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时,商人们走南闯北,历经辛苦,他们害怕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财富因各种原因而失去,因此凡是与“财”有关的行为和语言,都成了商人们最在乎的细节。营利是生意人的重要的目的。只要一开张,就希望有好的开始。
因此凡是与经商主旨相违背的言语、行为都成为禁忌。虽说各行各业的具体行为不同,但其共同的特点是多敬
财神,忌讳亵渎神灵。如稍有疏忽,便会认为于生意不利,因此都严加禁忌。
对于商人们来说,“讨口彩,求吉利”的做法在商人眼中非常重要,很多语言上的禁忌已成为各行业经商者共同遵守的习俗。例如,对于财神,商人都是很敬重的,不得直呼财神名讳,如管利市财神叫
关羽,管增福财神叫比干等均为犯忌。此外,商人也必须尊敬本行业的
祖师爷,也不可以直呼祖师的姓名。
实际上,所谓
财神并非单指财神神龛、
神像、神位,而是引申到各种象征财神化身的东西。例如店铺
招幌、标记就是“招财进宝”的象征,在商人心目中最为神圣。每天挂幌子,必须说“请幌子”,忌讳说“挂”。
旧时香蜡铺卖财神像,包括其他神像,忌讳说“卖”,必须说“送”,否则便视为对神不敬,营业也会受影响。重大节日,如春节、祖师圣诞、祭财神之日,忌说不吉利的话,尤忌话语中带着与“赔”谐音的字眼。
相传旧时经常有伙计不懂这些规矩而被掌柜辞掉的例子,像“破”、“灭”、“酱”(降)、“倒”、“坏”等字眼也皆在禁忌之列。四川西部的
农村集市贸易中,在商议买卖猪或牛的价格时,人们通常忌说整数,认为整数有尽头的意思,这样,不吉不利,买回去的牲畜难以喂养。
此外,卖猪必用绳捆缚牵出,但出卖时,必须要回绳索,认为连绳索一起出卖,如同连运气一同带走,以后养猪不吉利。卖猪头要说卖“利市”;顾客买结婚用品,如果失手敲碎,掌柜要说“先开花,后结子”:买药忌嗅,认为嗅过的药失效,递给买主时应说“送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