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
四川省达州市辖区
通川区,四川省达州市辖区,位于四川东北部、达州市中部,东北与宣汉县相邻,西南与达川区毗邻,西北与平昌县接壤。总面积90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通川区常住人口91.1万人。截至2023年6月,通川区辖5个街道、12个镇、1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东城街道通川中路196号。
历史沿革
通川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期,即有人类活动。
东周,属巴国。
秦,归巴郡。
西汉,隶宕渠县。东汉和帝年间(89~105年),设宣汉县,治所在通川区,为通川区设治之始。
梁大同二年(536年),置万州及东关郡于宣汉县,后改为石城县,属万州东关郡。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万州为通州,石城县属通州开巴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改石城为通川县,属通州。大业三年(607年),通州改为通川郡。
唐武德七年(624年),属通州都督府。贞观五年(631年),废都督府,复为通州。
宋乾德三年(965年),改通州为达州。
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通川县,降达州为达县。正德九年(1514年),达县复升为州,属夔州府。
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达州为直隶州,属川东道。嘉庆七年(1802年),以“安抚镇定”之意,升达州为绥定府,属川东道,达县为府、县治所在地。
民国二年(1913年),撤府存县,仍为达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川政统一,全川分设18个行政督察区,第15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在达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15日,达城解放,属达县。
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达县分区。
1952年9月,属四川省达县专员公署。
1968年9月,成立达县地区革命委员会,达县专区改称达县地区。
1976年,国务院批准将达县城关和城郊的西外、南外、北外公社及磐石、复兴工矿区划出成立达县市。
1993年7月27日,达县市更名为达川市,属达川地区。
1999年6月29日,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撤销达川地区建立地级达州市,撤销达川市设立通川区;区政府驻通川区荷叶街。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0年1月,达县双龙乡划归通川区管辖。
2002年12月,增设朝阳街道办事处和莲花湖旅游风景区管委会。辖3个街道办、7镇、3乡、1个管委会。
2013年7月,行政区划调整,将原达县的碑庙镇、江陵镇、北山乡、安云乡、梓桐乡、金石乡、青宁乡、龙滩乡、檬双乡等9个乡镇划归通川区管辖。
2019年12月,撤销魏兴镇、西外镇、檬双乡、龙滩乡和新村乡,设立凤西街道、凤北街道。
2021年8月,达州市优化调整城市新区设置,通川区凤西街道龙家庙村划由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托管。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通川区辖5个街道、12个镇、1个乡:东城街道、西城街道、朝阳街道、凤西街道、凤北街道、罗江镇、蒲家镇、复兴镇、双龙镇、江陵镇、碑庙镇、磐石镇、东岳镇、梓桐镇、北山镇、金石镇、青宁镇、安云乡。区人民政府驻东城街道通川中路19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通川区位于四川东北部、达州市中部。地处北纬30°19'40″~32°20'15″,东经106°39'45″~108°32'11″。东北与宣汉县相邻,西南与达川区毗邻,西北与巴中市平昌县接壤。境域面积88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通川区处于川东平行岭谷,地势为背斜紧凑,行成低山,向斜宽敞,多形成丘陵谷地。地貌属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兼有河谷、平坝。西部铁山为长条带状,东部雷音铺山呈长垣状;凤凰山南系台坪状,均为低山。州河由东北向西南绕城而过,把通川区分为东南、北西两部分。沿河谷形成河漫滩和一、二级阶地,最枯水位海拔260米~269.9米。东部海拔高748.3米~872.6米,南部海拔高596.4米,西部海拔高1068.5米,北部海拔高790.5米,中部河谷一带较低。最高峰铁山大寨子海拔1076.8米,最低点西外镇龙家庙村农场海拔260米。
气候
通川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性气候差异大。海拔800米以下低山、丘陵、河谷地区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海拔800~1000米低中山气候温凉、阴湿,回春迟,夏日酷热,秋凉早,冬寒长;海拔1000米以上中山区,光热资源不足,寒冷期较长,春寒和秋霜突出。春季多寒潮低温天气,夏季多伏旱和洪涝、大风、冰雹,秋季多连绵阴雨。
水文
通川区境内有大小河流30余条,总集雨面积13291平方千米,其中50~100平方千米的有1条,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3条。州河自宣汉县君塘镇由东北向西南流经罗江镇、凤北街道,绕城而过,至凤西街道龙家庙村汇入达川区河市镇。境内长34千米,流域面积388.2平方千米。巴河自平昌县白衣镇由东南流经境内江陵镇青龙、沿河等村,汇入达川区石桥镇道让社区,长15千米。主要支流明月江、双龙河、长滩河等。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通川区水资源总量68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通川区境内有煤、铁、天然气、岩盐、石灰石等矿产资源13种。煤主要分布在铁山背斜轴部,储量6000万吨;铁矿以磷铁矿为主,探明储量17万吨;天然气探明储量150亿立方米;岩盐矿探明储量21863万吨;石灰石地质储量6500万吨。可利用砖瓦用页岩625万吨,建筑用砂岩950万吨,建筑石料灰岩712万吨。
人口
截至2022年末,通川区常住人口91.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9.2万人,城镇化率76%;农村常住人口21.9万人。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91972人,全年出生人口4707人,出生率7.9‰;死亡人口4802人,死亡率8.1‰;自然增长率-0.2‰。
经济
综述
2022年,通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4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32.9亿元,增长2.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6:32.2:60.2。
2022年,通川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亿元,增长12.6%,占GDP比重为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
2022年,通川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92元,增长4.8%;人均消费支出29055元,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15元,比上年增长6.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088元,增长4.9%。
第一产业
2022年,通川区粮食播种面积48.8万亩,比上年增长0.9%。其中,稻谷18.9万亩,增长0.05%;小麦1.1万亩,增长1.9%;玉米9.4万亩,下降1.1%;薯类15万亩,下降1.0%;蔬菜种植面积18.3万亩,增长4.9%;油料种植面积15.1万亩,总量与去年持平。
2022年,通川区粮食产量18.3万吨,同比下降0.3万吨,下降1.8%;油菜籽产量1.9万吨,同比增长1.4%。全年肉猪出栏35.5万头,增长6.7%;牛出栏1.9万头,增长8.4%;羊出栏5.8万头,增长0.6%;家禽出栏384.24万只,增长3.1%。全年猪肉产量2.6万吨,增长10.7%;牛肉产量0.2万吨,增长4.1%;羊肉产量0.09万吨,增长2.1%;禽肉产量0.6万吨,增长1.6%。
第二产业
2022年,通川区全部工业增加值79.2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不同程度增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7亿元,比上年下降82.6%;实现利税12.1亿元,下降28.1%。
2022年,通川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3.8亿元,比上年增加5.1%。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70.5亿元,增长9.3%。
第三产业
