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盼儿,是元代戏曲作家
关汉卿创作的杂剧《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中的主人公。
人物外貌
赵盼儿天生丽质,美艳动人。如第二折的“【柳叶儿】则教你怎生消受,我索合再做个机谋。把这云鬟蝉鬓妆梳就。(带云)还再穿上些锦绣衣服。(唱)珊瑚钩,芙蓉扣,扭捏的身子儿别样娇柔。【双雁儿】我着这粉脸儿搭救你女骷髅,割舍的一不做二不休,拚了个由他咒也波咒。不是我说大口,怎出得我这烟月手!”第三折的“(正旦上,云)小闲,我这等打扮,可冲动得那厮么?(小闲做倒科)(正旦云)你做甚么哩?(小闲云)休道冲动那厮,这一会儿,连小闲也酥倒了。”这是写赵盼儿外貌的原文,但作者没有从正面去描写,而是从第三者的角度侧面烘托出来。可以看出,赵盼儿是一个貌美并富有动人体态的风尘尤物。赵盼儿虽比宋引章年长,但也是“花朵儿身躯,笋条儿年纪”(第三折【二煞】)。等到周舍见到赵盼儿时,第一句话便是“是好一个科子也”(第三折),足可见赵盼儿应是姿色出众、美艳动人的,才能让长期混迹于烟花柳巷中的周舍神魂颠倒,一见倾心。
人物经历
赵盼儿是汴梁(北宋都城,今河南开封)城中一个卖笑为生的妓女。虽然同是火坑生涯,可赵盼儿却有着比其他姐妹高出一筹的见识。她的肉体每天在经受着摧残、蹂躏,但在她心灵深处依然保持着自己灵魂的纯洁、人格的尊严,对自己丝毫不曾看轻。作为一个有主见的女子,赵盼儿渴望早日跳出火坑,和别人一样过上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但她又深知自己社会地位的卑贱,无数耳闻目睹的血淋淋的事实又使她难以在这黑暗的社会环境中找到一线希望,只能把这样的想法当成一种美丽的梦想深藏心底,不敢轻易流露。当赵盼儿听说结义姐妹、天真幼稚的宋引章不去嫁老实本分的书生
安秀实,而准备嫁给富家子弟周舍时,立即百般劝阻,她不愿看到自己的姐妹从一个火坑落入另一个火坑。然而涉世不深的宋引章被周舍的甜言蜜语所迷惑,执意要嫁周舍,赵盼儿又是生气又是伤心。
果然,宋引章在周家受到了百般虐待和折磨。消息传来,赵盼儿立即挺身而出,担当起搭救宋引章的使命。此后,赵盼儿显示了出众的胆量和过人的智慧。她抓住周舍好色的弱点,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决定运用自己风月场中的手段,“强打入迷魂阵”,去骗取一纸宋引章的休书。赵盼儿带着花红羊酒来到郑州,同周舍进行了四个回合的正面交锋。第一回合,赵盼儿与周舍在客店相会,一见面就百般奉承“俺那妹子有见闻,可有福分,抬举的个丈夫俊上添俊,年纪儿恰正青春。”周舍毕竟是风月场上的老手,厉声责问赵盼儿当初为何阻碍自己与宋引章的好事,并要店小二关门逐客。赵盼儿处变不惊,先是假装争风吃醋,紧接着又以退为进,在一连串打情骂俏的风月手段攻击下,周舍的精神防线开始崩溃了。由于赵盼儿沉着机警,赢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
宋引章根据赵盼儿事先的巧妙布置,闯入客店,对赵、周二人破口大骂。赵盼儿趁机挑动周舍心中的怒火,诱使周舍说出了“丈夫打杀老婆,不该偿命”的话语,使宋引章进一步认清了周舍的丑恶嘴脸。赵盼儿在一旁继续推波助澜道:“你舍的宋引章,我一发嫁你。”周舍也很狡滑,要赵盼儿立下重誓,和他吃羊饮酒为定。赵盼儿毫不迟疑,发下重誓,并拿出自己带来的羊酒一起吃喝,终于哄骗得周舍相信,乖乖地写下了宋引章的休书。第二回合的交战又以赵盼儿的胜利而告终。
赵盼儿立即带着取到休书的宋引章逃走,在路上用掉包计将真休书弄到手。果然,周舍发觉上当后带人追来,撕毁了宋引章手中的假休书。周舍又以赵盼儿发过重誓、与他一起吃过羊酒为由要赵盼儿也嫁给他。赵盼儿这时收起风月手段,恢复她原先泼辣、刚强的面目,嘲笑周舍道:“俺须是卖空虚,凭着那说来的言咒誓为活路。”“若信这咒盟言,早死的绝门户。”又指出,羊酒都是自己带来的,并未化用周舍一分一毫。周舍被抓住把柄,无计可施。第三回合的交锋中,赵盼儿除去了伪装出来的媚态,开始直陈自己对周舍的厌恶与鄙视,使自己压抑多时的怨愤得以宣泄。
