蹒跚,拼音是pán shān,汉语词语,意思是一指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二指行步缓慢,往来徘徊的样子;三指行步摇晃跌撞;四指舞步翩跹;五指旋行、徘徊。出自唐·
皮日休《上真观》:“天禄行蹒跚。”
《
东周列国志》第九三回:“其楼俯临民家,民家之主人有躄疾,晓起蹒跚而出汲。”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直到天黑了,这才有一个跛脚老头从大路上蹒跚地走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药僧》:“缩颈蹒跚而归,父母皆不能识。”
清·
余京 《暮春同吴门沉归愚登蒜山》诗:“老去攀跻兴尚存,蹒跚陪客蹑云根。”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三幕:“ 林志成 要站起来,但是两脚蹒跚,重新坐下。”
唐·
窦臮 《
述书赋》:“ 仲正则宽而壮,赊而密。婆娑蹒跚,绰约文质。”
明·
张煌言 《冬怀》诗之八:“万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长剑总蹒跚。”
鲁迅 《彷徨·祝福》:“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
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