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宁
最美奋斗者、1988年救火牺牲的“英雄少年”、革命烈士
赖宁(1973年10月20日—1988年3月13日),男,汉族,四川省雅安石棉县人,生前是石棉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1988年3月13日,为了扑灭突发山火,挽救山村,保护电视与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后遇难,年仅15岁。1988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赖宁为革命烈士。1989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并号召全国各族少先队员向赖宁学习。2019年9月25日,赖宁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人物经历
赖宁,1973年出生于四川雅安市石棉县,从小就充满着一股子山里孩子那种冒险劲,山上的石头、野花、小动物,都是他探索未知世界的对象。在他的背包里,永远都会放进一把榔头,遇到奇异的石头,就会敲敲打打。他曾说:“将来要做像李四光那样的科学家。”
上学后,赖宁和几个玩伴组成了“金龙探险队”,经常去山上探险寻宝,赖宁就是他们的“头儿”。赖宁儿时的伙伴李林洲说:“赖宁课余涉猎的书籍非常广泛,地质、生物、无线电、化学等都在看。所以山上很多石头,他都认识,还带回来给同学看。”由于石棉是火险区,每当发生山火,他们“金龙探险队”的队员都会主动上山去帮助大人灭火。
赖宁在校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立志长大要成为一名和李四光一样的伟大的地质学家。从上小学开始,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少先队小主席和优秀少先队员,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曾获省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一等奖,地区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二等奖和县儿童书法比赛一等奖。小学毕业后,他坚决的放弃了保送,在石棉县5264名小学毕业生里以全县第一名(小主席)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石棉中学 。
赖宁从小拥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10岁那年就曾致信石棉县人民政府强烈要求打击大渡河边的非法捕捞行为。
赖宁的家乡石棉山区是火险区。 赖宁读小学的时候曾3次上山灭火。他做了这些事,既不写出来,更不告诉别人,直到林业部门把表扬信寄到学校,老师们才知道。
主要事件
1988年3月13日下午3点38分左右,石棉县海子山因电线短路发生山林火灾。火借风势,刹那间山上一片火海。大片森林、卫星电视转播台和石油公司油库,都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刚写完作业的赖宁一下楼就看见了冲天的火焰。他连告诉妈妈一声都来不及,就飞快地直奔火场。 赖宁跑到山上,挥动松枝奋力灭火。他一次次地冲向火海。 这时天色已晚,现场指挥救火的县领导,命令用汽车将参加救火的学生强行送下山。
虽然被大人一次次拉走,他还是偷偷溜回去继续扑火,大火终于扑灭了。3500余亩森林保住了,卫星电视转播台和石油公司库都平安无事了。14日上午,人们在海子山南坡的过火林带中,发现了赖宁的遗体。他的右臂紧紧挽着一棵小松树,额头靠着山坡,眼镜丢失了,左手撑着地,右腿还保持着向上攀登的姿势。赖宁牺牲了,在赖宁纪念堂中间的水晶棺里,放着用队旗绣制的被子盖住赖宁的遗体。
个人生活
赖宁,家乡在四川省石棉县。这里,偏僻而又封闭,文化教育水平不够发达,但赖宁求知若渴,酷爱读书。小学三年级时,便获得了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比赛一等奖。每年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问他要什么礼物,他总是回答两个字:“要书!”为了满足赖宁爱读书的求知欲望,爸爸妈妈给他订了《中国少年报》《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少年百科知识》等报刊,为赖宁学习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了全面发展,赖宁除了读书学习和探险锻炼以外,还爱好科学小试验、书法、绘画、吹笛子、弹电子琴、踢足球、集邮、打乒乓、下象棋等等。他先后在雅安地区少年儿童绘画比赛和石棉县少年儿童书法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
作为一个山区少年,尤其是酷爱探险的缘故,他对家乡的大山和森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保护森林》一文中写道:“森林可以为人类提供木材,可以净化空气、储蓄水分,还可以保持水土。同时,它又是珍禽异兽的栖身之地,所以保护森林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当大兴安岭发生特大火灾的消息传来时,赖宁心痛极了。他不仅呼吁人们保护森林,自己更是首先做到。一次,搞卫生的时候,他不小心将教室门口刚栽活的一棵小树弄断了。第二天下午,他拿着一棵小树和锄头,来学校补栽。从此,他精心地照料这棵树,还制作了一个小木牌,写上“爱护小树”几个字,挂在树上,春游的时候,同学们对野炊很感兴趣。野炊后,赖宁总是检查临时火灶,防止引起山火。他搬开搭火灶的石块,认真地用手摸来摸去,直到熄灭了所有的小火星才离开野炊地点。每年3月的植树节,他都积极与同学们一道参加植树活动。
人物评价
1988年5月,中国共青团、国家教委做出决定,授予赖宁“中国少年先锋队小主席”、“英雄少年”和“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名列第一名)”等荣誉称号,号召全国各族少年向赖宁学习——“学习他胸怀大志,从小做起;做好小主席,保卫财产;学习他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学习他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学习他热爱祖国,临危不惧。”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看了少年英雄赖宁的事迹报道,我非常感动。赖宁作为一个14岁的孩子,能见义勇为,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国有一亿三千万少先队员,如果都像赖宁和十佳队员那样,有对祖国、对共产党的无限热爱,勤奋学习、坚韧不拔,具有钢铁般的毅力和意志,我们的民族就是不可战胜的。”
邓颖超:“感谢你们,感谢你们为国家培养教育出赖宁这样的好孩子,这样了不起的少年英雄。他不仅是你们的光荣,也是全国少先队员的光荣。他今天没能来,我感到惋惜和悲痛。他虽然牺牲了,但他的事迹将世世代代传下去,永垂千古!”
