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防江卒六首
南宋刘克庄组诗作品
《赠防江卒六首》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组诗。这六首诗约作于宋金嘉定和议签订前后。组诗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戍边士卒思念家乡亲人的愁苦以及他们在声声慨叹中衰老的悲剧心理,生动逼真地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揭露了将帅的昏庸无能,对戍边士卒的悲惨命运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全诗写得深沉激壮,发人深省。
作品原文
赠防江卒六首⑴
其一
陌上行人甲在身,营中少妇泪痕新。
边城柳色连天碧,何必家山始有春⑵。
其二
壮士如驹出渥洼⑶,死眠牖下等虫沙⑷。
老儒细为儿郎说,名将皆因战起家。
其三
昨者邳徐表奏通⑸,圣朝除吏遍山东。
新来调卒防秋浦,又与山东报不同。
其四
身属嫖姚性命轻⑹,君看一蚁尚贪生。
无因唤取谈兵者,来向桥边听哭声。
其五
战地春来血尚流,残烽缺堠满淮头⑺。
明时颇牧居深禁⑻,若见关山也自愁⑼。
其六
一炬曹瞒仅脱身⑽,谢郎棋畔走苻秦⑾。
年年拈起防江字,地下诸贤会笑人⑿。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防江卒:驻扎在淮水前线的士兵。
⑵家山:指家乡。
⑶渥洼:在今甘肃省安西县境,传说产神马之处。
⑷牖:窗户。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
⑸邳:邳州。徐:徐州。当时是金国统治地区。
⑹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
⑺烽:烽火,也称烽燧,古时在边境设烽火台,遇有敌情,则燃烽火以报警。堠(hòu):瞭望敌情的堡垒。淮头:淮河边上。
⑻明时:太平时期,也作政治清明时期解。颇牧:廉颇和李牧,战国时代赵国的名将。深禁:警卫森严的深宅大院。这是一句反语,因为当时全兵压境,并不太平,但将军们依旧躲在深宅大院玩乐,而且他们的本领也绝比不上颇、牧。
⑼关山:这里指边疆。
⑽“一炬”句:指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中,周瑜率领孙权、刘备的军队,用火政计将几十万曹兵杀得大败,曹操本人仅得幸免一死。南家偏安,所以在历史上推尊蜀汉,视为正统,以赤壁之战曹败刘胜为正义的胜利。一炬,一把火。曹瞒,指曹操。曹操小字阿瞒。
⑾“谢郎”句:这里以历史事实表明不能坐失良机,必须积极抗金。谢郎,指谢安。苻秦,晋时五胡十六国中氐族建立的前秦,君主姓苻。这里指前秦君主苻坚。太元八年(383)淝水之战中,苻坚派了近百万的军队大举侵略东晋,而主持这次反侵略正义战争的宰相、征讨大都督谢安,却大会亲友,还和他的侄儿前锋都督谢玄下围棋,态度非常镇定。由于他掌握了敌人的弱点,结果把苻坚打得大败。
⑿地下诸贤:指死去的周瑜、谢安等人。
白话译文
其一
身上穿着铠甲的征人在路上跋涉,心中想着家中的亲人眼角又有了泪痕。
边城周围杨柳依依,连天一片碧绿色,为什么一定只有家乡才有春天呢。
其二
像渥洼出产的神马一样的壮士,最后就如窗下的小虫儿一般死于战事。
老儒生仔细地给年轻人解释,那些名将都是因为战争起家的。
其三
日前邳徐地区向朝廷上表通道已经打开,圣明的朝廷派遣官吏遍布山东。
可是新近调遣叔祖来防御秋浦地方,又 跟山东所报告的形势不同。
其四
士卒在嫖姚将军属下战斗,性命真是不值钱,可是你看那蝼蚁尚且贪生。
无来由叫那些谈论军事的人,来到淮河桥边听戍卒的哭声。
其五
战场春风吹拂,殷红的鲜血还四处横流,滔滔的淮河岸边满目都是残烽缺堠。
太平时光将军居住深宅大院,如果见到关山恐怕也要发愁。
其六
赤壁灰飞烟灭,曹操丢盔弃甲落荒逃;淝水风声鹤唳,谢安从容弈棋等捷报。
在官府文书中,每年照例地提起江防这件事,难道就不怕地下诸贤嗤笑。
创作背景
