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下设
哲学、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政治学与行政学和
工商行政管理6个本科专业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Oughtopia研究中心、佛学文化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辽宁大学和辽宁省
重点学科,辽宁省
普通高等学校示范性专业。哲学学科在应用哲学理论与方法、管理与决策哲学、文化哲学、经济与社会发展哲学等研究方向上取得较多研究成果。管理类专业现有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三个本科专业,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公共文化、公共决策、政府角色和社会保障。
学院简介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0年4月26日,前身为1959年成立的哲学系。学院设有哲学、行政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3个本科专业。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拥有
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美学,
科学技术哲学,宗教学,
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学及
公共管理硕士(
MPA)共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同时拥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Oughtopia研究中心及道教与传统文化研究所三个研究机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院设有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资设立的“李荣哲学术研究基金”,“院长奖学金”,“爱智奖学金”,“励勤奖学金”,“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基金,“Oughtopia研究基金”等多项奖学金。学院所开设的“
21世纪论坛”、“博士论坛”,已成为品牌学术报告项目,主讲的专家学者大都是活跃在国内外学术前沿的知名人士,不仅拓展了学术交流的渠道,也促进了学术研究的深化。
学科建设
哲学专业为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也是辽宁省
普通高等学校示范性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辽宁省重点学科,哲学系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学院的课程建设成果丰硕,“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公共政策”和“公共行政学”等被评为辽宁省省级精品课程,“
西方哲学史”等被评为辽宁大学校级核心课。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3人,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讲师15人,博士生导师4人,15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6名教师正攻读博士学位。现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MPA)。
主要课程
哲学
主要课程:哲学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中国现代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外国哲学原著导读、中国哲学原著导读、心理学、伦理学等。
行政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政治学、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学、行政法学、管理统计学、中国政治思想史、外国政治思想史、公文写作、领导科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社会保障
主要课程: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组织行为学、管理统计学、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社会保险、国外社会保障、人口学、劳动经济学、保险精算原理、社会工作、保险学原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社会保障理论、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基础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方法,成为各级保险公司和政府的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民政、社会咨询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高级决策和管理人才。
行政管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知识,具备较强的理论思辨能力以及公共管理、政策分析、调查统计和公文写作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哲学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较高的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从事哲学专业研究的专门人才,成为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精品课程
省级精品课
公共政策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国家级精品课
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科研成果
学院具有浓厚的学术气氛,积累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学院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及教材百余种,承担国家级和
省部级科研项目12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和市级奖励的科研成果160多项。
发展前景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在明德精学笃行致强”精神指引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21世纪论坛”、“博士论坛”,已成为品牌学术报告项目,被邀请的学者大都是活跃在国内外学术前沿的知名人士,学术成就高、思路新颖,对学院的师生影响极大。
学院领导
据官网资料显示,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领导有:
书记:方建英
副书记兼副院长:彭瑞夫
副院长:吕梁山
公共管理系主任:张学本
学生工作办公室团委书记:王延辉
对外交流
学院与美国贝密基大学、
日本关西大学和
富山大学、
韩国庆熙大学、
江原大学和
韩国高等教育财团、
台湾世新大学等多所大学与相关机构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