恼羞成怒的周舍孤注一掷,拉赵、宋二人上公堂。公堂上,赵盼儿对周舍的丑恶行径加以了痛斥,“宋引章有亲夫,他强占作家属。淫乱心情歹,凶顽胆气粗。无徒!到处里胡为做。”这是她对周舍的痛斥,也是对这个不公正的世道的痛斥。在赵盼儿的凛然正气面前,周舍一败涂地。赵盼儿凭自己的机智和才能挫败了周舍这个不可一世的敌人,用胜利的欢乐来冲淡自己不幸的命运在心灵中留下的伤痛。
性格特点
侠肝义胆、疾恶如仇
赵盼儿是一个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女性,她的侠义心肠集中体现在营救宋引章上,她的勇敢和胆识令人敬佩。首先,在宋引章决定要嫁给周舍的时候,她极力相劝。宋引章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穷秀才安秀实,一个是富家子弟周舍。因为宋引章对婚姻爱情的追求是找一个“知重”自己的心上人,再加上安秀才穷困,她不想刚出妓院又去当乞丐,所以她被周舍平日里细节上的关怀所迷惑,执意要嫁给他。赵盼儿害怕姐妹受欺骗和玩弄后被再次抛弃,所以她极力劝阻。力劝不成之后,一方面她理解和同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姐妹想“立个妇名”的美好愿望,另一方面也做好了营救的心理准备。其次,宋引章写信求救之时,她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出手相救。宋引章之前不听赵盼儿的劝阻,赵盼儿不计前嫌,“赵盼儿,你做的个见死不救,可不羞杀这桃园中杀白马、宰乌牛”。这是与结拜姐妹有难同当的江湖义气,她敢于深入虎穴,不逊男儿。
勇于牺牲、无私无畏
在第二折里当赵盼儿决定援救宋引章时,想到的第一个方案是用自己积攒的“两个压被的银子”,“拿着买休去来”,想用钱把宋引章赎回来。但是周舍为人狠毒,说宋引章在他手里,“则有打死的,无有买休卖休的”。迫不得已,赵盼儿最后只能选择用风月手段来对付周舍。为了救出自己的姐妹,她决定用自己假嫁周舍,以倒贴妆奁和自己的姿色为诱饵,来引诱周舍上钩。这一行为不仅表现出赵盼儿的正义,也体现了她的大无畏精神。
聪明机智、思虑周全
赵盼儿的聪明机智、有勇有谋表现在搭救宋引章的过程中。赵盼儿搭救宋引章虽然用的是“风月”的办法,但从她与周舍的巧妙周旋可以看出,她不仅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而且机智、思虑周全。首先,她抓住并利用周舍顽劣而又好色的弱点。周舍就是用甜言蜜语哄骗了宋引章,赵盼儿要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其次,赵盼儿深知周舍这类花花公子的狡猾,不会轻易相信她,所以赵盼儿的第二计就是“骗”,这也是周舍娶宋引章时使用过的。周舍是风月老手,深知风月场的虚情假意,他想得到赵盼儿,又怕万一休了宋引章之后赵盼儿不嫁。周舍的办法是让赵盼儿发誓,正中赵盼儿的圈套。最后,赵盼儿的第三计是抄写休书。当周舍发觉这一切是赵盼儿设下的圈套时,急急地赶上双双出走的宋引章和赵盼儿,他夺回休书并咬碎。此时,赵盼儿却胸有成竹地告诉周舍,他夺走的是假休书。勇敢机智使她终于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救出了宋引章。
言语直率、大胆泼辣
赵盼儿大胆泼辣的性格既表现在行动上,也表现在言语上。行动上她敢作敢为,言语上犀利豪放,出语痛快。赵盼儿劝宋引章不要嫁周舍时,说周舍“那厮虽穿着几件虼螂皮,人伦事晓得甚的?”当听到宋引章幼稚地轻信周舍的花言巧语时,她立即指出周舍这一套:“你道这子弟情场甜似蜜,但娶到他家里,多无半载周年相掷弃,早努牙突嘴,拳椎脚踢,打的你哭啼啼”。拒绝周舍请吃茶饭时毫不客气地说:“你请我?家里饿皮脸也,揭了锅儿底,窨子里秋月——不曾见这等食!”她拒绝周舍要她保媒时愤怒地说:“你着我保宋引章那些儿?保他那针指油面,刺绣铺房,大裁小剪,生儿长女?”就连周舍都感叹:“这歪剌骨好歹嘴也!”
