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多步兵战车,武器装备,车体长6.70米、宽2.98米、高2.64米(至炮塔顶),战斗全重21.7吨。达多的车体及炮塔由5083和7020型铝合金装甲板焊接而成,同时在车体前部及两侧采用了高硬度钢装甲板,并用螺栓紧固,钢装甲板厚度依据安装位置和铝合金装甲板倾斜度而有所不同。
基本介绍
演习开始
20XX年夏,
欧洲某国。据情报显示,一伙武装恐怖分子正准备翻越边境地区的山地潜入该国进行恐怖活动,这些人属于一个自称“游猎者”的恐怖组织,此前曾经在欧洲各地制造过几起重大的恐怖事件,恶名昭著。因此,接到情报后,该国国防部立即下令让其机动部队的一个机械化
步兵营、一个特战小组和一个武装直升机连迅速前往围歼。
参加演习部队
参加行动的机械化步兵营是一支有着很强作战能力的部队,曾多次参加
联合国维和行动,其装备也非常精良。接到命令后,该营立刻整装出发。长年的高度战备状态使该营已经习惯了这种突发事件,因此官兵们迅速登上战骑向指定目标火速开进。此时,特战小组早已经对恐怖分子可能的渗透路线进行了严密监控,并且不断将信息传递给后方指挥所和机步营。
演习过程
恐怖分子沿山谷向两侧高地和洞穴奔跑,机步营和其他单位完成对恐怖分子的合围后,开始发起攻击。步兵战车上的25毫米机关炮打出的密集火力压得恐怖分子抬不起头。为了摆脱困境,几名恐怖分子悄悄迂回到机步营的侧翼,妄图用随身携带的劳式火箭筒偷袭步兵战车群,以制造混乱、趁机逃出包围圈。但是还没等这几人找好发射阵位,就被侧翼警戒的一辆步兵战车发现了,只见其炮塔一转,一串25毫米机关炮弹如疾风暴雨般冲出炮膛,瞬间就在几名恐怖分子身边炸开,旋即腾起的烟尘将他们吞没了。
参战的步兵战车在崎岖的山地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起伏的地形根本不能阻挡机步营的行进。恐怖分子在合围圈中面对空地一体火力的猛烈打击只能狼奔豕突,死伤惨重。在最后一个山洞火力点被步兵战车发射的
陶式反坦克导弹摧毁后,残余的恐怖分子见大势已去,只好举起双手投降……
结果
一场漂亮的反恐演习结束了。演习场上尚未散尽的硝烟笼罩在步兵战车周围,使这些威武的铁骑更增几分杀气,这种步兵战车就是意大利陆军刚刚装备不久的达多HITFIST新型步兵战车。
研制背景
意大利的武器研制
相比于美、英、德等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意大利在武器研制方面显得不太张扬,而且其主战武器的装备
型号也不多,更新换代也显得比其他国家慢半拍,这点在坦克和装甲车辆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如最具代表性的
第三代主战坦克——德国豹II从1979年10月就开始装备部队,迄今已经发展到了豹IIA6型;而意大利的第三代主战坦克——C1公羊到90年代初才开始装备意大利陆军。
履带式步兵战车
对于坦克的搭档——履带式步兵战车的研制,意大利动作就更晚。意大利仍在按原计划生产VCC-1装甲车,并将其作为意大利陆军的主力装甲车辆。VCC-1是美国M113A1装甲车的意大利版本。VCC-1从1960年起开始生产,到1985年停止生产,总产量约4000辆左右,其中意大利陆军装备562辆;在其基础上意大利还研制了VCC-2装甲车。由于VCC-1/2是按装甲输送车设计的,作战时只要将人员和物资输送到战场就行了,因此其越野能力较差,难以跟上坦克的速度进行伴随战斗,相比之下,德、英、美等国专门设计的“坦克伴侣”步兵战车完全可以满足伴随坦克作战的要求。由此可见,VCC-1/2只能算是M113A1装甲输送车的一种性能增强型装甲车而已。
到70年代后,随着美国“
