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位是昝廷全(1991)提出的系统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讲,传统经济学通过效用最大化对经济系统的产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而对经济系统的广义资源投入并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在传统经济学中,人们是从产出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投入和不同的投入水平的产出的差异来研究广义资源投入的,并没有对经济系统的广义资源本身进行认真研究,这是由传统经济学中经济过程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在系统经济学中,昝廷全把经济过程从传统的只包含“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非闭路循环扩展为包括“资源→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环境→资源”六个环节的这样一个闭路循环。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可持续发展问题内生在经济理论的“内核”中,而不是将其作为经济理论的外在约束。著名系统哲学家拉兹洛最近指出,人类社会面临三大问题:一是全球化问题,尤其是金融全球化;其二是和平与发展问题,南北半球主要面临发展问题,东西半球主要面临战争与和平问题;三是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主要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与发展的可支持性条件。因此,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学研究所必须面临的一个时代性课题。通过引进资源位概念,我们将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建立起联系。
概念
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通常把由多种广义资源因子所撑起的高维空间称为广义资源空间。在系统经济学研究中,一般取广义资源空间为n维笛卡尔空间。
现在,我们给出经济系统资源位的一个一般性定义:在广义资源空间中,能够被某经济系统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为该经济系统的资源位。设G={gi|i=1,2,…,m}为不同经济系统的集合,R=∏Ri为广义资源空间,即由广义资源因子所撑起的高维空间,经济关系f ⊂ R×G,则对于经济系统gi来讲,fogi即为它的资源位数学模型。在广义资源空间的其余部分,即不能被该经济系统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为该经济系统的非资源位。
分类系统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得到不同的产业资源位分类系统:
根据资源的种类,可以把资源位划分为一维资源位、二维资源维和多维资源位等。每一种资源对应着一种或一维特定的资源位,例如,与劳动相对应的是劳动资源位;与时间因子相对应的是时间资源位。一维资源形成一种资源构成(图1-1(A)中的粗线部分);二维资源位是两种资源因子所形成的平面中的一部分(图1-1(B));三维资源位是三种资源因子所形成的三维资源空间的一部分(图1-1(C));四维或四维以上的资源位是四种或四种以上的资源因子所形成的超空间的一部分,即多维资源位或超体积资源位。
根据资源位的连续性,可以把资源位划分为连续资源位和离散资源位。前者指与连续变化的资源因子(如劳动)相对应的资源位,后者系与离散资源因子(如资源种类等)相对应的资源位。
根据经济系统的层次性,相应地有不同层次的资源位概念:个人资源位、家庭资源位、
企业资源位、产业资源位、区域资源位、国家资源位、全球资源位和人类资源位等。其中,产业资源位还可划分为第一次产业资源位、第二次产业资源位、第三次产业资源位。
根据竞争存在与否,资源位可划分为基础资源位(Fundamental Niche)(竞争前的资源位)和实现资源位(Realized Niche)(竞争后的资源位),且前者包含后者。
资源位由经济系统自身生产而形成的,叫做自产资源位(Self-produced Niche)。企业自己的R&D中心所开发的新技术即属此类。由其他经济系统产生或自然存在、发生的资源位叫做非自产资源位(Non-self-produced Niche)。例如新技术的国际间转移。
按照资源位功能的情况,资源位可划分为优化资源位、次优化资源位、理想资源位等。
根据资源位的存在与非存在形式,以及资源位的实际和潜在被利用状态,可将资源位划分为存在资源位(包括实际资源位和潜在资源位)和非存在资源位。这是产业资源位的核心内容之一。
资源位的存在和被利用是具有时空特征的。对于某一经济系统X,存在于一定空间(S)和时间(T)内的资源位称为存在资源位。实际资源位是指被经济系统X实际利用或占据的存在资源位。存在资源位如果只被经济系统X所利用,叫做经济系统X的α-实际资源位。若存在资源位被经济系统X同时也被其他经济系统所利用,称为经济系统X的β-实际资源位。在存在资源位中,那些没有被经济系统X所利用的部分叫做经济系统X的潜在资源位,其中,既没有被经济系统X也没有被其他经济系统所利用的,称为经济系统X的α-潜在资源位,没有被经济系统X但被其他经济系统所利用的部分,叫做经济系统X存的β-潜在资源位。在空间(S)和时间(T)内不在的资源位,称为经济系统X的非存在资源位。资源位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可由如图1-2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