人物影响
赵盼儿这一具有复杂性格的喜剧形象,凝聚着作者的冷峻思考,概括了元代妓女的生活遭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弘厚的美学价值。由于时代和作者本身思想的局限,作者不能给妓女指出一条光明的前程,即使是作者尽全力赞扬的人物也是如此。作者把这一严肃的社会问题留给了读者,给人以极大的回味余地。透过赵盼儿外在与内心有机统一的完整性格,不但可以使读者加深对这一形象典型意义的理解,而且也进一步认识了元代社会的某些特征,这正是剧作家的伟大贡献所在。
衍生形象
人物评价
近代
董康《
曲海总目提要》:《救风尘》,元关汉卿撰。记赵盼儿救宋引章于风尘之中,故曰“救风尘”也。小说家所载诸女子,有能识别英雄于未遇者,如红拂之于李卫公,梁夫人之于韩蕲王也;有能成人之美者,如欧阳彬之歌人,董国度之妾也;有为豪侠而诛薄情者,女商荆十三娘也。剧中所称赵盼儿,似乎兼擅众长,至其事之有无,则无可据。
文学史家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救风尘》是一部杰出的喜剧。剧中主角妓女赵盼儿,是个机智、老练而富有义气的妇女形象。她曾经有过幻想,憧憬着同一个知心的男人过自由、幸福的生活,终于在残酷的现实里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了。长期风尘生活使她看透了有钱的子弟们所惯用的那套伎俩,并对他们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因此当她知道结拜妹妹宋引章要嫁给周舍时,便再三忠告她。但宋引章没有接受劝告,落得一进门便吃五十杀威棒,只得写信向赵盼儿求救。赵盼儿接信后,也曾埋怨过宋引章的不听话,但当她想起了姊妹之间的长期患难关系,就很快消除了个人成见,挺身而出。赵盼儿所面临的敌人周舍是个十分狡猾的流氓。但赵盼儿抓住了他喜新厌旧、酷好女色的弱点,安排下周密的计划,使他不能不步步上了她的圈套。周舍曾用欺骗的手段娶到了宋引章,赵盼儿“即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用同样的手段救出了宋引章,并制服了这个流氓,从而收到了大快人心的喜剧效果。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莫砺锋、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黄天骥《
中国文学史·宋元卷》:在关汉卿的笔下,赵盼儿仗义拯救宋引章的一幕,是颇有英豪之气的。如果说,在《单刀会》中,关汉卿把拯厄扶危的希望寄寓在历史人物身上,是在王侯将相中寻觅英豪;那么,在《救风尘》中,他实际上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最有效的抵抗厄运的办法,是自己人救自己人。他让赵盼儿在得悉宋引章备受周舍的摧残时,扪心自问:“你做的个见死不教,可不羞杀这桃园中杀白马、宰乌牛?”(第二折【醋葫芦】)正是三国时代刘、关、张结义,以拯教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激励她挺身而出,拯教陷于绝境的姊妹。而她那种不畏艰难、身入险境的行动,又与关羽单刀赴会的胆略何其相似。很明显,关汉卿通过《救风尘》一剧表明:英豪就在自己人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