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广义讲,应该是学习、跟随一种风尚或潮流。是一个
中性词。狭义讲,是一味盲目的跟潮流,不管是否切合实际。这则是贬义词。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把跟风作为贬义词来用的,指突然盛行起某样东西时,自己没有或缺少
主见,不经过仔细思考,盲目跟随潮流,参与,模仿,或可说是价值观的一种迷失。
中央党校
向春玲教授指出:跟风的一个直接的
心理机制源于人们有
从众心理,即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
行为方式。在中国,这种行为不仅时时有,而且处处有——常突然而起,又轰然而散,且循环往复。
跟风现象的出现,表明了
多元文化格局中
主流文化引导力的弱化,使得一些“另类”文化凸显。媒体要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引导,而不是变本加厉为着所谓“
收视率”把大众推向虚幻。
专家认为,对个人而言,“跟风”是一种没有个人
主见的生活和
消费方式;对企业而言,“跟风”是一种
原创力弱的病态的发展方式;对社会而言,“跟风”狂刮不止,则是一种缺乏
创新力的
同质化建构方式;对国家而言,“跟风”现象的泛滥,则凸显了在相关法制缺失下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的现实。“跟
风热”如果听之任之,将会严重危及社会的基本准则和人们的价值观,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