尼克松主义”的出台,美国急于减轻自己对欧洲防务的负担,开始削减驻欧美军人数,并鼓动盟国来分担美国的责任。美国的举动使意大利感到了压力,开始重新评估和论证自己的陆军装备发展问题,新型步兵战车的设计决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
研制概况
研发过程
80年代初,意大利提出了雄心勃勃的陆军主战装备发展计划,宣称要在90年代为意大利陆军换装世界最先进的坦克和装甲车辆。这个发展计划共包括4种车型,分别是:
VCC-80步兵战车、C1公羊主战坦克、B1
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和美洲狮多用途轻型车辆。
VCC-80计划
其中,VCC-80计划提出最早,在1982年2月,意大利军方就与奥托·梅莱拉(OTO Melara)和依维柯·菲亚特(IVECO FIAT)两家公司签订了5年的研制合同(其中包括生产3辆样车),让这两家公司为意大利陆军研制和生产VCC-80新型步兵战车,以取代性能落后的VCC-1/2步兵战车;而其余3项研制合同都是在1984年签订的。在这4种车型中,VCC-80计划实施最早,完成却最晚;而且其发展过程也颇为坎坷,最终完成的也并非是原来设计的VCC-80,而是经过修改后的达多(意译为标枪)HITFIST步兵战车。整个VCC-80的发展过程用俗话来说就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VCC-80最初的研制进度还是比较快的,到1985年时就生产出了两辆样车。这是因为研制者之一的
奥托·梅莱拉公司除有为意大利陆军研制和生产VCC-1/2装甲车积累的设计经验外,还曾自行投资研制了OTOC-13装甲车(该车可装备20、25甚至60毫米口径火炮的双人炮塔,动力采用艾索达·芙拉西公司的360马力6缸柴油机)样车,后来又与德国的克虏伯·马克公司合作将其发展成了AV-90战车,因此在新型步兵战车的研制上有着扎实而雄厚的技术实力。VCC-80的另一个研制者依维柯·菲亚特是世界著名的轮式车辆研制和生产商,虽然设计履带式车辆不是其强项,但其在发动机、悬挂系统、车辆总体布置上的技术实力是绝对不可小视的。在设计样车的同时,两家公司对未来的生产安排也进行了合理分工,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其中奥托·梅莱拉公司负责生产武器系统、
火控系统、炮塔、光学系统和履带式底盘,而依维柯·菲亚特公司负责生产发动机、悬挂系统、履带等。
原先制造的两辆样车在1985-1988年间一直在进行各种试验,但由于意大利陆军对其评估迟迟不能做出,并且不同奥托·梅莱拉和依维柯·菲亚特公司签订购买合同,导致此后VCC-80的研制进度一直很缓慢,其第三辆样车直到1988年才生产出来由意大利军方进行野外鉴定试验。
苏联解体带来的变化
在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意大利感到原来设想的作战对象消失,因此开始对原先的装备计划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VCC-80的研制进度就更慢了,最终由于研制经费短缺VCC-80计划被迫停止。直到90年代中期,意大利认为VCC-1/2实在老旧需要更换时,新型步兵战车的研制才得以进行,但不再是
VCC-80步兵战车的复活,而是在VCC-80基础上进行了很多修改后的发展型,并命名为达多HITFIST。
装备部队
由于有以前的研制基础,再加上有些要求比VCC-80降低了,所以达多研制进度比较快,而且意大利陆军经过测试后对其性能表示满意。1998年,意大利陆军订购了200辆达多步兵战车,首批生产型从2002年5月开始交付意大利陆军,此时据当初开始研制的时间整整过去了20年,可谓历经风雨,终见彩虹;预计到今年底所有200辆的生产合同将全部完成。
技术性能
总体外观
