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温泉位于县城西南7.5公里的苍山幽谷之中,海拔942米,最高气温20.1℃,最低气温-12.6℃,是首都北京的绿色屏障,峦青岭翠、泉水淙淙、风景秀丽。温泉属高疗效矿泉,形成于距地表25千米的稳定岩层中,平均水温在50℃-68℃之间。区内有总泉、胃泉、眼泉、气管炎泉、冷泉和平泉,其中总泉水量最大(30立方米/小时)、温度最高(68℃)。泉水含有20多种化学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疗疾健身、益寿驻颜的功效,特别是对关节炎、皮肤病有显著疗效。
隋唐时辟为道场,历代名人到此都有碑刻和许多传说。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左都督
杨洪巡边到此重新发现此泉,留下了“火龙入地沸山根,时涌温泉出厚坤”的神话传说。此后鼎力重建
瑞云寺。明万历(公元1578)
直隶监察御使黄应苏所立“关外第一泉”碑刻光彩照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正月,圣祖玄烨帝陪其皇祖母驻跸这里50多天,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抗战期间,爱国将领
佟麟阁、吉鸿昌曾先后光临此地,留下“妙浴”、“洗耻”石刻。
真正把温泉变为人民群众的疗疾休闲场所是在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原
察哈尔省委书记杨耕田提出建设赤城温泉的构想。七十年代初,建起了温泉疗养院,接纳四方来客,尤其受到北方客人的欢迎。每年春季开始,内蒙、北京、山西、东北客人蜂拥而至。温泉得到大规模开发是改革开放以后。1996年,赤城县被批准开放后,温泉的开发建设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先后投资数亿元进行开发,建成了9家宾馆,占地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园林面积16100平方米,拥有各类客房500间,床位1200张,大小会议室16个,容纳人员近千人。大型游泳馆3处,别墅2处。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市财政培训中心是首家二星级宾馆。1998年
温泉度假村被评定为省级
旅游度假村、二星级文明单位。
一种说法:古时,天上有12个太阳炙烤大地,一个叫二郎的伙子力大无穷,担起12座大山追撵太阳。追上一个就用大山压住,当剩最后一个太阳时,勇敢的二郎累死了,于是天上就剩下如今这一个太阳了。而那11个太阳其中一个就压在
赤城,底下的泉水被太阳烤热,就成了如今的温泉。
另一种说法:元朝,连年战争,温泉遭到破坏,埋没于棒莽之中,没人知道了。后来明朝的戍边将军杨洪又重新发现。他当时是个都督,因作战有功,被封为昌平候。有一天,他骑马来到西山,忽然狂风大作,迷失了方向,正在焦急不安,他的坐骑竖起两耳,前蹄高举,灰灰灰——一声长嘶。杨洪从容镇定,勒住马缰,仔细一看:丛莽之中一条巨蟒在缓缓蠕动。杨洪拍马挺枪向前。巨蟒见有人来,向前串去。杨洪追得快,巨蟒窜得欢;杨洪追得慢,巨蟒爬得缓。杨洪追呀追,巨蟒若隐若现,追到一个山旮旯,巨蟒钻进榛莽之中,只露一个 巴尖。杨洪挺枪便刺。当枪尖拔出来时,顺枪流出一股水来,还冒着热气散发着硫磺味。温泉被重新发现了。从此人们来这里洗浴治病。
赤城汤泉的成因是由于受中生代造山运动的影响,刚刚形成的燕山山脉基岩造成许多复杂的皱褶和断裂。赤城汤泉恰恰处于南北沟和东西沟聚斑花岗岩切割断裂层的交汇部位。经过相当时间的断层发育构成了地下水与地壳深部热源相接触的良好通道。大气降水沿岩层裂隙经各种复杂的通道渗入地壳20公里以下的较深部位,然后贮留在结构稳定、含化学物质多又不透水的岩层中。长期受到岩浆余热的高温高压作用,岩层中各种微量元素逐渐被溶解于水中,这就形成了高温矿泉水。又在构造与地形的控制作用下,最后沿断层导水通道上涌,从而,形成循环水性温泉。该泉出露处最高水温达68℃,属高温弱碱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汤泉。六处泉眼出露地点水温高低和含化学物质都各不相同。
交通:自驾车从北京出发,走京张高速公路到沙城出口下道,沿宝平公路到赤城县西行6.5公里直达温泉。也可以从延庆沿京蒋公路到赤城。北京德胜门外长途汽车站和六里桥长途汽车站有发往赤城的班车,票价7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