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思义教堂
基督教礼拜堂
路思义教堂是一座教堂,贝聿铭起初想用砖砌哥德式的建筑,但因台湾多地震而取消此意,后来由陈其宽以六角形底座像“倒船底”的形状,逐布修正形成现在的教堂造形
简介
路思义教堂由贝聿铭陈其宽共同设计,建成于1963年。教堂建在大学的教学区和学生活动区之间一片开阔的草地上,居于整个学校的中心位置。值得一提的是,这片草地并不像人们常见的那样一平如砥,而是有一种优雅的弧度、平缓的起落,这也是建筑师们营造的“环境”之一——尽可能地维持原有坡地的自然变化。
陈其宽于教堂设计及施工简述中,曾对设计考虑有如下描述:“教堂乃全校精神之所寄,为易于申仕校各处皆能视及,并便于应用起见,拟议应为一较高之建筑物,且位于校园之中心,是为目前之地点。校园东向台中平原,尽收眼底,远吞山光,气象万千,教堂坐西朝东,适得其宜。教堂座席容四百五十人,为全校师生半数,座席在堂之东,神坛则位于西端,晨曦自东窗而入,朝会时,神坛浴于晨光之中,当亦有助于神思。至于教堂之形式,因思泰西各国,各时代之宗教建筑,无不殚精竭智,传当时之人力、智力、物力以赴;及其成,冶当时文化于一炉,虽历千百年,后人瞻仰,当时情景可反映无遗。是以东海之教堂,亦必以为鹄的,期能在此建筑中,反映吾国文化传统,揭示基督博爱牺牲之旨意,且兼具此时代之创造能力与精神。”
建筑特色
教堂外观由四片面组合,于屋脊分开,构成一线形天窗,四片曲面之屋基与屋脊,两边为直线,所形成的曲面,称为圆锥体(Conoid)双曲面,使屋檐曲线更具有美感。由于曲面内部应力沿曲度方向进行,使内部无弯折力产生,曲面厚度遂可减少,内部增加交叉的补助小梁,用以承受复杂的结构力量。
教堂结构材料最初拟议采用砖砌墙面,后拟改为木造,最后才决定采用具可塑性的钢筋混凝土。在教堂屋面外部用瓷砖瓦,采用黄色富有我国宗教建筑性质,菱形瓦和月部交叉的格子梁,构成形状呼应的视觉美。瓦分为两种,每隔一层瓦上有凸出的钉头,借此钉头形成的线条,来增强双曲面的曲度。
参考资料
路思義教堂.東海大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30 11:17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