达多步兵战车车体长6.70米、宽2.98米、高2.64米(至炮塔顶),战斗全重21.7吨。与原先的VCC-80步兵战车相比,重量增加了2吨多,说明其防护能力有了很大增强。达多的车体及炮塔由5083和7020型铝合金装甲板焊接而成,同时在车体前部及两侧采用了高硬度钢装甲板,并用螺栓紧固,钢装甲板厚度依据安装位置和铝合金装甲板倾斜度而有所不同。
舱位布置
同其它履带式步兵战车一样,大多也采取动力、传动装置前置方案,其前部右侧为
发动机舱,左侧为驾驶舱。动力舱的进出气百叶窗均在车体顶部,排气管则在车体右侧。达多的驾驶舱布置得非常舒适,可极大的减轻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同时设计者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驾驶员开窗驾驶时的视野,即其左右两侧均无遮挡,视野开阔,而同类步兵战车内驾驶员一侧的视野几乎全部被发动机舱盖挡住。在闭窗驾驶时,驾驶员靠其前方车体上布置的三个组合潜望镜进行观察,其中中间一个可换为
微光夜视仪。
车体中部为战斗室,上面安装有双人炮塔,车长位于炮塔下方战斗室左侧,炮长位于右侧。车体后部为乘员舱,舱内可乘坐6名步兵,6个座位分3排布置,每排2个。左侧安排的2个座位和右侧安排的2个座位均面向前,以便使步兵使用两侧的观察镜和射孔。中间安排的后一座位面向后,以便其使用车体尾部舱门上的观察镜和射孔。中间安排的前一个座位面向侧面(这是唯一一个不能向外进行观察的座位),在中间安排的座位旁边有一个筒形通道,当车辆处于全封闭状态和三防装置工作时由此通道将废物抛出车外。另外,在乘员舱的顶部还开有1个长方形舱口,可供载员进出或战斗。车后尾门采用了与M113A1相同的设计,由
液压控制,放下后即成为一个供载员进出的跳板。在尾门跳板上还开有一扇小门,以防跳板控制失灵或其它原因放不下时,乘员可通过此门上下车。
动力性能
达多步兵战车的动力装置采用依维柯·菲亚特公司的MTCA 6V直接喷射式水冷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在2300转/分时,额定功率520 马力(382千瓦),单位功率达24马力/吨,强劲的马力使达多有很高的机动性能,其最大公路速度达到70公里/小时以上,这在同类步兵战车中是相当高的指标。达多的传动装置为德国ZF公司的LSG1500全
自动变速箱,有4个前进档,2个倒档。配备带锁离合器的
液力变矩器、助力制动器和带静液转向装置的双差速转向系统,与当今最先进的履带式装甲车辆用传动装置相比,LSG500变速箱的性能毫不逊色。而且LSG1500变速箱与ZF公司最新研制的LSG2000变速箱有80%的零部件互换性,这使其升级改造非常容易。
配备武器
达多步兵战车上装有一座奥托·梅莱拉公司生产的新型HITFIST焊接炮塔,其战斗全重从原来的3100公斤降低到2850公斤,炮塔除采用铝合金和附加钢装甲外,还应用了复合材料,可防御100米外12.7毫米穿甲弹和155毫米榴弹破片的打击。该炮塔还有较好的隐身能力,由于采用了楔型设计,正面投影小,再加上炮塔高度降低,因此不易被对方探测到。
目前达多步兵战车上的主炮采用的是一门厄立孔·比埃勒公司研制的KBA-BO2型25毫米80倍径机身关炮,其俯仰范围为-10~+60度,采用双向弹链供弹,可发射脱壳穿甲弹和榴弹,战斗射速600发/分,弹药基数400发,其中待发弹200发。在主炮旁边有一挺7.62毫米MG 42/59并列机枪,弹药基数1200发,其中待发弹700发。这两种武器发射后的空弹壳从炮塔侧面的圆形抛壳口抛向车外,因此在炮塔内没有硝烟和空弹壳的积存,给乘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战斗环境。炮塔的旋转和武器的俯仰均为电力控制,并采用全数字化伺服系统和炮塔稳定系统,使炮塔转动既灵活又稳定。其高低和水平方向的最大转动速度为450弧度/秒,最小转动速度为0.5弧度/秒。同时由于炮塔自动化程度高,因此一个人也能够操纵炮塔进行战斗。另外,在炮塔两侧各有1具摇控发射的单管
