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前属(Plantago L.),双子叶植物纲车前科的一属。包括190余种,广布世界温带及热带地区,向北达北极圈附近。中国有20种,其中2种为外来入侵杂草,1种为引种栽培及归化植物。
本属描述
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为小灌木(中国不产),陆生或沼生。
根为直根系或须根系。
叶螺旋状互生,紧缩成莲座状,或在茎上互生、对生或轮生;叶片宽卵形、椭圆形、长圆形、披针形、线形至钻形,全缘或具齿,稀羽状或掌状分裂;叶柄长,少数不明显,基部常扩大成鞘状。
花序1至多数,出自莲座丛或茎生叶的腋部;花序梗细圆柱状;
穗状花序细圆柱状、圆柱状至头状,有时简化至单花。苞片及萼片中脉常具
龙骨状突起或加厚,有时翅状,两侧片通常干膜质,白色或无色透明。花两性,稀杂性或单性。
花冠高脚碟状或筒状,至果期宿存;冠筒初为筒状,后随果的增大而变形,可呈壶状,包裹蒴果;檐部4裂,直立、开展或反折;雄蕊4,着生于冠筒内面,外伸,少数内藏,花药卵形、近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开裂后明显增宽,先端骤缩成三角形小突起。
子房2-4室,中轴胎座,具2-40多个胚珠。
蒴果椭圆球形、圆锥状卵形至近球形,果皮膜质,周裂。
种子1至40余个;种皮具网状或疣状突起,含黏液质,种脐生于腹面中部或稍偏向一侧;胚直伸,两子叶背腹向(与种脐一侧相平行)或左右向(与种脐一侧相垂直)排列。
种的分布
190余种,广布世界温带及热带地区,向北达北极圈附近。中国有20种,其中2种为外来入侵杂草,1种为引种栽培及归化植物。
植物学史
《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4:366;图版144:7-9.1993)记载内蒙古有湿车前Plantago cornuti Gouan的分布,并提到该种具直根。本书作者在采自新疆的标本中也看到这种类型。实际上,该类型与具粗短根状茎和须根系的P. cornuti不同,可能是具须根系的种(如P. major、P. asiatica等)与具直根系的种(如P. media、P. depressa等)间天然杂种。P. major×P. media已被K. Rahn(1957)通过杂交实验所证明,其他与国产种有关的跨“组”杂交组合还有P. lanceolata×P. major, P. lanceolata×P. media等。
本属植物以风媒为主,但北车前P. media和巨车前P. maxima等少数种以虫媒为主。
长叶车前P. lanceolata则随环境的变化,在风媒与虫媒之间转变。北美车前P. virginica还出现闭花受粉。
车前Plantago asiatica全草含车前甙(plantaginin)、桃叶珊瑚甙(aucubin)等成分,该种与
大车前P. major和
平车前P. depressa为传统中药,有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等作用。该属多种植物的种子富含胶质,在国内外用作缓泻剂。车前的嫩叶含较丰富的钙、磷、铁、
胡萝卜素及
维生素C,该种与大车前及平车前的嫩叶或幼苗在民间作野菜食用。
下级分类
蛛毛车前 Plantago arachnoidea Schrenk
对叶车前 Plantago arenaria Waldst. et Kit.
芒苞车前 Plantago aristata Michx.
车前 Plantago asiatica L.
海滨车前 Plantago camtschatica Link.
尖萼车前 Plantago cavaleriei Lévl.
湿车前 Plantago cornuti Guebhard ex Decne.
平车前 Plantago depressa Willd.
龙胆状车前 Plantago gentianoides Sibth. et Smith
翅柄车前 Plantago komarovii Pavl.
毛瓣车前 Plantago lagocephala Bunge
长叶车前 Plantago lanceolata L.
大车前 Plantago major L.
沿海车前 Plantago maritima L.
巨车前 Plantago maxima Juss ex Jacq.
北车前 Plantago media L.
小车前 Plantago minuta Pall.
苣叶车前 Plantago perssonii Pilger
多籽车前 Plantago polysperma Kar. et Kir.
小花车前 Plantago tenuiflora Waldst. et Kit.
北美车前 Plantago virginica L.
