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
贵州省毕节市辖县
赫章县,隶属贵州省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乌蒙2022年,赫章县常住人口64.06万人。截至2023年,赫章县辖5个街道、10个镇、3个乡、12个民族乡。县政府驻地双河街道。
历史沿革
自新石器时代起,赫章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少部分时间属少数民族政权独立统治时期,战国时为夜郎辖地,秦属汉阳县,后来政区沿革几经变更,在宋朝时属乌撒部。
元至元十年(1273年),元军由云南大理进逼乌撒(今威宁自治县一带),在重兵压境之下,乌撒归附元朝。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1年),乌撒地区建立驿站,又新开中庆乌撒乌蒙道,在今赫章县城设墨特川站。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春,明朝著名将领傅友德从乌撒率师东进捕杀乌姆土目安正邦,筑墨特川土城(今赫章县城前河南岸土城坪子),周长里许,开设东南西北四门,驻兵防守。洪武二十年(1387年),在乌撒驿道置墨特川站,令储粮250石,以供谪戎犯所需食粮。隆庆六年(1572年)墨特川土城毁于战乱,地方防务由百户所屯田军承担。
清雍正四年(1726年),乌蒙土司安万钟反清,贵州参将哈元生率军征讨,经墨特川时,于谢旗冲(今卸旗)以“劳师祭旗”为由将本地夷酋乌姆斩杀,并把墨特川改为“黑张”,后称“黑章”。清乾隆三年(1738年),清政府在乌撒道设乌蒙铺、平山铺、黑章铺、冷水沟铺、水塘铺、莲茶铺。前二铺毕节管辖,后四铺威宁管辖,每铺2至3个兵士。嘉庆年间,黑章站有人夫220多名。
民国二年(1913年),威宁改州为县;民国五年(1916年)初,得胜坡分县迁往黑章,为蔡锷护国军入川筹备粮秣。民国七年(1918年),威宁县得胜坡分县移治赫章,改称“黑章分县”,仍属威宁县管辖。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分县被撤销。此后黑章复称“威宁县第四区公所”,隶属贵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8月29日,贵州省政府第773次会议通过设立赫章县治方案。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6日,省政府第806次会议决定,划出威宁东北部赫章、可乐、野马川、财神堂4区为其辖地,改“黑章”为赫章,置赫章县。1月18日,正式成立县政府。
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赫章县城。
1950年1月14日,成立赫章县人民政府。隶属贵州省毕节专区,今属毕节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7年11月9日,撤销城关镇、白果镇分别设置双河街道、白果街道;撤销德卓乡平山乡哲庄乡古基乡朱明乡罗州乡,分别设立德卓镇、平山镇、哲庄镇、古基镇、朱明镇、罗州镇。
2019年8月2日,从双河街道析出设置汉阳街道,从白果街道析出设置金银山街道、七家湾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赫章县辖5个街道、10个镇、3个乡、12个民族乡:双河街道、白果街道、金银山街道、汉阳街道、七家湾街道、妈姑镇、财神镇、六曲河镇、野马川镇、罗州镇、德卓镇、朱明镇、古基镇、哲庄镇、平山镇、水塘堡彝族苗族乡、达依乡、兴发苗族彝族回族乡、松林坡白族彝族苗族乡、雉街彝族苗族乡、珠市彝族乡、双坪彝族苗族乡、铁匠苗族乡、辅处彝族苗族乡、可乐彝族苗族乡、河镇彝族苗族乡、安乐溪乡、结构彝族苗族乡、古达苗族彝族乡、威奢乡。共有481个村(社区),县人民政府驻贵州省赫章县双河街道小康一路1005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赫章县位于贵州省毕节纳雍,西连威宁,南接六盘水,北接云南省镇雄彝良。县城距省会贵阳300千米,距毕节市所在地96千米。区域面积324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赫章县地处贵州省西北部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赫章县境内最高海拔2900.6米(即贵州屋脊小韭菜坪),最低海拔1230米,平均海拔1996米。赫章属典型的卡斯特岩溶山区,主要地形以山地为主,丘陵、谷坝次之。
气候
属暖温带温凉春干夏湿气候区,无霜期264天,年均温10°C—13.6°C,年均降雨量785.5—1068毫米,日照时数1145.5—1260.8小时,光照条件较好,太阳幅射较高。
水文
赫章县县境内属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和乌江流域,乌江水系又分六冲河和三岔河两个小流域,六冲河流域面积2130平方千米,三岔河流域面积479平方千米,总面积2609平方千米,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64.8%和14.8%。乌江流域的六冲河和三岔河流域总面积占全县的79.6%;境内有干流和支流19条,河道总长357千米。横江流域的洛泽河流域面积526.63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16.2%。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赫章县矿产资源富集,境内蕴藏着煤、铁、铅、锌等25种金属和非金属,分布于全县27个乡(镇),其中煤、铁、铅锌(银、锗、镉、镓、铟、钼)等主要矿产资源已基本探明了储量,尤其是铅锌、铁储量居全省前列。现已查明煤炭资源储量30.75亿吨;铁矿查明资源储量6.54亿吨;查明铅锌矿资源储量4445万吨(金属量为389.72万吨)。
植物资源