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箱和4具一排的Galix 76毫米烟幕弹/
榴弹发射器,其中
陶式导弹由美国雷锡恩公司提供,俯仰范围为-7.5~+30度。达多的炮塔进行武器的拆卸和安装也非常简便,不需要借助特殊的工具,这对于野战条件下的快速更换和维修非常有利。为了进一步加强火力,达多还计划换装30毫米机关炮,并增装一挺7.62毫米机枪。
该车采用由奥托·梅莱拉生产的先进的数字化
火控系统。不过,与原来的VCC-80相比,达多的火控系统有所简化。比如VCC-80样车上安装有车长独立周视热像仪,从而使其拥有与先进主战坦克相同的“猎-歼”能力,而在达多步兵战车上则取消了车长周视热像仪(主要由于经费原因),只保留了炮长热像仪和含钕
激光测距仪。炮长热像仪的放大倍率为12倍或4倍,并与车长处的双目观察镜相连。
在达多的炮塔上共有9具昼夜潜望镜(DNRS),其中车长6具,炮长3具。车长潜望镜呈圆周布置,以便为车长提供周视观察能力;炮长的3具潜望镜布置在炮长舱口前部,昼视放大倍率为10倍。其中1具是与C1公羊坦克和B1
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上相同的伽俐略潜望瞄准镜,为热像仪通道;但其头部不是独立稳定的,而是随动于火炮的。车长和炮长都有与B1和C1相同的火控系统控制面板及控制按钮。火炮的俯仰、射击和炮塔旋转靠按动按钮便可实现,而不用像从前那样费力的去搬动操纵手柄。这种先进的操控方式在当今装甲车辆上的应用并不普遍,可见达多的火控系统是非常先进的。
从达多的技术性能可以看出,其综合作战能力和技术先进程度已经达到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步兵战车水平。更值得称道的是,达多步兵战车基本上采用的是已经成熟的技术,没有应用多少超前的设计,可见意大利在系统整合能力上功力之深。
未来展望
达多步兵战车以其精湛的设计和优良的性能使意大利陆军终于拥有了同西方盟国同等水平的步兵战车。达多以及在其之前服役的C1坦克和B1
坦克歼击车,使意大利陆军的装甲武器在很短时间内摘掉了陈旧落后的帽子,一跃成为拥有世界一流装甲车辆的陆军,其厚积薄发的力量让人刮目相看。
目前奥托·梅莱拉和依维柯·菲亚特仍在对达多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开发,以求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其一是要采用液汽悬挂装置,并已在一辆达多步兵战车上进行了试用,效果令人满意;其二是加强火力,将来打算采用奥托·梅莱拉公司的60毫米高速炮,也已经开始装车进行试验;其三是有可能重新安装车长周视热像仪。如果这些改进计划最终得以实现,那么达多将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步兵战车。
轻型装甲车辆的一大特点是车族化,达多也不例外。在对达多步兵战车进行改进提高的同时,奥托·梅莱拉和依维柯·菲亚特公司还计划采用达多底盘来发展多种变型车,如步兵战车、侦察车、装甲输送车、
自行高炮、120毫米自行迫击炮、105毫米轻型坦克歼击车、指挥车、救护车等。至此,由VCC-80到现在的达多,经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意大利轻型履带式装甲车终于迎来了灿烂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