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败名裂
汉语成语
身败名裂(拼音:shēn bài míng liè)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南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成语出处
南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身败名裂”。
成语故事
公元1203年,金人内部发生了变乱,这本来是南宋统治者可以利用的好机会,可是乐于苟安的南宋王朝不仅毫无北伐收复中原失地的打算,反而进一步加紧对主张抗金的官员的迫害。
辛弃疾的族弟辛茂嘉,曾在北方靠近金占区做官多年,熟悉金人的军政情况,本来是出兵北伐时用得着的人才,但却被贬桂林。这时,辛弃疾正闲居铅山,他对族弟不能为收复中原出力的遭遇,深为惋惜。在辛茂嘉去桂林赴任之时,辛弃疾特写了一首《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为他送行。
辛弃疾在《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中写道:“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词中的将军指西汉时期投降匈奴的李陵,故人指李陵的好友苏武,汉武帝元年出使匈奴被扣,多次劝降不成,历时十九年,始终不屈,后释放回朝。苏武被释时李陵曾为他置酒送行,说:“异域之人,壹别长绝。”易水则是指荆轲刺秦王时,燕太子丹等曾穿戴白衣白帽,在易水边为之送行。词的上片引用了昭君出塞、戴妫归陈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辛茂嘉被贬的愤慨;下片又以李陵、荆轲作比,抒发自己抗金复国的意志。
成语寓意
西汉时的李陵,汉武帝时率兵伐匈奴,兵败而降,后病死于匈奴。李陵将军虽然身经百战,但最后战败投降匈奴毁坏了自己的名节。成语“身败名裂”告诉人们,做人做事应从一而终,严以律己,为了眼前一时的私利而丧德败节,最终只会得来身败名裂的下场。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身败名裂”指地位丧失,名誉败坏,遭到彻底的失败。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运用示例
清·李绿园歧路灯》:“看来许多举人、进士做了官,往往因几十两银子的贿,弄一个身败名裂。”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三二回:“纵使才大如海,也会令名不终,否则浪得虚名,毕竟才无足取,甚而至于弄得身败名隳的都有。”
朱自清经典常谈·史记、汉书第九》:“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要发抒意中的郁结,只有这一条通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3 21:30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