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审计
对被审单位财务报表所进行的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①对被审单位财务报表所进行的审计。其内容主要包括: (1) 被审单位的各种财务报表是否按照公认的会计原则和统一的会计制度编制,是否遵循一贯性会计原则。 (2) 被审单位的各种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公正地反映了它在受审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②现代财务审计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大量企业破产倒闭或濒临破产,从中人们认识到资产负债表审计仅以反映被审单位财务状况静态的资产负债表为中心,不能满足投资者、股东、信贷机构等企业利害关系人判断被审单位经营前景和盈利能力的需要。于是财务报表审计应运而生。它以反映企业经营前景和盈利能力的损益表为中心,将被审单位的全部财务报表都纳入审查的范围。它不象资产负债表审计那样仅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只着重判断被审单位财务状况静态,而是把重点放在损益表和对企业现在和将来盈利能力的判断上,综合评判被审单位是否一贯遵守公认的会计原则在财务报表中真实、公正地反映被审单位的财务状况静态、财务状况变动以及实际经营成果。
重点
财务报表审计重点
1.财务报表常规性审计
对常规性的财务报表审计主要包括报表编制是否符合规定的手续和程序;各种报表如主表、附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的编制是否齐全;报表的截止日期是否适当,资料来源是否可靠;报表内容是否完整;各项目数据如年初数、期末数及小计、合计、总计是否正确;对主要财务报表应逐一核对,其他报表一般可先核对总数,发现差错和可疑问题再进行具体核对,对发现的差错和不平衡现象必须查明原因,找出源头。
2.财务报表勾稽关系的审计
财务报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包括主表与附表、主表与主表、前期报表与本期报表、报表与账簿之间等。对报表勾稽关系的审计,可以进一步验证报表的正确性,分析企业资金运动的联系和趋势。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主要表现为:
(1)前期报表与本期报表的关系,即本期报表中有关项目的期初数等于上期报表的期末数,本期报表中有关项目的累计数是上期报表的累计数加本期发生数;
(2)本期报表内部各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式等;
(3)主表与附表之间的关系,一般附表是用以说明主表中某些特定项目,主表中某些项目是附表的计算结果;(4)各类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之间实际项目的勾稽关系等。
3.财务报表中有关内容的审计
对财务报表有关内容的审计是财务报表审计的核心,即对财务报表中有关数据进行审查分析,验证报表中的数据是否真实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并进一步观察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由于各种财务报表的性质不同,反映的内容不同,审计人员所审计的内容和方法上也不尽相同。如资产负债表静态报表,反映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它的资料来源主要来自资产、负债和资本等账户。这类账户属于实账户,既有余额可供核算,又有实物可供盘点,还可以经过调查分析取证以及进行平衡分析结构分析等,以证实报表数据的真实性;但损益表却不同,其性质属于动态报表,反映的是某一时期的经营过程和结果,其资料来源于收入、成本费用等账户,一般无余额,也无实物供盘点,往往需要通过计算、摊销、分配才能得出其报表项目数所以对它们的审计应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获取审计证据,取得审计成果
方法
财务报表审计方法:
1、账项基础审计:账项基础审计亦称详细审计,实质对被审计方的有关会计账项进行逐笔核对,以检查是否有错弊出现的一种审计方式
账项基础审计早期阶段:审计程序首先是以原始凭证或其他会计文书核对分录账,其次以分录账核对总账,最后复核总账后与试算表资产负债表核对。账项基础审计后期阶段: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第一,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审计人员逐步开发了专门的审计技术方法,而不是把审计对象局限于现成的审计纪录。第二,开始引进“抽样测试”方法,而不再单纯的是原有的逐笔详查。
综上,账项基础审计目的就是防止和发现错误与舞弊,其方法主要是对会计凭证和账簿进行详细检查。然而,这种方法自身之内也包含着难以克服的局限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师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单纯围绕着账表事项进行详细审查,既耗时又费力,已经无法圆满地完成审计任务。其逐步让位于制度基础审计,又称为系统基础审计。
2、制度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是以内部控制系统为主要审查对象的一种审计方法。其目的是鉴证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具体方法是在评价内部控制基础上的抽样并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价。如果评价的结果证明内部控制系统值得信赖,在实质性检查阶段只抽取少量样本便可以得出审计结论;如果评价结果认为内部控制系统不可靠,就应根据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扩大审查范围。可见,制度基础审计将重点放在对于系统内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在于发现控制系统中的薄弱环节,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然后针对这些环节扩大检查范围。
3、制度基础审计与账项基础审计相比较:
账项基础审计强调直接对控制系统所产生出的结果进行检查,并不深入检查系统的内部;而以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审计方式则着重剖析系统内部结构,分析产生最后结果的全部过程中各个步骤之间的关系,研究系统内部是否存在足够的控制环节,检查这些控制环节是否充分发挥了作用。如果整个系统经过分析和一些选择性测试后,显示出有足够的控制因素在发挥作用,可以防止错误的发生,这同样标志着系统所产生的结果是正确的特性。
审计人员必须从高于内部控制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企业内外的环境因素。具体地说: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首先应充分把握被审计单位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分析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中出现差错和舞弊的风险情况。适应这种局面的方式之一,是发展一种新的、多维的审计技术——风险导向型审计,来缓解审计人员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风险。风险导向型审计成为财务报表审计的主流方法。风险导向审计的目的是鉴证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其方法主要为在评估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上,设计并执行有针对性的测试程序,以合理发现重大错报
总体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
审计的目的是提高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
财务报表使用者之所以希望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作用和局限性
财务报表审计的作用和局限性:
由于审计存在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据以得出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的大多数审计证据
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因此,审计只能提供合理保证,不能提供绝对保证。审计意见本身并不是对被审计单位未来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经营效率、经营效果提供的保证。
注意事项
财务报表审计中的注意事项:
随着现代企业规模的日益壮大,审计财务报表重大报错风险成为财务报表审计程序的重要环节。在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审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09 16:42
目录
概述
重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