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四味坊
山西省稷山县生产经营麻花的百年老店
“赵氏四味坊”是山西稷山县生产经营麻花的一家百年老店。“赵氏四味坊”生产的麻花是“稷山麻花”的主要代表。赵氏祖先从开办磨坊、油坊、醋坊、染坊,粮号“隆盛亨”,油坊号“瑞盛俊”,到主营粮油,兼营自制的麻花。他们生产的麻花在当地由逢年过节的家庭珍品成了走街串巷的叫卖品,并一直延续,因其浓厚的企业文化底蕴被评为“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称号。
发展历程
清代乾隆年间,稷山勋重村的赵氏财主,就开始置买院宅、扩充田产,为后人经商办店奠定了坚实基础。到1821—1850(道光年间),该家长子赵泰来继承祖业,农商并作,在本村和各地开办磨坊、油坊、醋坊、染坊等,而后在本县翟店镇东街开设“德盛亨”粮号、“瑞盛俊”油坊,经营粮油,兼营自制的麻花,从业10多人,此为“赵氏四味坊”第一代创业者。
1851—1861年,赵泰来之子赵秉彝,沿承父业,使从业人员增加到20余人,这是“赵氏四味坊”第二代传人。
1862—1875年间,赵秉彝之子赵玉珍,携同宗兄弟,渡河西下,在陕西长安灞桥周至一带安营扎寨,主营麻花,正式将店号更名为“赵氏四味坊”,专用从老家稷山运来的晋南小麦以石磨磨出的“头箩面”,以浅表性油炸法炸煮出的麻花,条形匀称,色泽金黄,既有筋骨,又有弹性,香甜酥脆,口味多样,很快在西安以及三秦大地叫响,“赵氏四味坊”因此进入生意鼎盛时期。后雇用伙计40余人,买地600多亩。
第四代传人赵玉珍之子赵瑞鸿,自民国初年接手“赵氏四味坊”,继续在陕西主营麻花,生意仍然昌盛不衰,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时局动乱,被迫歇业。
1992年,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赵氏第六代传人,即赵瑞鸿孙媳王青艾在县城创办了稷山县飞凯达食品有限公司,重新打出“赵氏四味坊”这个百年老字号,研制开发“四味坊”品牌麻花系列产品,从而迎来了“赵氏四味坊”第二次创业的崭新时代。
赵氏四味坊,饱经百年沧桑,历经六世传人,文化底蕴淳厚。至今仍保存着乾隆、道光、光绪、宣统和民国时期先人们置买田产、析分家业的地契、官契、分书、合同分单等珍贵文献资料9件,时间跨度为1736—1934年,将近200年;稷山稷王庙东墙仍有“德盛亨”捐银票建庙的记载;还有赵氏三代传人赵玉珍、四代传人赵瑞鸿当年经商时的照片,清咸丰年间“德盛亨”字号面斗、“瑞盛俊”油坊的油篓;清同治五年煮卖麻花用的木面篮、杆秤、挑担以及帐匣、木斗等实物,都是这个百年老字号创业历史的有力佐证。至今当地民间流传着 “稷山才子王文在,吃了赵氏麻花,考中钦点探花”、“一枚铜钱鉴信义”、“木斗站队为稷王庙义捐”的优美传说,这都充分印证了赵氏四味坊悠久的创业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企业荣誉
2006年在省文化厅和省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的鼎力支持下,“赵氏四味坊”麻花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文化厅颁布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历史遗产”保护项目,在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上荣获“畅销产品奖”。企业被省文明办、省商务厅等8部门联合授予“全省商业诚信优秀企业”,被省品牌协会授予“山西省最受消费者信赖的产品奖”,被列为“中华老字号”。
2009年,韩中文化交流会中央会会长姜元求一行,考察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稷山赵氏四味坊麻花。有意在适当的时候介绍稷山麻花产品到韩国销售。
在第四届山西品牌节暨全省实施商标战略表彰会上,省工商局发布了关于认定377件商标为山西省著名商标的通知,稷山飞凯达食品公司生产的赵氏四味坊麻花榜上有名。
2023年9月28日,《商务部等5部门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公布,赵氏四味坊品牌通过中华老字号复核。
相关传说
1877年(清光绪三年),山西全境遭遇大旱,夏秋绝收,民不聊生,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剧。稷山汾南勋重村赵家,原来在翟店和县城开设“德盛亨”粮号和“德盛”当铺,此时也因农商凋零、世面混乱而被迫关门歇业。赵氏第三代传人赵玉珍,便决计率领玉润、玉田等兄弟五人,渡河西上,到西安灞桥一带煮卖麻花来谋生。初到西安,人地两生。赵玉珍他们暂且租占临街一间小屋,支锅煮麻花,挑担上街叫卖。
一天清早,赵玉珍挑着两只装满麻花的食盒,来到城西一条小巷转悠叫卖,吆喝了半天,一直无人问津,赵玉珍 正打算挑上另转他处,忽然从巷里走来一位头戴礼帽身穿马褂的年轻人,朝他招呼道:“卖麻花的请留步。”说话间他来到跟前,买了10根油酥麻花,用麻绳提上扭头就走。赵玉珍整理货担时,忽然发现地上有一枚铜钱,拾起一看,这枚铜钱面值二十文,他便立即联想到肯定是刚才买麻花的年轻人不小心遗落在地的,便不假思索,张嘴就喊他回来,谁知那位年轻人早已坐上一辆马车绝尘而去。赵玉珍便把那枚铜钱小心地装入自己的口袋,此后几天他有意识多在这儿转悠,一心想等那位年轻人过来,交还他失落的这枚铜钱。果然苍天不负有心人。第五天下午,他总算等到那位年经人过来,便一把拉着他的衣襟,说明本意,当面交给他那枚铜钱,那位年经人既惊奇又感叹,边声说道:“我光听说河东来了一伙卖麻花的,咸、甜、脆、酥四味都有,所以那天我专给我妈买了几根让她尝尝,没想到你们还这样讲诚信,为一枚铜钱竟然找了我几天!”接着他自我介绍,说他姓马,在长安县衙当书吏,今日既然有缘相会,请赵氏麻花店再送几箱麻花到县衙,给知县、县丞他们作夜宵。说完他顺手一摸怀里,不好意思地对赵玉珍说:“哎呀,真不巧,我忘带钱了。干脆,这枚铜钱你先收着,就算定钱吧,明天一大早你把麻花送过来,我在县衙门前等你。”赵玉珍喜出望外,满口应允。
第二天赵玉珍和伙计们挑着麻花,送到县衙,果然见那位马书吏在门外等候。进了衙门,见了知县,马书吏再三夸赞赵氏麻花风味独特真好吃,知县边听边尝,也大加赞许。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城内百姓都知道连县官都夸赵氏麻花好,便竞相前来购买,赵氏四味坊麻花从此在这一带名声大震,生意红火。那位马书吏从此也和赵家兄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互相之间来往不断。后来,赵氏四味坊在周至一带置买良田40亩,种植小麦磨面粉,也多亏那位马书吏从中多方周旋,帮忙办理买地手续的。那一枚铜钱,也就成了他和赵氏四味坊之间讲友情、重信义的象征,被赵氏后人长久珍藏,以作纪念。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01 16:54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