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竹箭:筱竹,小竹,因可造箭,又称
箭竹。晋代戴凯之《
竹谱》载:“竹箭,高者不过一丈,节间三尺,坚劲中矢,江南诸山皆有之,会稽所生最精好。”
(7)岁寒:寒冬,比喻困境。松竹经冬不凋,梅在腊月开花,合称
岁寒三友。这里说“多向岁寒见”,是比喻在恶劣的环境中,才充分显现其高贵的品质。
(13)节劲:节,竹节,比喻为气节;劲,坚强有力。
骆宾王《
浮查》诗:“贞心凌晚桂,劲节掩寒松。”此用其意,比喻高尚的志节。
(14)龙文:龙形的花纹。《
史记·赵世家》:“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此用其意,以示坚贞不屈。
这是一首试帖诗,考官所限题目,就是竹箭有筠。语见《
礼记·礼器》篇:“其在人也如竹筋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内无怨。”
孔颖达注:“箭,筱也;端,本也。四物于天下最得气之本:或柔刀于外,或和泽于内,用此不变伤也。人之得礼,亦犹然也。”诗人由此借题发挥,歌颂箭竹经冬不凋的风采和岁寒益劲的气节,寄托了自己高尚的政治操守。在中唐政治腐败、世风日下的社会背景里,作者敢于突出地标示“独美”的“筠箭”,是相当难得的。
张仲方,唐代诗人,韶州始兴人,
张九龄族孙。贞元年间(785—805),擢进士宏词,历散骑常侍、京兆尹,后左迁华州刺史,入为秘书监。有文集三十卷。今存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