检索表
1地上茎发达,多分枝,无根茎,全株散生短腺毛,具直根;叶对生,或兼三叶轮生,线形或线状披针形;
穗状花序生于叶腋,短圆柱状至卵球形,具较短的花序梗;花冠筒有横皱;种子狭椭圆形,腹面内凹成船形,边缘内卷,子叶左右向排列。
对叶车前1地上茎不存在;根茎短而直立;叶螺旋状互生,紧缩成莲座状;花序梗花葶状;花冠筒无横皱;种子(1-)3至多数,卵形、椭圆形、长圆形或纺锤形,腹面(种脐一侧)隆起、平坦或凹陷成船形。(2)
2叶片宽卵形至宽椭圆形,长通常不及宽的2倍;苞片背面无毛;种子(2-)5-34,子叶背腹向排列;根为须根系或直根系。(3)
2叶片椭圆形、卵状披针形、披针形、匙形至狭线形,长为宽的2倍以上;苞片背面无毛或被毛;种子2-5,若为7-30,则叶片呈狭线形;子叶背腹向或左右向排列;根均为直根系。(7)
3根为直根系;叶片厚纸质,具7-11条脉;穗状花序紧密而粗壮,直径8-10毫米;花冠银白色,有光泽,透明;花丝淡紫色,干后变黑色;种子(2-)4,长1.9-2.4毫米,无角。
巨车前3根为须根系;叶片薄纸质或纸质,具3-7条脉;穗状花序紧密或稀疏,通常较细长;花冠绿白色或白色,无光泽,不透明;花丝白色,干后不变黑;种子(2-)5-24(-34),长0.8-2毫米,具角。(4)
4花无梗;新鲜花药淡紫色,稀白色;蒴果于中部或稍低处周裂;种子(8-)12-24 (-34),长0.8-1.2毫米。
大车前4花具短梗;新鲜花药白色,稀黄色(革叶车前);蒴果于基部上方周裂;种子(2-)5-15,长(1.2-)1.3-2毫米。(5)
5萼片先端钝圆至急尖,龙骨突不及或延至顶端,但不外伸。(6)
6植株干后绿色至褐绿色,或局部带紫色;叶片薄纸质或纸质,叶柄上面具凹槽,中部无翅;花冠裂片狭三角形;花药干后黄白色至淡褐色,长1-1.2毫米。
车前6植株干后变黑褐色或浅黑色;叶片薄革质至革质,叶柄宽扁,中部常具宽翅;花冠裂片卵形至卵圆形;花药干后黄褐色,长约1.5毫米。
革叶车前7花冠被毛。(8)
7花冠无毛。(9)
8叶片稍肉质,干后硬革质,线形;后对萼片两侧相等;花冠筒遍被短毛,裂片仅有短缘毛。
盐生车前8叶片坚纸质,狭披针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后对萼片两侧极不相等;花冠筒无毛,裂片背面密被硬毛状长柔毛,毛长达裂片的3倍。
毛瓣车前9萼片分生。(10)
10苞片先端具芒状长尖,长为花的2倍以上。
芒苞车前10苞片先端钝圆至急尖,无芒状尖,短于或等长于,稀略长于花。(11)
11叶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叶脉3-5条;种子腹面内凹成船形,子叶背腹向排列。
北美车前11叶片披针形、椭圆形至狭线形,若为倒卵形则叶脉7-9条;种子腹面平坦,子叶背腹向排列,若腹面内凹成船形,则子叶为左右向排列。(12)
小车前12叶片椭圆形、披针形至线形,纸质,两面散生或密被毛;花冠裂片平展并于花后反折;种子2-5,椭圆形或长圆形,无角。(13)
12叶片线形至狭线形,厚纸质,无生或仅下面疏生短柔毛;花冠裂片通常直立;种子7-30,纺锤形,具角。(19)
13种子2,长3-4毫米,腹面内凹成船形,子叶左右向排列;植株小型,密被灰白色或灰黄色长柔毛;叶片线形至狭披针形。
小车前13种子(2-) 3-5,长1-2 (-2.2)毫米,腹面平坦或微隆起,子叶背腹向排列。(14)
14叶脉7-9条;花冠银白色,有光泽,透明;花丝着生于冠筒内面近基部,淡紫色,干后变黑;叶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
北车前14叶脉3-5 (-7)条;花冠白色,无光泽,不透明或透明;花丝着生于冠筒内面上部,白色,干后不变黑。(15)
15植株被短柔毛、柔毛或长柔毛;种子3-5。(16)
15植株被蛛丝状毛或极细的长绵毛;叶片披针形至线形;种子1-2。(18)
16叶片线状披针形,宽0.2-0.4厘米,具3脉;叶柄中部具翅;穗状花序头状至短圆柱状,长0.3-1.2厘米,紧密,不间断;蒴果卵球形。