2022年,通川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8亿元,增长3.3%,增幅比全市高0.4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城镇市场完成217.6亿元,增长3.2%;农村市场完成40.5亿元,增长3.8%。按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34.2亿元,增长4.1%;商品零售223.8亿元,增长3.2%。从限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看,通讯器材类增长29.6%、化妆品类增长16.0%、金银珠宝类下降38.3%、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9.8%、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1.2%、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增长6.6%、汽车类增长5.1%。
2022年,通川区进出口总额6758万美元。其中,出口额6731万美元;净出口(出口减进口)6704万美元。
2022年,通川区邮电主营业务收入0.4亿元,增长16.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1万户,增长4.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2.1万户,增长7.7%。
截至2022年末,通川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457.9亿元,比年初增加142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住户存款870亿元,增长13.8%;非金融企业存款319.1亿元,增长0.2%;广义政府存款250.5亿元,增长1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10.6亿元,比年初增加189.4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住户贷款385.5亿元,增长7.5%。
交通运输
通川区是川东北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物资集散地。境内有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和达渝、达陕、达万、巴达四条高速公路,以国道210线和省道201、202为主体的国、省、县级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州河航运直通重庆、上海。
截至2022年末,通川区境内公路总里程2662.4千米。其中,高速公路44.8千米,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42.8亿吨千米,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3.7亿人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通川区共有各类学校177所。其中,小学26所,普通中学36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工读学校1所,普通高等学校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所,成人高等学校1所。共有专任教师8002人。其中,小学2735人,普通中学2882人,特殊教育学校29人,工读学校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33人,普通高等学校1788人,成人高等学校27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通川区共有文化艺术馆(站)24个,其中文化馆1个,文化站23个;陈列馆1个、博物馆1个;剧场2个、电影院8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69800千册。年末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全部达到100%,全区有线电视入户率(含网络电视用户)达到68.5%。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通川区共有体育场馆5个,当年健身路径260条。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通川区共有卫生机构64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2个。卫生机构床位878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7431张。全区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712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2415人,注册护师、护士3628人。全区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3.1‰和5.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78%。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通川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0139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4136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13844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40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832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1726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口5285人。
2022年,通川区共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6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2537张,社区服务设施104个。年末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6577人和27988人。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石城县为通川县,因“地居四达”,通江达海,故名。“通川”之名自此始。
文物
非遗
通川区文化馆和达州市中心医院联合申报的传统医药《“蛇难爬”消肿散》入围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达州市文化艺术中心申报的传统戏剧《巴渠河川剧艺术》、达川区文化馆申报的传统技艺《黄麻纸制作技艺》等2个项目入围第一、二、三、四批四川省非遗扩展项目名录。
通川区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巴渠童谣元九登高节等。元九登高节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巴渠童谣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贡献奖。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4年5月,通川区境内有国家AAAA级景区磐石月湖旅游景区、神剑园旅游景区,有金石云顶野生动物园、凤凰山风景区、犀牛山森林公园、莲花湖风景区、金石五彩梯田、青宁空中草原等生态景点。
主要景区
著名人物
通川区历史上有唐甄李长祥等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孕育了张爱萍、魏传统、李中权等共和国著名将军。
荣誉称号
2016年2月,通川区入选首批全国科普示范县。
2019年,通川区入选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19年,通川区入选四川省2019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区)。
2020年4月,通川区入选2020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
2020年12月28日,通川区被授予“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称号。
2021年2月,通川区被评为2020年度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
2021年3月18日,通川区入选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的第四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名单。
2021年5月7日,通川区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21年6月21日,通川区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7月15日,通川区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2年3月,通川区被评为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
2022年10月8日,通川区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2023年11月28日,通川区上榜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名单。
2023年11月,通川区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5 22:4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