是个可靠的证人,因为在贝多芬的最后十八个月里,他与贝多芬有着十分密切的交往。
贝多芬对于这首新的交响曲投入了相当的精力,在草稿的某一页上,他写到这是一首新的交响曲(这当然是在完成第九交响曲之后)。贝多芬的这些草稿不像他的其他未完成作品的草稿那样凌乱,不易辨认,而是比较完整,其中有一段音乐长达约二百五十小节。卡尔-赫兹也对他所听到的那个不同寻常的乐章作了如下的描述:首先以♭E大调轻柔的开始,紧接着就是有力的C小调快板乐段。这和我们现在听到的“第十交响曲”的曲调是相吻合的。
库伯是在研究贝多芬手稿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这个交响曲的草稿的,这个草稿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交响曲,而是第一乐章的大部分。后来库伯续完了这个乐章.贝多芬的这部交响曲虽然没有完成,但仍然有着许多意义。首先,它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如果贝多芬创作了上百部的完整的交响曲,即使有一部未完成,人们可能也不会太在意它是否完成,或是能否演奏。然而贝多芬只有九部交响曲,并且这九部交响曲是他所有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贝多芬有没有创作“第十交响曲”?他的“第十交响曲”到底是什么样的?便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其次,他的这部交响曲已有比较完整的雏形,如果贝多芬只写了几个音符,那么别人试图要去完成它也是荒谬的。库伯仔细研究了贝多芬这部作品的草稿,发现其第一乐章已包含了足够的基础材料,而无需再加入新的主题。
关于贝多芬创作“第十交响曲”的构思,可以追溯到1812年,那个时候,他正在从事第七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的创作,并且打算创作另一部新的交响曲。他总共写了十几篇草稿,其中有三段是D小调,这有第九交响曲的迹象,但最长的一段是♭E大调,很像是“第十交响曲”,当时的那个草稿有许多部分是♭E大调和C小调的。这些草稿与后来的“第十交响曲”在调式、节拍、情绪、风格上有着许多共同点。在那些草稿的底部,还有关于后面乐章的设想,这些都和“第十交响曲”有许多联系。
从贝多芬的那组草稿中看出,贝多芬创作“第十交响曲”的计划似乎是在1815年底中断了。在以后的几年中他确实也想继续创作它,但当他开始致力于下一部新的交响曲,即第九交响曲的时候,他便停止了“第十交响曲”的创作,这时候正是1815年底。到了1817年,英国伦敦爱乐曾请求贝多芬写两部新的交响曲,他回信表示愿意为他们写作。1819年,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他说交响曲已经写了一部分了。到了1820年,有人拜访他的时候,也发现他正从事着这部交响曲的创作。这些我们可以从贝多芬的谈话录里得知,《第九交响曲》的草稿也是这时期写的。另外“第十交响曲”的手稿有一部分还发现于1818年的零散的谱稿中。
贝多芬的那些谈话录是被一个叫GustaveNotablne的人发现并且发表。在贝多芬的草稿中曾写到:慢板,在一种古老的方式中,一首交响性的歌曲出现了。这或许是为第二乐章定的基调。贝多芬对自己作品完成的时间估计,或者说承诺过于乐观。如弦乐四重奏作品130号,他说将在十天左右完成,而事实上却经历了三个月。关于他的这部作品,他也曾说过,他已基本写好,然而事实上他只是写了一个乐章的基本内容。此外,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中有许多曲调和其他作品中的音调有着相似。在“第十”的草稿中有一段小步舞曲还被用在其他乐曲中,并且已在1822年演出过。像这种变动在贝多芬的创作中很多见。
我们可以从贝多芬这部“第十”的草稿中看出,他是极力想完成它的,他的这部交响曲大约有350小节,其中250小节是第一乐章的。他断断续续的写作从1812年一直持续到1827年,然而他却在1824年先完成了第九交响曲。尽管贝多芬最终没有完成他的“第十交响曲”,但他为此倾注了不少的心血。我们可以说是死亡阻止了他的创作,因为就在他去世前的八天还提到了这部作品。
从这部交响曲的音响中,我们可以听到贝多芬的声音好象变了,就如同一个老人经历了一生的斗争、磨难,特别是经历了像第九交响曲中所表现的为全人类的光明和幸福而奋斗终身的那种精神。在这里,贝多芬仿佛要一种休息、一种调节,或者是一种灵魂的安息,好象是在寻找那种莫扎特式的恬静、安详。但是贝多芬毕竟还是贝多芬,在音乐没有进行多久,他又掀起了一个个亢奋的音浪。