这组诗共六首,当作于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宋金嘉定和议前后。南宋与金,以淮水为界,因此江淮之间实为抵御金兵的前线,保卫京城的屏障。从嘉泰四年(1204)宋韩侂胄定议伐金,一直到嘉定十七年(1224)宋金议和,这二十年中,双方经常发生战争,互有胜负。韩侂胄在军事条件准备得很不充分的情况下,举兵北伐以致被金兵反扑过来,直到江边。诗人刘克庄激于爱国热情,对边境情况以及国家在军事方面存在的危机非常担心,《赠防江卒六首》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成的。诗中“居深禁”的“明时颇牧”,可能就是指的这位权臣。
刘克庄写这组诗的目的恐怕正如杜甫诸将》中所说的“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因此题曰“赠防江卒”,实是赠守边将,希望他们幡然悔悟,加强边防,抗击敌人,做一个周瑜谢安式的将领,打一场赤壁、淝水之战似的胜仗。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赠防江卒六首》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戍边士卒的悲剧心理。他们常年戍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整日愁苦不堪。但由于南宋王朝屈辱求和,他们有志难酬,在声声慨叹中衰老。同时,这组诗还逼真地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揭露了将帅的昏庸无能,对戍边士卒的悲惨命运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
第一首诗涉及戍边征人与闺中思妇两方面,实际上是写征人对家中亲人的设想。“边城柳色连天碧,何必家山始有春”与王昌龄闺怨》中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首诗写士卒征战沙场,出生入死,而最后功成名就的是将领。此诗犹如“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二首》)的翻版。第三首诗写宋朝前线和各地防务都很紧张。徐州邳州原被金国占领,此时出现了有利于宋朝的形势,宋朝有意收复这些地方。很多士卒被调往在秋浦地区加强戍守。第四首诗写防江士卒的不幸命运。守边战士个人生死在将领眼里已经不重要,但是就算蝼蚁也是爱惜自己性命的。后两句表达了士卒对统治者能善待戍边战士的期望。第五首诗表现作者对普通战士的关怀,对前线防务不修的深切忧虑,对不顾国家安危泰然安居后方的将领感到痛心,并作了辛辣的讽刺。起句“战地春来血尚流”,严正地表明,前线战争仍在不断发生,情势仍然吃紧,仅在今年春天,战士们仍在流血作战。第二句“残烽缺堠满淮头”告诉人们:千里淮河沿线,烽残堠缺,武备荒弛,对敌方的警戒全无。第三四两句“明时颇牧居深禁,若见关山也自愁”,诗人沉痛地指出,当时不仅边防不修,负责军事的某些将军,他们不是在前方指挥战事在刀光剑影中生活;而是躲在后方警卫森严的深宅大院里享乐。他们根本不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更不了解前线的情况。作者的笔墨,并不停留在单纯的讽刺上,而是希望将军们觉察到时局的艰危,有所警惕,告诫他们要共赴国难。“若见关山也自愁”,正是点明了这层意思。诗意感慨深沉,抒发了诗人忧虞国事的胸怀。这一首讽刺当时将帅虽然身居要职,却深藏禁地,从不亲临前线,因此对战场上的情况,主要是战败后的惨状,一无所知。第六首诗,诗人针对南宋当时存在于士大夫之间的“吴楚之脆弱,不足以抗衡中原”的谬论,举出历史上南方军队抗击北方入犯者的两个战例,说明只要决心抗金,掌握敌情,就能不失时机地“以弱胜强,以少胜多”。首句“一炬曹瞒仅脱身”说的是赤壁大战史事,不过是以诗笔出之,历史上的大战可绝非诗歌所描绘的这么简单。