赫章有中草药资源有2000余种,其中载入国家药典的有半夏、天麻、猪苓、重楼、龙胆、党参、虎耳草、何首乌、杜仲、黄柏、厚朴、南沙参、独活、黄精等350余种,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品种有半夏、天麻、龙胆草、续断、猪苓、黄精、金荞麦、黔党参等50余种,各类药材年产量达4000余吨,是贵州省药材主产区之一。
人口
2022年,赫章县常住人口64.06万人,其中男性32.78万人,女性31.28万人。赫章县居住着汉、彝、苗、白等31个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赫章县地区生产总值152.61亿元,比上年下降6.1%。其中,第一产业55.60亿元,比上年增长3.2%;第二产业15.39亿元,比上年下降43.7%;第三产业81.62亿元,比上年增长0.1%。
2022年,赫章县重点产业省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4.43亿元,下降26.84%。
人民生活
2022年,赫章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48元,增长4.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8元,增长6.0%。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022年,赫章县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7.1%,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下降35.5%。房地产业房屋施工面积135.63万平方米,增长19.18%;商品房销售面积13.71万平方米,下降63.41%,其中住宅12.26万平方米,下降63.56%。
财税
2022年,赫章县财政总收入267165万元,增长33.58%,其中,税收收入89101万元,增长8.14%。地方财政收入225998万元,增长63.1%,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140万元,下降1.11%。财政总支出891935万元,增长21.43%,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31651万元,下降41%;教育支出146644万元,增长1.21%;农林水支出104424万元,下降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2807万元,增长9.1%。
第一产业
2022年,赫章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13亿元,增长3.8%。其中,种植业总产值61.58亿元,增长2.08%;林业总产值4.42亿元,下降0.54%;畜牧业总产值17.07亿元,增长10.87%;渔业总产值0.12亿元,增长7.9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95亿元,增长6.8%。
2022年,赫章县粮食播种面积143.79万亩,增长0.16%;产量22.12万吨,增长3.40%。蔬菜收获面积34.91万亩,产量34.55万吨。烤烟收获面积5.53万亩,下降1.6%;产量0.48万吨,下降11.5%。中药材采收面积3.14万亩,下降29.15%,产量1.38万吨,下降20.08%。
2022年,赫章县猪出栏32.31万头,增长5.27%;牛出栏2.99万头,下降6.2%;羊出栏9.69万只,下降-8.37%;家禽出栏298.48万羽,增长5.27%;禽蛋产量2.09万吨,增30.66%。四肉总产量4.02万吨,增长3.61%。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赫章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62%。分三大门类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下降67.3%,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下降65.2%,规模以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21.7%。
第三产业
商贸
2022年,赫章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下降6.8%。其中:批发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2.4%,零售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0.2%,住宿业营业额比上年下降15.7%,餐饮业营业额比上年下降5.2%。
邮政及通信
2022年,赫章县邮政业务收入0.44亿元(不含快递行业),比上年增长9.74%;通信业务收入5.88亿元(含移动、联通、电信),比上年增长8.79%。
金融
2022年,赫章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733519.99万元,比年初增加205504.23万元,比上年增长13.45%;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138866.099亿元,比年初增加223629.48万元,比上年增长11.6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为12.47%。
旅游业
2022年,赫章县旅游总收入23.32亿元,下降28.36%;接待旅游总人数251.23万人次,下降29.4%;国内过夜游客30.8万人次,增长32.25%;入境过夜游客107人次,增长723.08%。
交通运输
赫章县区位交通便捷,地处“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核心区,是毕节大进大出的交通枢纽。毕威高速公路、326国道贯穿东西,212省道横穿南北,赫镇、赫六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