翅柄车前16叶片椭圆形、狭椭圆形、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宽1-5厘米。具 (3-)5(-7)脉;叶柄中部无翅;穗状花序细圆柱状,长3-12厘米,下部常间断;蒴果卵状椭圆形至圆锥状卵形。(17)
17植株疏生或密被白色短柔毛或柔毛;苞片无毛;花冠裂片长0.5-1毫米;花药干后黄褐色;蒴果长4-5毫米;种子长1.2-1.8毫米,腹面微隆起或平坦。
平车前17植株密被白色长柔毛;苞片基部、龙骨突或边缘常有柔毛;花冠裂片长1-1.5毫米;花药干后暗红褐色;蒴果长2.5-3毫米;种子长(1.2-)1.5-2.2毫米,腹面平坦。
海滨车前18叶片近全缘或疏生小钝齿,与花序密被蛛丝状毛;穗状花序通常紧密,长1-2.5(-5)厘米;花药长1.2毫米。
蛛毛车前18叶片疏生倒向的小牙齿或三角状粗牙齿,与花序疏生极细的长绵毛;穗状花序下部常间断,长4-10厘米;花药长约2毫米。
苣叶车前19苞片近圆形或宽卵形;萼片宽椭圆形或圆形;种子12-30。
多籽车前生境特点
车前属植物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类,根系类型与生境特点有一定的联系。大车前、车前、疏花车前等须根系种类多分布于路边、住宅四周、草地、沟边和水沟边等比较潮湿的生境中,北美车前等直根系种类多数分布于比较干燥疏松的土壤中;盐生车前、芒苞车前、海滨车前和巨车前等多见于盐碱化生境中。
模式种介绍
大车前Plantago majorL.
形态特征: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须根多数。根茎粗短。叶基生呈莲座状,平卧、斜展或直立;叶片草质、薄纸质或纸质,宽卵形至宽椭圆形,长3-18 (-30)厘米,宽2-11 (-21)厘米,先端钝尖或急尖,边缘波状、疏生不规则牙齿或近全缘,两面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少数被较密的柔毛,脉(3-)5-7条;叶柄长(1-) 3-10 (-26)厘米,基部鞘状,常被毛。花序1至数个;花序梗直立或弓曲上升,长(2-)5-18 (-45)厘米,有纵条纹,被短柔毛或柔毛;穗状花序细圆柱状,(1-) 3-20 (-40)厘米,基部常间断;苞片宽卵状三角形,长1.2-2毫米,宽与长约相等或略超过,无毛或先端疏生短毛,龙骨突宽厚。花无梗;花萼长1.5-2.5毫米,萼片先端圆形,无毛或疏生短缘毛,边缘膜质,龙骨突不达顶端,前对萼片椭圆形至宽椭圆形,后对萼片宽椭圆形至近圆形。花冠白色,无毛,冠筒等长或略长于萼片,裂片披针形至狭卵形,长1-1.5毫米,于花后反折。雄蕊着生于冠筒内面近基部,与花柱明显外伸,花药椭圆形,长1-1.2毫米,通常初为淡紫色,稀白色,干后变淡褐色。胚珠12至40余个。蒴果近球形、卵球形或宽椭圆球形,长2-3毫米,于中部或稍低处周裂。种子(8-)12-24(-34),卵形、椭圆形或菱形,长0.8-1.2毫米,具角,腹面隆起或近平坦,黄褐色;子叶背腹向排列。花期6-8月,果期7-9月。
分布情况: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福建、台湾、广西、海南、四川、云南、西藏。生于草地、草甸、河滩、沟边、沼泽地、山坡路旁、田边或荒地,海拔5-2800米。分布欧亚大陆温带及寒温带,在世界各地归化。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本种及车前P. asiatica L.的个别畸形穗状花序出现分枝,呈圆锥状,曾被一些学者(M.E.Moricand,1820; A. W.Roth,1827; D.F.L.von Schlechtend,1857; T. Makino, 1907;H. Hara, 1937等)作为划分种下等级的依据,而R. K. F. Pilger(1937)主张将其作畸形类型(formae monstrosae)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