而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少工委主任李源潮也正是见此报道,做了批示:赖宁品学兼优,为保护国家财产英勇牺牲,可派人赴当地考察采访,看能否树为少年英雄。
赖宁学习优异,品德也十分高尚,他有很明确的人生目标,他热爱科学、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去学习的。赖宁身上有一种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这种品德永不过时。
孙云晓在其作品《赖宁的世界》说,学习赖宁决不是倡导孩子救火,那不是赖宁精神。
主要荣誉
曾被评选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小缔造者、中国少工委小主任。
1988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赖宁为革命烈士
1989年5月31日,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教委联合作出《关于授予赖宁“英雄少年”光荣称号的决定》,当时决定号召全国各族少先队员向赖宁同学学习,“学习他胸怀大志,从小做起;学习他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学习他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学习他热爱祖国,临危不惧”。
在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40周年的日子里,由共青团中央、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中央电视台联合开展的“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评选中,赖宁名列第一。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9月25日,赖宁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主要影响
赖宁精神
赖宁成为一种精神力量的一个载体,如果忽视或隐去他的少年——未成年人身份,也依然会被他感动。可见,看重的是赖宁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利众精神,绝不倡导少年儿童用牺牲生命作代价去见义勇为,但也要鼓励孩子们从小培养起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鼓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见义勇为。这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永恒的价值追求。从这个层面上看,赖宁这个精神符号永不过时,任何时候都有其存在和弘扬的巨大价值。
当下反思
围绕赖宁精神是否过时、是否值得提倡,引起教育界争议。
赖宁曾在1990年代作为整个中国学生学习“见义勇为”精神的榜样。然而进入21世纪后,赖宁似乎正逐渐被淡化。赖宁精神中过度宣扬和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被认为与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不相符。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版中也删去了其中关于“见义勇为”的叙述,将原版中“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改为了“敢于斗争,遇到坏人坏事主动报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抢险活动。
从2012年1月1日起,《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开始实施。随着《条例》的实施,少年英雄赖宁的照片,也“纷纷从校园墙上被摘下”。十几年前,年仅15岁的少年赖宁为了扑救山火而力竭牺牲。赖宁被树立为全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他的照片也就被“纷纷挂到校园的墙上”。
随着《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实施,赖宁的照片也被摘下,似乎表明我们的社会不但已经明确地意识到了对未成年孩子进行保护的必要,而且走出了过去那种不切实际地鼓励孩子“见义勇为”的道德高调误区,恢复了青少年教育中的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
后世纪念
纪念雕像
20世纪落户山西太原东仓巷,为了纪念赖宁的英雄事迹。
母亲回忆
黄和榕常常梦到赖宁。梦里,赖宁是15岁的模样,拉着妈妈的手,不停地说。每次醒来,她都想不起赖宁说些什么。只记得,她一直点头,赖宁咧着嘴笑。
她对赖宁不再受关注毫不在意。她说,赖宁退出历史舞台是早晚的事情。家里,永远有赖宁的位置。
她说最遗憾的是,没有把这么好的孩子抚养成人。
文学形象
主编: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
题词:邓小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有详细的关于赖宁生平事迹的介绍。
作者:孙云晓
影视形象
该片着重表现英雄少年赖宁不为惜身安危,保护国家财产,英勇就义的事迹,表现了他英雄少年的无畏气概。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3 13:3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