2022年,赫章县公路通车里程6372.78千米。其中: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27.6千米,国道通车里程80.0千米,省道通车里程397.2千米,县道通车里程681.34千米,乡道通车里程977.03千米,村道通车里程2016.22千米,通组路通车里程2093.39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赫章县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147人,在校生2826人,毕业生1042人。普通高中招生6367人,在校生17961人,毕业生5900人。初中招生14707人,在校生41757人,毕业生13743人。普通小学招生12158人,在校生81836人,毕业生15164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6545人。
2022年,赫章县普通高考报名人数为7469人,其中文科3119人,理科4350人。实际参加普通高考考试人数为6377人,共录取5731人,其中分类招生录取1096人,本科录取2004人,专科录取2631人。
文化事业
2022年,赫章县广播综合覆盖人口62.3万人,覆盖率71.1%,电视覆盖人口46.8万人,覆盖率93.8%。
医疗卫生
2022年,赫章县卫生机构数56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5220张,卫生机构人员数556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769人。
社会保障
2022年,赫章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251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68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99%。参加养老保险人数442542人,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8827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93715人;参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9658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1362人。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赫章,原名墨特川、黑章,是彝族语hezei的音译,意思是“有水塘的山冲”。当地方言读“赫”为“hei”,最后定名为“赫章”。
文物
可乐遗址
可乐遗址位于贵州省赫章县可乐乡可乐河两岸的丘陵坡地上,是一处战国至汉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220年)的遗址。
可乐遗址区包括遗址2处、墓葬群14处。遗址和墓葬群均有汉代遗址和战国时期的当地少数民族(即夜郎)遗址和墓葬两类。汉代城址,位于可乐河南岸,平面为“猪心形”,面积约6-7万平方米,有夯土城墙环绕。城内出土大量青铜戈、矛、钱币、瓦当、花纹砖等建材及陶、铜、铁等生产和生活用品。夜郎文化遗址距汉城约1千米,位于可乐河北岸,出土石器、铜器、陶器。汉墓一般规模较大,随葬少量金、银、玉等饰件及铜、铁、陶器等物。少数民族墓群除随葬少量陶、铜、铁、漆器外,其葬式极为特殊,其中的“套头葬”在国内罕见,反映出夜郎民族的埋葬特点。
2001年,可乐遗址古墓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国家确定为国家大遗址公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铃铛舞
彝族铃铛舞主要流传于贵州省西北部的赫章县珠市乡,财神镇、雉街乡、河镇乡、双坪乡、安乐乡等乡镇也有广泛分布。彝语称“恳合呗”,意为“向灵体告别,一起来唱歌、跳舞”,是彝族人民祭奠亡灵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祭祀活动。据《西南彝志?论歌舞的起源》载:“斋场四面八方……巧舞者手执小铃而舞”,后沿袭此俗。经演变,现不仅在白事场合表演,在一些节日喜庆、农忙时亦比较常见。“彝族铃铛舞”彝语称“恳合呗”。“恳合”为“告别”之意,“呗”为“跳”;“恳合呗”意为“向灵体告别而唱歌跳舞”。是彝族人民在丧葬场合表演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祭祀活动,通过舞蹈表演加上歌师的诉唱来祭奠亡灵,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又称“跳脚舞”或“抄子舞”。原始铃铛舞在做大斋的第二天表演,斋祭分大斋(三天)、小斋(一天),由各亲戚家所带的舞队以火堂为中心,依次按逆时针方向进行。
2005年12月29日,彝族铃铛舞入选贵州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6月14日,彝族铃铛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亦称星回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彝族火把节是根据彝族十月太阳历推算的彝家“夏至节”,对彝族同胞来说是与年终“彝族年”一样浓重的节日,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前后一段时间。赫章彝族火把节是全县彝族同胞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2011年6月9日,贵州省赫章县申报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大迁徙舞
