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冯衍传上》:“若夫知其不可而必行之,破军残众,无补於主,身死之日,负义於时,
智者不为,勇者不行。” 李贤 注:“负,犹失也。”
前蜀·杜光庭 《贺收陇州表》:“自 岐 郊负义, 关 外隳盟,深辜敦好之仪,遽绝
睦邻之分。”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他怎生忘恩负义;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
宋·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六:“至 师鲁 卒,丧归 洛 , 义琛 哭柩前,纳其券於 师鲁 家。 师鲁 素贫,子孙赖此以生。乌乎。在 仁宗 朝,一僧尚负义如此,
风俗可谓厚矣。”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考弊司》:“生少年负义,愤不自持,大呼曰:‘
惨惨如此,成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