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6.8公里。境内旧有集镇9处,现集中赵巷、北崧两镇,均在青沪线公路两侧。赵巷镇为乡人民政府驻地,在北干山北麓;北崧镇在赵巷东3公里处,又名方家窑、十一号桥,两镇商店共有50多家,行业齐全,商业繁盛。里浜村曾被评为华东地区和上海市的农业先进单位。乡境有大小河流118条,新通波塘、通波塘、崧泽塘纵贯南北;淀浦河横亘东西,为苏、浙来沪的主要航道。乡境水产鱼鲜资源丰富,年产量达40多万公斤。赵巷乡为农业乡,除两个集镇外,有18个农业村、1个渔业村,
耕地44588
亩,水面积7627亩,作物以种植粮棉油为主。
乡境地势多低洼,在里浜村一带大多为低荡田。解放前每遇水灾,大多颗粒无收,农民不得不逃荒外地,田地被弃置荒芜。民国年间,苏北、浙江、湖南等地因兵燹逃荒来此垦荒种荡田的甚多,仅里浜村就有11个省的流民来此定居。解放后兴修了水利,土壤得以改良,生产条件的改善使低荡田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良田,现在粮食亩产在700公斤以上。赵巷乡在解放前有碾米、窑业、石粉等小型工厂。现有市属上海感光胶片厂等6家,县属青浦机械厂等2家。乡办厂20家,1985年利润为480.6万元。村办工厂55家,年利润为298.84万元,还有组办联户工业和个体工业共72家,年利润113.4万元。人均分配逐年提高,1985年芦湾村达到847元,被评为市、县先进,获“文明村”称号。乡境有中学2所,小学19所,医院2所,幼托事业亦有很大发展。崧泽古文化遗址和刘夏古文化遗址,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小东圩有天主教堂,教徒800多人。
抗日战争中,王师龙带领的抗日游击队活跃于路南;路北为康则焘等领导的抗日部队。解放战争时陆文杰领导的地下武装反征总队战斗于公路两侧,不时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乡境有烈土墓3座。乡民喜唱“田歌”,解放后曾有田歌队去北京演出,载誉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