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鼠
负鼠目负鼠科动物的通称
负鼠(学名:Didelphidae)是负鼠目、负鼠科哺乳动物的统称,是一种中小型兽类。因母负鼠可随身携带幼鼠到处奔跑,得名“负鼠”。有19个属和98个物种。体形小到中形;跖行性,四肢短,均具5趾,后足拇指大,无爪,能对握;尾长,并具缠绕性,尾和足部覆盖鳞片;吻鼻长,窄脑壳,矢状脊发达;拥有现生陆地哺乳动物中数目最多的牙齿,门齿小,犬齿大,臼齿呈三尖齿型。因在疾奔中突然立定不动,迷惑捕食者,又突然跃起逃跑,被称为“刹车手”。
动物学史
名称来源
因母负鼠可随身携带幼鼠到处奔跑,得名“负鼠”。因在疾奔中突然立定不动,迷惑捕食者,又突然跃起逃跑,被称为“刹车手”。
分类史
有记录的欧洲人与有袋动物的第一次互动发生在公元1500年,当时探险家Vicente Pinzon将一只黑耳负鼠(Didelphis marsupialis)赠送给了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和王后伊莎贝拉。负鼠科被认为是有袋动物的基干科。第一批后兽亚纲动物可能在北美洲发现,并在第三纪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美洲分离之前传播到南美洲。负鼠科动物和其他后兽亚纲动物之间的分化可能发生6200万至6900万年前。负鼠目化石记录表明这些动物历史上曾在渐新世和中新世的欧洲和非洲、渐新世的亚洲、更新世至今的北美洲和白垩纪至今的南美洲发现过。由于它们与其他有袋动物的基础祖先关系,负鼠的体型被认为是非常原始和概括的。当代负鼠很可能是从一种中小型的无肢动物进化而来的。
形态特征
体形小到中形;负鼠与早期哺乳动物保持着许多形态上的相似性,包括长喙、发达的矢状脊和短肢。包括尾巴在内,最小的成员可能长170毫米,而最大的成员可能长1000毫米以上。许多负鼠种,雄性比雌性大。它们的毛皮从毛茸茸到细腻不等,通常包括针毛或底毛。它们的皮毛通常呈深色,但也可能呈浅灰色或黄棕色。许多种类的双尾金刚鹦鹉也有黑色的面罩,环绕着眼睛。所有双尾金刚鹦鹉牙齿排列方式相同:5/4、1/1、3/3、4/4,总共50颗牙齿。负鼠有锥形上门牙、多原齿下门牙和大型犬齿。
一般来说,负鼠的大型成员有育儿袋;小型成员的腹部可能有简单的侧褶。无论哪种情况,这些动物可能有4-27个功能性乳房。它们的尾巴通常很长,并具缠绕性,尾和足部覆盖鳞片,毛发很少;然而,有些成员的尾巴很短,不能抓握,毛茸茸的。有些物种特有粗糙的尾巴,可在麻木期间储存脂肪。跖行性,四肢短,每只脚有5个趾,许多物种的拇趾和拇指是对生的。半水生水负鼠特有的后足有蹼。后足拇指大,无爪,能对握;负鼠中有许多还具有长而敏感的触须。吻鼻长,窄脑壳,矢状脊发达;拥有现生陆地哺乳动物中数目最多的牙齿,门齿小,犬齿大,臼齿呈三尖齿型。
栖息环境
负鼠的栖息地非常广泛,可能在干燥环境、热带森林、草原、山脉、温带森林和人类居住地附近生存。在某些情况下,人类居住甚至可能促进了其范围的扩大。自欧洲人定居以来,北美负鼠已扩展到加拿大南部,部分原因是人类居住地提供了更多的庇护所和食物。同样,其他物种,如灰林负鼠(Philander opossum)和黑耳负鼠(Didelphis marsupialis)可能会用人类产生的垃圾来补充至少一部分食物。虽然这些动物可以在各种各样的栖息地生存,但它们向北的扩张受到寒冷气温和深雪的限制。这些动物可能生活在从海平面到海拔3400米的地方。
分布范围
