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墨
用以进贡之墨
贡墨分为两种,一为按旧制征贡;一为朝中大臣、封疆官吏为了得宠于君王,嘱墨家制以进呈供皇帝书写之用。征贡制始于唐代,据道光壬午年《瑞金县志》江西特产瑞墨作为贡墨的记载:“向例贡墨一百锭,副贡墨一百锭,道光二年减去五十锭“。据民国《歙县志》记载:“至宋时徽州每年以大龙凤墨千斤充贡”。清代,每年按春贡、万寿贡、年贡进呈墨锭。
萌芽
南唐时出现了朝中大臣嘱制墨家造墨进呈皇帝的贡墨。当时著名墨工李廷圭等人制造的“新安香墨”、“歙州供进李承晏墨”、“歙州供进墨务官李惟庆墨”常被当作贡品进献皇帝以博欢心。北宋初年,社会富裕、经济昌盛,由皇室领导的“翰林图画院”在雕塑、工艺美术、瓷器、织绣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这极大地刺激了制墨业的发展。宋神宗、徽宗时,贡墨原料已加入“脑麝”、“金箔”达到“淫巧奢靡”程度。今故宫博物院藏有一锭明大臣田弘遇进呈崇祯皇帝用墨。此墨牛舌形,通体漱金,墨面正反布满仿古小涡纹,一面有楷书“墨宝”二字,一面上端有一“进”字,右下端有“臣田弘遇”,制作十分精良。
繁荣
清代康乾两朝皇帝雄才大略且喜舞文弄墨,从而带来了书画艺术的大繁荣。贡墨也随之风行一时,朝内大臣、地方官吏纷纷托墨家制墨进呈以博上司欢心。相传曹素功在一次康熙南巡时,精心送上佳墨,康熙帝用后极为赞赏,赐曹墨“紫玉光”。从此曹墨名声大振,驰誉海内。清歙派著名墨家汪节庵在乾隆时异军突起,成为徽州地区制墨业的翘楚。他的墨“光可以鉴,锋可以截,比德于玉,缜密而栗”。“江南大吏,多献方物,入选之墨,必用汪氏”。汪节庵成为清代所制贡墨最多的墨家。清代著名的贡墨有:梁世勋的“万国咸宁”墨、郎廷极的“天文垂曜”、王杰的“五色凤池云”墨等。清末,随着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清室逐渐土崩瓦解、走向崩溃。贡墨也随之销声匿迹,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1 01:34
目录
概述
萌芽
繁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