苗族大迁徙舞,主要流传于贵州省赫章县可乐乡、德卓乡、河镇乡、结构乡、双坪乡、铁匠乡、平山乡等地。苗语译为“够戛底戛且”,意思是寻找居住的地方,是苗族人民传统民间舞蹈,舞蹈真实地反映了苗族人民大迁徙的苦难历程,是苗族人民大迁徙的历史画卷。苗族人民在节假日、婚礼场、除发剃头、生日祝寿等欢乐场合,一般都会欢跳大迁徙舞。“苗族大迁徙舞”的舞台可以灵活安排,村头、野地、荒坡均可。
2005年12月29日,苗族大迁徙舞入选贵州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西迁葬笙曲乐舞
赫章西迁葬笙曲乐舞又称滚山珠或滚地龙,流传赫章县于兴发乡、古达、平山等乡镇苗族较聚居的村寨。苗语称“嘎几夺咖”, 反映苗族先民迁徙的艰辛历程,颂扬苗族祖先在迁徙过程中斗智斗勇的英勇事迹,世代相传,沿袭至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将其命名为《小迁徙舞》,是苗族独具特色的舞蹈。
2019年,西迁葬笙曲乐舞入选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风景名胜
毕节市赫章阿西里西·韭菜坪景区
毕节市赫章阿西里西·韭菜坪景区又称大韭菜坪(云上花海),阿西里西·韭菜坪景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赫章县兴发苗族彝族回族乡境内,景区内有着世界上最大面积的野生韭菜花——多星韭花带,是“花海毕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8、9月份,万亩野生韭菜花相继盛开,随风舞动,成了浅紫色的海洋,与山峰、蓝天和白云构成贵州屋脊上一幅独特而又美丽的画卷,因此,阿西里西·韭菜坪景区被誉为东方的“普罗旺斯”,2017年8月9日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毕节市赫章阿西里西·二台坡景区
毕节市赫章阿西里西·二台坡景区,又名阿西里西大草原,东西横跨35千米,是赫章县面积最大的天然牧区,常年牧草生长茂盛,成为当地群众放牧的“天堂”。2022年11月,毕节市赫章阿西里西·二台坡景区升级为4A级旅游景区。
毕节市赫章阿西里西·千年杜鹃景区
毕节市赫章阿西里西·千年杜鹃景区,千年杜鹃景区位于毕节市赫章县松林坡乡、兴发乡结合部约2000米的高原地带,因该地生长着一片被誉为“高原千年花海”的万亩杜鹃林。林中古树盘虬,遮天蔽日,很多树龄高达千年而得名。千年杜鹃花海中,有近30个杜鹃品种,药用植物上百种,园林植物30多种,珍稀植物现已发现10多个品种。2021年6月,阿西里西·千年杜鹃景区入选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赫章国家级森林公园
赫章国家级森林公园由相距40千米的水塘林场和平山林场两个景区组成,总面积4733公顷。公园具有十分鲜明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特征,属典型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是黔西北地区的生态旅游瑰宝。
2004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赫章国家森林公园,于2007年成功申报为国家2A级景区。
地方特产
赫章半夏
赫章半夏,贵州省赫章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赫章半夏是一味名贵中药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别名又叫麻芋子、三叶半夏。其主要功效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适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等多种症1状。同时,半夏对于呕吐反胃、胸脘痞闷以及梅核气等病症也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在外治法中,半夏同样表现出色,可用于治疗痈肿痰核等症状。赫章半夏颗粒大,颗型好,质坚实,易加工;干品色白,断面洁白,粉质含量高,富含挥发油,脂肪含量少,尤多含生物碱。
2013年02月2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赫章半夏”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赫章核桃
赫章核桃,贵州省赫章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赫章核桃,因产自该省赫章县而得名。其个头不大,外表不美,但却具有壳薄、仁饱满、仁饱白、易取仁、味香纯等特点,是贵州省出口的农特产品之一。
2013年02月2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赫章核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赫章樱桃
赫章樱桃,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赫章县适宜种植樱桃的退耕地及荒地面积约有10万亩,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发展樱桃产业。此外,原生态无污染的水源,以及性状偏碱的土壤等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赫章樱桃皮薄肉厚、汁多核小、色泽鲜艳如珠、味道甘美似蜜的优良品质,赫章樱桃素有“春果第一枝”之称。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赫章樱桃”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赫章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1年8月,赫章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8 14:4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