负鼠科的地理分布范围很广,遍布新北区和新热带区。这些动物遍布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也可能出现在周围的大陆架和加勒比海岛屿上。最北端的负鼠种是北美负鼠,是墨西哥以北唯一现存的负鼠科动物。自从欧洲人到来后,北美负鼠已将其北部范围扩展到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最南端的负鼠种是草原负鼠(Lestodelphys halli),分布在阿根廷圣克鲁斯岛。
生活习性
行为
负鼠是夜行动物,也经常在黄昏时活动。通常独居,但它们在进食时可能会聚在一起,尽管它们通常不会互动。在实验室测试中,雄性负鼠对其他雄性同类极具攻击性,经常打架。雄性对雌性同类没有表现出类似程度的攻击性。负鼠有几种运动方式,包括陆地、回游、树栖和半水生(水负鼠)。许多物种利用巢穴,要么自己筑巢,要么利用其他物种的巢穴,要么利用树洞。筑巢基质包括干叶、根和草。一些物种由于食物匮乏和极端温度而进入麻木状态。
沟通与感知
负鼠动物通常不吵闹。当它们发出声音时,通常会有四种不同的类型:音调的啁啾声、咆哮声、咔嗒声/嘶嘶声或尖叫声。负鼠对高频声音敏感,但对一般噪音的敏感度可能较低。与胎盘哺乳动物相比,它们的听力有些有限,这与它们原始的内耳形态有关。研究物种的听力范围通常在8-64kHz时最敏锐。无论如何,负鼠动物在繁殖季节会通过声音进行交流并与幼崽保持联系。幼年负鼠可能会发出类似鸟的尖叫声,成年雌性可能会发出咔嗒声和咂嘴声。
负鼠视力相当发达,从它们捕捉猎物和在狭窄的藤蔓上行走的能力就可以看出。与其他群体(如灵长类动物)相比,它们的视力相当差,尽管有些物种能够辨别约60厘米远处的猎物。与其他夜行物种类似,它们眼睛的聚光能力非常发达。尽管这仍存在一些争议,但研究表明这些动物具有双色视觉。当它们感知到危险时,这些动物可能会产生视觉表现,例如张嘴和卷起嘴唇。
嗅觉是负鼠中一种极其重要的感知方式。负鼠有气味腺,在繁殖季节用来吸引配偶。在这种情况下,雄性比雌性更频繁地用头部、侧腹和胸部做气味标记。性未成熟的雄性不会表现出气味标记行为。同样,嗅觉是母亲和后代之间重要的交流方式。分娩后,雌性通常会分泌一种麝香分泌物,弄脏自己的皮毛和后代的皮毛。这可能有助于在它们分开时保持联系。同样,负鼠用犁鼻器来选择食物。负鼠犁鼻器受损的动物在选择食物时没有表现出任何偏好,而未改变的动物则相当挑剔。
食性
负鼠性情温顺,常常夜间外出,捕食昆虫蜗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也吃一些植物性食物。平时,负鼠喜欢生活在树上。它行动十分小心,常常先用后脚钩住树枝,站稳之后再考虑下一步动作。如果发现树下有入侵者,它并不马上逃跑,而是用前肢紧紧地握住树枝,并张大两只眼睛,注视着入侵者的一举一动,然后再决定对策。
敌害
负鼠的天敌很多,比如狼、狗等等,但是在躲避敌害时还有一个“装死”的绝招,十分灵验,可以迷惑许多敌害。它在即将被擒时,会立即躺倒在地,脸色突然变淡,张开嘴巴,伸出舌头,眼睛紧闭,将长尾巴一直卷在上下颌中间,肚皮鼓得老大,呼吸和心跳中止,身体不停地剧烈抖动,表情十分痛苦的做假死状,使追捕者一时产生恐惧之感,在反常心理作用下,不再去捕食它。如果这种戏剧性的翻倒还不足以迷惑对方的话,负鼠会从肛门旁边的臭腺排出一种恶臭的黄色液体,这种液体能使对方更加相信它已经死了,而且腐烂了。此刻,当追捕者触摸其身体的任何部位时,它都纹丝不动。大多数捕食者都喜欢新鲜的肉,一旦死了,身体就会腐烂并且全身布满病菌,这时,捕食者就会离去。因此,不少食肉动物看见负鼠的确已经“死”了,鼻孔中一点气也不出,连体温都下降了许多,所以就不再管它了。待敌害远离,短则几分钟,长则几个小时,负鼠便恢复正常,见周围已没有什么危险,就立即爬起来逃走,拣得一条性命。
