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不足
汉语词语
转向不足(understeer),俗称推头,转向不足与转向过度是衡量车辆操控平衡的重要标准,转向不足表现为车辆需要更多的转向轮角度来保持所需行进线路,转向不足是前轮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的偏滑角建立速度大于后轮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的偏滑角建立速度造成的。
产生原因
可引起车辆转向不足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车体质量分配不平衡:平衡的车体质量分配应该为前后50:50,如果车体前部质量大于后部(质量分配>50:50,如60:40),车辆将表现为转向不足.反之如果车体前部质量小于后部(质量分配<50:50,如40:60),车辆将表现为转向过度;
2、过高的前悬挂硬度(roll stiffness, 包括弹簧硬度,减震器硬度,防倾杆硬度);
3、过低的后悬挂硬度(roll stiffness, 包括弹簧硬度,减震器硬度,防倾杆硬度);
4、前侧倾点(roll centre)相对于后侧倾点过高;
5、后侧倾点(roll centre)相对于前侧倾点过低;
6、过宽的后轮间距(track,左侧后轮中心线到右侧后轮中心线的距离);
7、过宽的后轮轮胎宽度(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的宽度)。
利弊分析
在民用汽车的底盘设计中,转向不足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可取的调校方式。原因是转向不足修正比较容易,通常只须驾驶员收小油门幅度,即可减轻转向不足程度。相反,转向过度的情况要修正起来则比较困难。
从物力法则来说,前轮驱动的汽车,或者重心比较偏向前方的汽车,较容易出现动态倾向上的转向不足。但是随着全球汽车界对驾驶操控主动安全性的进一步考虑,无论是前轮驱动、后轮驱动还是四轮驱动的民用轿车,大多将转向动态特性调校为转向不足。
影响因素
1、轮胎附着力/路况。轮胎附着力越小,越容易发生此类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雨天、雪地环境下事故高发的原因之一。
2、入弯角度与入弯速度。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向心力的大小,入弯速度及发动机也决定了驱动力的大小。入弯速度越大,入弯角度越小,向心力也就越大,驱动力也相应变大,就更容易发生轮胎侧滑。这也是为什么入弯的时候最好降低车速,并且转弯半径越大越好的原因之一。
3、车辆驱动形式。一般来说前驱车辆较容易出现转向不足,后驱车辆较容易出现转向过度。主要是 驱动力改变的时候会受到影响,就好比雨雪天气轮胎附着力降低一样,如果你猛轰油门,就会比较容易发生此类问题,属于人为制造的转向不足或转向过度,其本身 的转向特性一般都是呈中性的。另外四轮驱动的车辆因为四个轮分担整体的驱动力,所以单个车轮的驱动力较之前驱或后驱车轮要小,自然过弯能力就越强。
4、悬挂的几何角度。出厂的时候这些数据厂家就已经设定了,正常使用当中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除非底盘发生过重大事故,才需考虑这方面。
5、车身电子稳定系统。为了克服此类问题,好多厂家在车辆出厂时就配备了车身电子稳定系统,该系统通过驱动力的控制来实现调节,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只不过不同车型会有不同的名字,比如ESP、VDC等。
预防办法
1、轮胎花纹磨损严重要及时更换,并确保轮胎气压在标准范围之内并且左右胎压一致。
2、注意车辆拐弯的时候一定要降低车速,绕大弯,尤其是雨雪天气更应该注意。
3、确保ESP、VDC等系统没有关闭。
4、转向不足发生后,要及时多打一把方向,可以稍微带点刹车
5、转向过度发生后,要懂得及时“反打”方向盘。最好是不要松开油门,松油门之后车辆前倾,重量转移至车头,后轮抓地力变小,会更容易发生转向过度。
建议
转弯变道速度稳妥为上,打方向盘平滑为上。
过弯时速度要稳妥,在进入弯道之前先行刹车降速,避免出现转向不足!
在直道高速行车时,尽可能避免大幅度猛打方向盘,因为这样会产生严重的过度转向!
在我们日常驾车中,也会发生一种过度转向的情况,就是在变道或者车辆掉头时,方向盘角度过大,方向盘回正的时机太晚,导致到达目标车线后,还要回打方向盘,从而使车身产生不稳定的晃动!要克服这个,需要我们在驾车时能够在充分预判的基础上,线性顺滑的打方向盘,当然这又需要孰能生巧。
还有一种说法是“后驱车容易产生侧滑甩尾,因此不安全”,这种说法以偏概全的。
其实无论是前轮驱动车还是后轮驱动车,在极端的高速过弯情况下,都会有各自特征的表现:
前驱车容易出现转向不足,转不过弯。如果一定要硬转方向盘,那就后轮会失去抓地力而导致翻车!
后驱车容易出现转向过度,车尾容易发生侧滑甩尾,但后轮抓地力一般还是在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1 11:42
目录
概述
产生原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