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地小行星
天文基础术语
越地小行星(Earth-crossing asteroid)指的是有可能撞上地球小行星,尽管撞击的可能性极其微小。也被称为近地天体(NEO)。运行时可以进入地球轨道之内。
定义
越地小行星是轨道穿越过地球轨道近地小行星。这些小行星的轨道半长轴比较类似于阿登型小行星,其余的是阿波罗小行星。也可以参考阿莫尔型小行星
轨道穿越过地球的小行星被归类为越地小行星群 (ECA)。这些小行星中最著名的是克鲁特尼,它的轨道周期与地球完全一样。
性质
什么是近地天体
在数十万年的时间里,由于行星或其他天体的重力吸引,某个小行星或彗星可能会脱离出小行星带。这种接近地球或穿过地球轨道的天体(小行星为主),就被称为近地天体(穿越地球轨道的天体,也被称为越地小行星)。我们已经知道,过去有一些近地天体撞到地球,在地球表面上留下撞击坑。美国亚利桑那州巴林杰陨石坑便是很好的例证。地球上这些大型撞击坑与漫长历史中的物种大灭绝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关联。
目前,科学家们认为约有2000个近地天体(多是小行星或燃尽的彗星)的直径超过1千米,沿短周期轨道绕太阳旋转。这些天体时常会横穿地球轨道,但多数情况下,地球与该天体不是擦肩而过就是相距甚远。问题是,科学家们认为我们只发现了预估数量中7%~1 0%的近地天体。尽管受资金削减所限,科学家们仍致力于研究这些天空中的潜在危险。因此,我们还不知道多数近地天体的确切轨道。
最小的越地小行星
最小的越地小行星3 554 Amun是一个宽约2 000m,和其他金属所组成的块状物体,其含量 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开采过的金属矿的30倍 。而它仅仅是许多已知金属质小行星中最小的一个。
由来
大部分小行星集聚在火星木星轨道之间,形成小行星带。小行星带中的部分成员会因木星的引力作用(天文学上称为“摄动”)而改变运行轨道,成为能穿越地球轨道的“越地小行星”,其中一部分甚至能深入到金星轨道以内,它们可能成为威胁地球的肇事小天体。不过,理论分析表明,这条途径生成的新的近地小行星之数目,远不足以补充因撞击而损失掉的小天体数。
科学猜想
当你研究位于主带之外的天体时,很快就会接触到太阳系的其他流浪者:越地杀手小行星、彗星以及无数的行星卫星。彗星是宇宙里的雪球,通常不超过数千米宽。它们由冻结的气体、冰、灰尘和其他各种颗粒组成。事实上,它们可能只是裹着一层永远不会蒸发完的冰壳的小行星。某个碎片是小行星还是彗星的问题可能完全看它形成的位置和飞行路线。在牛顿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之前,没有人知道彗星存在并运行于行星之间,以极扁的轨道周期性穿过太阳系。 在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或更远)形成的冰冻碎片始终被冰包裹,如果沿着典型的椭圆轨道向太阳飞行,当它飞到木星轨道以内时,会出现由蒸发的水汽和其他挥发性气体组成的稀薄而醒目的痕迹。多次(可能达到数百次甚至数千次)进人内太阳系之后,彗星里的冰最终损失殆尽,只剩下岩石。事实上,有些(如果不是全部的话)越地小行星可能就是“过气”的彗星,是它们残留的固态核。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5:00
目录
概述
定义
性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