科学家采用一种仪器对负鼠进行检测,才发现了负鼠装死的奥秘。由于动物的大脑细胞能够不断地发出脉冲,形成一种生物电流。根据大脑生物电流的特性,完全可以判断出动物是睡觉,还是麻木;是昏迷,还是清醒。对装死的负鼠进行仪器测试,仪器记录下来的电流图表明,它们在装死时,其大脑细胞一刻也没有停止活动,甚至比平时更为活跃。显然,负鼠在装死时肯定在紧张地等待逃命的机会,它既未昏迷,也没休克,是真正地装死。
负鼠会在疾奔中突然立定不动,这种快速刹车的本领恐怕在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动物能与之匹敌,也正是它们的这种本领迷惑了捕食者。捕捉它们的动物往往会被这个动作吓得大吃一惊,也急忙“刹车”,并且还会在停在那里,好一会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这时,站立不动的负鼠却又突然跃起,疾步逃奔。这种突变使追捕它们的动物感到惊惶失措,常常站在那里呆若木鸡,眼睁睁地看着煮熟的鸭子又飞了。等追捕者清醒过来想再去捕捉负鼠之时,它们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负鼠的这种本领使它们在动物界赢得“刹车手”的称号。
生长繁殖
生长特性
幼年负鼠仅由母亲照料,没有关于雄性负鼠的报道。幼年负鼠依附在乳房上,靠母亲的体温保暖。依附期过后,幼年负鼠会与母亲继续相处数周,继续哺乳。在此期间,幼年负鼠通常会在夜间外出时骑在母亲的皮毛上。通常,幼年负鼠会在雨季离开母亲的照料。雨季后期出生的幼崽往往体型较小,死亡率较高。同样,年龄较大的雌性每窝的幼崽通常较少。无论年龄大小,只有一个幼崽的雌性可能由于刺激程度低而无法产奶。总体而言,负鼠的寿命相当短。
在全世界已知的4200多种哺乳动物中,论寿命,可能要算负鼠最短了。据来自美洲的最新报道:在人工饲养情况下的负鼠,到4岁时就算是老年了;而在野外,2岁的负鼠已完全老了,相当于人类的80高龄。最近,美国生物学家对负鼠的寿命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大多数负鼠只能活上1-2年,最长寿的一只雌性负鼠“老年110号”,也只活了28个月。显然,负鼠的寿命,在哺乳动物中应属最短。
繁殖方式
负鼠是一夫多妻制。雄性会争夺有生殖能力的雌性。在实验室测试中,雄性负鼠经常会跟随、追逐和绕着雌性转圈,同时发出咔哒声。一般来说,负鼠既不会表现出求偶行为,也不会表现出配对关系。
负鼠科成员在6-10个月大时性成熟,每年产下1-4窝。负鼠科动物主要是季节性繁殖,但有些负鼠物种,如灰短尾负鼠(Monodelphis domestica)几乎全年繁殖。它们的繁殖季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物供应。在季节性热带地区,繁殖通常与旱季重合,而在季节性较弱的环境中,繁殖季节可能会更长。这些动物的妊娠期非常短,通常不超过2周,之后会生下几只晚熟幼崽。它们的小新生儿长约1厘米,重约0.13克。出生时,它们的许多器官和系统尚未完全形成;然而,这些动物的前肢非常早熟,有锋利的落叶爪,使它们能够从泄殖腔爬到母亲的乳房。虽然负鼠有4-27个乳房,但许多物种产下的后代多于它们能够哺育的数量,大量新生儿死亡。较大的物种,例如负鼠属(Didelphis)、蹼足负鼠属(Chironectes)、林负鼠属(Philander)和粗尾负鼠属(Lutreolina)的成员通常有一个育儿袋;较小的物种在乳房附近有侧腹褶。一旦新生儿附着,它们会继续哺乳数周,在此期间它们会完成发育。一些物种的雄性表现出部分一次性繁殖,繁殖后,这些雄性的死亡率很高,身体状况也很差。
