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台
陈子昂诗作
《轩辕台》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作者凭吊轩辕古台,追慕黄帝事迹,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壮志未酬,表现出作者对明君的追慕之情,寄寓了追寻隐士神仙的出世之念。全诗感情深沉,善于用典,精选史迹,充分体现了陈子昂“兴寄”“风骨”的诗学理念。
作品原文
轩辕台⑴
北登蓟丘望⑵,求古轩辕台。
应龙已不见⑶,牧马空黄埃。
尚想广成子⑷,遗迹白云隈⑸。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所居,遗址在河北省涿鹿县西南。轩辕,黄帝之号。
⑵蓟(jì)丘:古地名。旧址在北京市德胜门外西北隅。
⑶应龙:有翼之龙。相传是黄帝的臣子,受命杀了蚩尤
⑷广成子:神仙名。一说为老子别号。《庄子·在宥》载,广成子住崆峒之山,黄帝曾经向他问道。
⑸隈(wēi):曲深之处。
白话译文
向北登上蓟丘四下观望,寻访古代轩辕台的遗址。
勇猛的应龙它已经不见,牧马的童子也离开尘世。
还思念着那仙人广成子,白云深处也许留下踪迹。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武则天神功元年(697年)。当时建安王武攸宜讨伐契丹,陈子昂为随军参军。他多次进言俱遭排斥,遂登蓟丘览古,赋《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诗寄好友卢藏用,此为第一首。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中的黄帝,是礼贤下士的明君形象。诗人凭吊轩辕古台,就是凭吊黄帝,表现出诗人对明君的追慕以及对盛世的向往,表达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
开头“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二句,著一“求”字,突出自己对黄帝的追慕。作为神话中的帝王黄帝,击败了同样是神话中的叛匪蚩尤。轩辕台坐落在这一战场上。第三句“应龙已不见”涉及一个传说。传说在这场战斗中,黄帝乘着一条有翼的龙。第四句“牧马空黄埃”用《庄子·徐无鬼》中的一个故事:黄帝要去具茨山朝见大隗神,在襄城郊外迷了路,于是向一位牧童打听并询问应该怎样治理国家,牧童回答说,只要同牧马一样,不伤害马就行了。诗人感慨,如今在荒凉的战场灰尘里,再也见不到那提供了统治榜样的牧场了。结尾“尚想广成子,遗迹白云隈”二句提到隐士广成子。黄帝曾向广成子请教道的完善。这个结尾更深的含义是,武攸宜本应仿效黄帝,完善“道”,而不是从事战争。
诗人怀古实为叹今,追慕黄帝的丰功伟业,就是抒发自己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感慨。诗人想像中应龙和牧马的消失,不仅暗示了怀古主题,而且指向了武攸宜的军事失败,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
此诗可能特地写给卢藏用,因为卢藏用也是一位隐士,相对来说,对黄帝会比诗人这次登蓟丘览古涉及的其他历史迹象更感兴趣。结尾提到广成子,暗示虽然不再出现应龙来击败蚩尤(暗指契丹),以广成子为代表的理想隐士,仍存在于当今如同卢藏用一类远在“白云隈”的人中。这种精选的历史比拟符合陈子昂“兴寄”的主张。
名家点评
北京大学教授王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此诗凭吊轩辕古台,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不见至道之治,于是产生了追寻古人、寻访神仙的出世之念。
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一700),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关心国事。二十四岁时举进士,直言敢谏,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较深的认识。后因父老解官回乡,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1:14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