贝多芬最终到底要追求一种怎样的艺术境界?有人说勃拉姆斯继承了贝多芬,并且发展了他。但也许晚年的贝多芬要走另一条路了。我们知道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充满着斗争性和哲理性,以及对人类命运的苦难经历的搏击与反抗精神,这些因素与内容无疑都是贝多芬音乐中的主要精髓。然而在贝多芬的音乐中还有着另一种重要的寓意,那就是对人类光明未来和美好生活的渴求和无限期盼。这两种因素在贝多芬一生的创作中始终贯穿如一的,应该说是他的音乐创作中最伟大的思想内容。
贝多芬这部“第十交响曲”中,即表现出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又表现出了那种英雄的搏击精神。目前,这部作品的激光唱片已经出版发行,一个是由莫里斯(Morris)指挥
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版本,另一个是由韦莱(Weller)指挥伯明翰交响乐团的版本。前不久,还在美国得以公演,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现在贝多芬的这部作品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
真伪
乐曲听上去确实延续贝多芬音乐的一贯风格,具有较强的英雄性、史诗性,但其力度似乎不及第三《英雄》和第五《命运》。它的曲式结构也不像传统交响曲第一乐章所采用的奏鸣曲式。乐曲的序奏是一串有力的和弦,我把它理解成一种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坚定信念。接着,双簧管、长笛和圆号模进前行,演奏出宁静、委婉的旋律,弦乐声部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沉思般的主题,音乐变得生动而抒情。但好景不长,一阵雷霆般的乐队全奏,打破了眼前的平静,音乐骤然汇入到了气势磅礴的强大音流中。黑暗与光明在较量,命运在奋力抗争。这一乐段,最能体现贝多芬不屈不挠英雄般的音乐性格,使人不由想起“贝三”的第一乐章和“贝七”的第四乐章。音乐的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宁静的主题旋律,乐曲呈现出澄明、祥和的乐思,大有田园牧歌式的风格。木管乐器与圆号一问一答,即象一对情侣的切切私语,又如同饱经劫难的好友在互诉衷肠。音乐深挚感人,引人入胜……
关于“贝十”,我翻阅了不少音乐资料,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所谓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的影子。哥德施密特所著的《德国音乐》中提到,贝多芬生前曾写过一首《战争交响曲》(又名《威灵顿在维多利亚的胜利》),后人也常常把这首乐曲当成交响诗。《战争交响曲》不可能就是《第十交响曲》,因为这部作品几乎于《第七交响曲》同时创作完成,即1813年到1814年间。而在这之后,贝多芬还完成了《第八交响曲》和著名的《第九合唱交响曲》(欢乐颂)。从时间上推算不合常理。另外,《战争交响曲》中据说采用了机械的噪音来模仿真实的枪炮轰鸣声,以烘托战争的气氛。而我听到的这张盗版“贝十”并没有类似枪炮声的乐句。当然,这首单乐章“贝十”是不完整的,不排除遗失的或未被发现的其它乐章中有以上的乐段。
著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提到了贝多芬曾计划创作《第十交响曲》。虽说只是一笔而过,但该注释中有贝多芬写给友人莫希尔斯的信。信中这样说:“初稿全部写成的一部交响曲和一首前奏曲放在我的书桌上。”“这部交响曲的特点是引进歌唱,或者用在终止,或从柔板插入……歌唱的歌词用希腊神话或宗教颂歌,用酒神庆祝的形式。”贝多芬还说,要在《第十交响曲》中,把现代世界和古代世界调和起来。从这里不难看出,这部交响曲构思宏伟,其规模应该超过“贝九”。
综观那些关于贝多芬手稿的线索,大多数草稿都是一些单行书写的没有声部记号,没有调号音符,和一些难以理解和领悟的潦草的书写符号,就算是破解了也很难解释清楚。而这些草稿数量之巨大也使研究工作变得复杂。目前,有8000多页的乐谱流散在各地,很多的乐谱中还夹杂着别的作品。实际上,直到20世纪60年代,只有极少数的学者研究过贝多芬第十交响曲的第一手资料。
在20世纪60年代及以后的岁月中,对贝多芬手稿的研究更加系统化。这部第十交响曲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虽然它可能不完整,甚至可能有的部分是对原作者的意图的完全误解,但一旦音乐响起,你会发现,那音乐背后的是贝多芬本人,这一刻感动会战胜怀疑。
其版本可选:1.莫里斯(Morris)指挥
伦敦交响乐团版,Pickwik,CD编号911。2.韦莱(Weller)指挥伯明翰交响乐团版,Chandos,CD编号CHAN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