下级分类
参考资料
保护现状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负鼠科的成员处于不同的保护风险级别。至少有2个物种被认为极度濒危(CR),汉氏细负鼠(Marmosops handleyi)和单带短尾负鼠(Monodelphis unistriata)都因其可存活栖息地数量少而濒临灭绝。至少有7个物种被认为易危(VU),包括卡氏鼠负鼠(Thylamys karimii)、暗带短尾负鼠(Monodelphis umbristriata)、雷氏短尾负鼠属(Monodelphis reigi)、胡宁细负鼠(Marmosops juninensis)、倭负鼠(Chacodelphys formosa)、小毛鼠负鼠属(Marmosa phaea)、瓦尤鼠负鼠(Marmosa xerophila),对这些物种的直接威胁包括栖息地转变为农业、伐木和侵占人类住区。至少还有3个物种属于近危(NT),包括倭敏负鼠(Gracilinanus dryas)、汉德利短尾负鼠(Monodelphis handleyi)和长尾鼠负鼠(Thylamys macrurus)。同样,有一个物种被记录为新灭绝的红腹敏负鼠(Cryptonanus ignitus)自1962年以来就没有出现过,它们整个记录的栖息地都已转化为农业用地并用于人类工业。其他几个物种的保护状况尚未得到评估。
主要价值
毛细软,是生产高档裘皮的材料和纺织材料。
科学研究
科学家通过电脑计算,来估计一种哺乳动物的智商。智商大于1.0者,意味着这个种类的脑子比一般的大;而智商小于1.0者,则说明这个种类的脑子较小。人类(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是最高等的哺乳动物)的智商大约是7.5;产于北美洲中美洲浣熊的智商约为1.4。那么,负鼠的智商大约在0.35-0.57之间,所以负鼠是一种最低智商的哺乳动物。
在哺乳动物中,群居社交关系越复杂,说明它的智力越发达。科学学家用2~20分来评定动物的群居社会关系:2分是最起码的复杂动物,20分则是最复杂的动物。负鼠除母兽与幼兽之间维持大约3个月时间的母仔关系外,其余时间都过独居生活,只具备有限的行为表现,谈不上什么复杂的群居社会关系,所以只能得2分(最低分)。得分最高的当推猿、猴等高等灵长目动物,自然是20分(满分)。
动物文化
德国莱比锡动物园一只因为“对眼儿”的负鼠成为网络明星,势头之盛比肩“章鱼帝”保罗。莱比锡动物园认为海蒂的“对眼儿”可能是因为饮食问题,此前它被遗弃过。
海蒂的出名源于德国《图片报》的一个活动。当时该报来到莱比锡动物园拍照,为动物园新设的一个主题活动区拍摄动物明星。海蒂因为天生长着一双“对眼儿”,它的照片立即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快,海蒂激发了一位作曲家的灵感,他为其写了一首歌,并由3位女孩演唱。这首歌一发布在YouTube网站上便成为点击热门。喜爱海蒂的人们特意在Facebook上为它开设了帐户,没想到很快便吸引了超过6.5万名“粉丝”。
《冰河世纪2》里的负鼠个性鲜明、叽叽喳喳,负鼠家族在母猛犸象艾丽很小的时候收养了她,使得她浸染了所有负鼠的习性,爬树,钻岩石缝等,她常常压断大树,也少有岩石缝能容纳她庞大的身躯,可她就是认为自己是只发育比较好的负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2 14:35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