想当年曹操吞下荆襄九郡之后,兵锋所向,直指东吴,战前更进行心理战,给吴主孙权写了一封信,说什么“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于吴”,顿时吓住了东吴君臣,一片声的嚷嚷立即投降,幸好还有鲁肃、周瑜等少数主战派,他们坚决抵制住压力,采用火攻战法,这才一举击败了不习水战的曹操大军,也才为此诗的夸张提供了本源,当然把曹操小名阿瞒未免写得过于狼狈了,曹操虽然失败,但也绝非仅仅单身得免,然而这个毕竟是在作诗,因此相当程度的夸张还是允许的。次句“谢郎棋畔走苻秦”说的是淝水之战的史事了。同样出现了很大的夸张成分。淝水大战之前,前秦几乎已经完全统一了北方,大军一百多万,这等恐怖的兵力,东晋的君臣都很恐惧。即如谢安,虽然他在淝水大战期间,故作镇定,围棋赌墅,但真的当前线的捷报传来之时,他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一个细节暴露了他内心的震慑程度,史载:“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真正的历史绝非如诗人之笔,谢安随随便便下着棋,就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前秦主苻坚,那是诗歌,不是真实的历史。“年年拈起防江字,地下诸贤会笑人。”这两句运用夸张笔法。作者想通过先贤们的勇武精神和不世战功,来反衬当下南宋小朝廷的懦弱投降、畏敌如虎,是故,先贤们描写得愈是伟大,比如最大化的丑化曹操这个战败者的形象,比如最大化的美化谢安这个胜利者的形象,相形之下,南宋那些年年都要拈出防江问题却又年年一事无成的庸碌之辈,才会显得愈加可笑,愈加可悲,愈加可鄙,不惟那些早已作古的历代前贤比如周瑜、谢安等会嗤笑不已,就八九百年后的读者,亦会在心中高高的树起前贤们的伟岸形象,而南宋的不肖子孙,则会矮化至最低,直至将他们彻底清除出去。这一首当然也是讽刺诗,但着眼于以历史事件为对比,意在说明历史上是有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战例,如果正义是在弱小一边的话。但当时局势却并非如此,其为人谋不善可知。地下诸贤之笑,实际上是当时朝野之悲,这是不言而喻的。以古鉴今,志在勉励守边战士加强武备,为国驻防。
廉颇、李牧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周瑜、谢安是东吴、东晋的名将,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征战沙场的名将,然而南宋的将领却不是如此。战地的鲜血还在流淌,他们却认为和议已成,天下太平,因此边境武备荒驰,烽残堠缺。如此关山,是难以御敌制胜的。可是将领们却厚颜无耻,居然年年还侈谈防江事,这就叫地下诸贤嗤笑了。诗人在这里以犀利的笔墨,对南宋朝廷文恬武嬉的政局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诗人善于用典,一连举出几位古人,以此来和偏安江南的赵宋王朝的将领相对照,既有讽刺之意,又有鞭策之心。但是,诗人的呼吁未被理睬,诗人的期望终归落空,醉生梦死的南宋统治者最终落得个亡国破家的结局。爱国志士的呼声一被蔑视,亡国君臣的悲剧就会上演。这就是中国历史的一面镜子,很值得后人借鉴。
名家点评
中国文史学家程千帆:“《赠江防卒六首》,以讽刺的手法,记录了当时宋朝军队中的一些阴暗面,与其乐府体所写作品《军中乐》等篇相同。”(《古诗今选》)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六年(1246)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卒谥文定。尝受学于真德秀。诗词颇有感慨时事之作,为南宋江湖诗派和辛派的重要作家。词风粗豪肆放,慷慨激越,有明显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别调》。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1:33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