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道德
历史类型
资产阶级道德是剥削阶级道德的最后一种历史类型。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在11 到15世纪资本主义产生的最初阶段,已产生资产阶级道德的萌芽。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中,一些思想家针对封建传统思想和宗教神学的束缚,提倡民主和自由、平等、博爱,主张个性解放、人道主义,强调个人物质利益,反对封建特权和禁欲主义。所有这些对资产阶级道德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大的理论作用。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形成的资产阶级道德,它在初始阶段具有切史进步性。18世纪后半叶,随着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建立,资产阶级道德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确立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道德原则。进入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以后,资产阶级用以调节道德矛盾和各种道德关系的主要原则是合理利己主义,但其实质仍然是利己主义或个人主义。资产阶级从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人性论出发,把追求个人私利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把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的一切行为作为美德,宣扬金钱万能和拜金主义,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并渗透于一切领域和一切社会关系之中。
资产阶级道德
【词语】:资产阶级道德
【注音】:zī chǎn jiē jí dào dé
【释义】:与“无产阶级道德”相对。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产阶级利益的道德。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其基本原则是个人主义。在反对封建道德和宗教神学道德的斗争中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表现为追求个人利益和金钱,维护私有制,并以此作为行为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准则。宣扬自由平等博爱,并标榜其为适用于全人类的道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10 20:59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