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卡是指车型分类中的N类载货车中
最大设计总质量不大于4.5吨的N2类车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轻卡行业从低端发展引进国外先进轻卡技术与生产线,到自主研发生产国内高端轻卡产品,经过近两年来连续的高速增长,高端轻卡市场现已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
发展历史
1958年3月10日,随着当时的
南京汽车制配厂自力更生制造的“跃进”轻卡驶出厂房,我国诞生了轻卡行业。以后的全国
年产量虽然不到2万辆,但是为
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以后的20多年里,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改革开放以后,轻卡行业随着中国汽车的大发展也进入了飞速
发展阶段,1978年年产量已达近15万辆,1993年至2000年一直保持30万辆的年产量,之后就进入了超常规发展时期,产量和
产品品质不断提高,出口数量也不断增加,我国成为轻型卡车制造大国。值得骄傲的是,我国轻卡行业基本是依靠以我国为主的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发展起来的,制造企业达43家,
自主品牌占
绝对优势,以及一大批企业名扬国内外市场。据悉,我国轻卡行业已走上了
产业升级之路。
历经50年发展,2008年我国轻型卡车年产量已达94万辆,占到全世界轻卡170万
总产量的55%,而且轻卡行业中的自主品牌占绝对优势,份额超过了95%。
行业竞争
轻卡行业发展初期门槛比较低,生产企业一度
达上百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轻卡产品的
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进入门槛和
市场集中度也在提高,近3年行业排名前三的企业
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从轻卡市场的结构看,中高端轻卡产品市场占有率依然较低。
在进出口方面,国内轻卡出口数量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
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正在减弱,出口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中国轻卡的
区域优势已不再,出口区域仍然是集中在
中东、
非洲和
拉美地区。随着
国际市场的全面开放,印度、
越南、印尼等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中国轻型卡车的原有
低成本优势已越来越弱。另外,出口国的准入标准也大幅提高。而与此同时,中国轻卡自身的质量问题也不容乐观。就按情况来看,
制动系统、排放、噪声问题还十分明显和普遍。如果在技术上得不到提升,此前以“低成本、低价格”形态进入
国际视野的中国轻卡制造优势将不复存在。我国进口轻卡数量很少,其主要原因是国外轻卡价格较高,很难被轻卡用户接受。
随着
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轻卡
市场结构不断变化,前十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8.87%。
轻卡现状
轻卡的现状用一句话概括:轻卡出口形势一片大好,问题不断要提高质量。
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很可能对轻卡行业实施
国Ⅳ以上的
排放标准要求,这对轻卡的生产企业来说,将大幅提高
生产成本。部分
生产技术落后的企业很可能被兼并或淘汰。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我国轻卡厂商必须注重产品的质量,走创新研发的发展道路。
俗话说“不进则退”中国轻卡曾在
国外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若要持续辉煌,必须提升
产品质量,掌握
关键技术,提高
服务水平,不然则会被取代。
首先,我国轻卡出口市场单一,我国轻卡虽然出口量大,但出口的区域仍然是集中在中东、非洲和拉美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用户的
购买力不强,对产品品质要求也不高,我国轻卡企业可以凭借良好的
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但随着
全球经济化的发展,以印度、越南、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使原有具备
成本优势的中国企业,优势越来越弱。
其次,部分进口国的准入标准也大幅提高,与之相对的是中国轻卡的质量未能及时提高,就按情况来看,制动系统、排放、噪声问题还十分明显和普遍。轻卡行业虽是
中国汽车行业中举足轻重的部分和
自主发展的重要载体,基础厚实,前景广阔,但
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还不充分,需要更明确的市场分析和对应的
技术开发。
2019年5月21日,《
焦点访谈》做了一期关于“蓝牌轻卡
空车超载 时刻面临处罚”的报道,出现了“大吨小标”车辆办理登记问题。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关于开展轻型货车检验登记集中排查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要进一步规范
轻型载货汽车注册登记管理,严格按照《机动车查验工作规范》、《
机动车查验工作规程》(GA801)等规定查验车辆,认真核对检验合格报告与《公告》、合格证记载的
整备质量数值,坚决防止为“大吨小标”车辆办理登记。
蓝牌轻卡因准驾门槛低,无需办理从业资格证和营运证,且享有城市中心区域通行的优势,一直是货车司机从事城配运输的首选。这类车型原本设计用于运送轻量化货物,但随着公路货运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运输从业者多拉快跑的需求日益增长,为迎合用户需求、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不少轻卡制造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加重车辆、提高车辆载重能力,以此吸引用户购买。
在市场和需求的双重驱动下,重载版蓝牌轻卡应运而生,甚至出现大量所谓的“十吨王”车型。与此同时,轻卡超载现象也愈发严重,更是形成了“货运市场乱不乱,4.2米轻卡说了算”的怪象。这种不合规车型不仅严重扰乱正常货运市场秩序,也给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蓝牌轻卡“大吨小标”问题由来已久,提及其中缘由,除了在车辆生产、销售、改装等环节存在监管漏洞,以及部分运输从业者自身出于投机心理外,货运平台在货运信息审核上的疏漏与监管不力,以及恶意引导超限超载非法运输等问题,进一步助长了这种不正风气的蔓延。蓝牌轻卡超载治理困难重重,其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涉及货主、物流企业、司机、整车企业、改装厂、车管所乃至高速公路管理单位等多个环节。在这一复杂链条中,任何一方出现疏漏,都可能为超载乱象提供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因此,从源头上入手,坚决打击车企为追求利益而违规增加车辆装载能力的行为,并严格禁止违规车辆生产与登记,被视作整治“大吨小标”及超载乱象的关键一环。
轻卡轮胎
如图1所示:为轻卡常用的轮胎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