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
唐代诗人李白诗作
《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共十二句六十字,由写美景入手,转而赞扬僧仲濬禅悟境界的高深。
作品原文
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
敬亭白云气,秀色连苍梧。
下映双溪水,如天落镜湖。
此中积龙象,独许濬公殊。
风韵逸江左,文章动海隅。
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
今日逢支遁,高谈出有无。
注释译文
【注释】
①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
②敬亭:敬亭山,在宣州城北。
③苍梧:苍梧山,在湖南南部,又名九嶷山
④龙象:原指诸阿罗汉中最大力者,此处泛指高僧大德。
⑤明珠:此处典出法华七喻之衣珠喻。《文句记三下》曰:“众生身中,有昔种缘,名为衣珠。”
⑥支遁:晋朝名僧,号道林。
【译文】
敬亭山白云苍苍,秀色绵绵连接苍梧。
山影倒映在山下的双溪水中,如天落在镜湖。
此山中聚集了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能力者,濬公你独占鳌头。
江左地区传遍你的风雅逸韵,文章震动东南海隅。
观心明如水中月,似有似无,解悟而得菩提大道。
今日算是遇到东晋高僧支遁公了,高谈阔论非有非无。
作品评析
此诗以描写宣州美景开篇。白云缭绕的敬亭山,青翠秀美,连绵不断,一直连到苍梧山。澄明清冽的双溪,倒影着敬亭山美丽的景色,蓝天白云也落收其中。山中聚集着好多佛门龙象,而仲濬公是最出色的。他风度翩翩,气韵不凡,文章高妙,倾动江南。而禅修也极其不凡。“观心”是修行的关键,《十界二门》云:“一代教门,皆以观心为要。”“水月”是大乘常用的譬喻。此处指观察自心,如同水月,非有非无,了不可得而明有妙用。“解领得明珠”巧用“衣里明珠”喻,表明禅师已解下烦恼外衣,得到了自性明珠。这颗明珠个个都有,人人本具,只要转身解衣,立刻获得,从此就大受用,不被贫苦困。这是对仲濬公禅悟境界的赞扬。最后一联,将仲濬公比作名僧支遁,并通过记述二人高谈,进一步阐明见解。“高谈出有无”表明二人已领悟佛法中有关“有”“无”的妙义,不在执着。全诗由景到人,说理明晰。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2 16:12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