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将马头马尾系在身子前后作骑马状所跳的舞,故名。一般在正月里第二个马日举办。目前保留在古丈县热溪镇和沅陵县山清水莲花池等地,关于它的来源有诸种传说。其一,祭祀山鬼说:向氏祖先从莲花池搬到热澳,便看到山鬼在这一带活动,并常给村民带来不幸,人们向山鬼许愿,供以马匹,举办跳马祭神活动,从此地方清吉。以后凡遇上天灾人祸就设祭跳马,祈救人众平安,五谷丰收。这是一个仪式性很强的群体舞蹈。其程序有许马、扎马、游马、赛马、下马、烧马(献祭)等。全体老少均可入场跳舞,人们还给“希可乐”(祖神)们表演拓粑粑、送春牛、犁田等表演。民众还抬起竹扎的“老爷”过乡,村民以鞭炮迎送,抬轿的“洞鬼子”挥扇起舞,在高潮时节表演“审老爷”的原始戏剧,最后把“老爷”随马一同烧掉。马是中心道具,按头年许愿定下的匹数扎制,一般以纱箩做马头,外糊白纸,画出马头,插上枇杷叶做耳朵,披上棕丝做的马鬃,用背笼做马臀,采以棕丝做马尾,两者以被单遮搭,遮住人的下半身。人立在中间为骑马状,每组三人,一人骑马,一人牵马,一人赶马。伴以打击乐(锣子鼓)的节奏,乃即兴舞蹈。基本动作较简单,主要有拜土地、咆马、蹯马、跳马、赶马等。而跳马、操旗、调年等又是从
土家族摆手舞中分离出来,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祭祀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