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鼓是鼓中的一个大类别,是一种
打击乐器。各地、各民族称谓不同,制法也稍有差别,其中最为典型的维吾尔
达卜。在
中东和
中亚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手鼓乐器。其中“达卜”是
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手鼓,流行于新疆。
维吾尔语称“纳格曼达卜”或简称“达卜”。鼓身扁平圆形或八角型,单面蒙羊皮或驴皮,框周围嵌有若干铜或铁制小
铜钹,故名。直径20-50厘米不等。历史悠久,四至六世纪敦煌
北魏壁画中早已出现。
鼓身扁圆形,鼓框木制,有的用
多层板条烘烤弯曲定形而成,鼓口直径19.5厘米、鼓边高3.5厘米~4厘米,两面均蒙以牛皮或羊皮。将皮面预先缝在大于鼓口的圆铁圈上,铁圈用粗
铅丝制作,直径21.5厘米,然后在两铁圈中穿以绳索,拉紧铁圈而使
鼓皮绷紧。鼓框一侧设有短木柄,柄长9厘米、柄径2.6厘米。手鼓鼓面光素无饰,鼓框和短柄均涂以红漆。鼓棰木制,棰长26厘米,棰柄稍粗。
手鼓是鼓中的一个大类别,是一种
打击乐器。各地、各民族称谓不同,制法也稍有差别,其中最为典型的维吾尔达卜。在中东和中亚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手鼓乐器。
其中“达卜”是
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手鼓,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语称“纳格曼
达卜”或简称“达卜”。鼓身扁平圆形或八角型,单面蒙羊皮或驴皮,框周围嵌有若干铜或铁制小铜钹,故名。直径20-50厘米不等。历史悠久,四至六世纪
敦煌北魏壁画中早已出现。
新疆手鼓又称
达卜。达卜是以其音响命名。达卜:因敲击时发出“达”、“卜”两种音响而得名。手鼓是
新疆各族人民庆祝丰收、节日的常用乐器。
达卜早在1400年前的南北朝时就已出现,
隋唐时期,达卜随
西域歌舞传入内地。1759年以后,达卜列入清代的回部乐。长期以来,达卜广泛流传于民间,成为新疆维吾尔、
乌兹别克、塔吉克等
少数民族的传统乐器。
在长期的发展中,各民族的
达卜形制略有不同,各具特色,音色丰富,广泛用于器乐合奏和民间歌舞伴奏。
维吾尔族人民非常喜爱达卜,男女老少都会演奏。在维吾尔族各种形式的器乐合奏和歌舞伴奏中,它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乐器,经常作为领奏乐器使用,并起着协调乐队高、中、低音和统一节奏的指挥作用,除可合奏或伴奏外,还能进行独奏。
达卜音色清脆响亮,声音力度
变化幅度较大,演奏技巧灵活多变,可以起到烘托各种不同乐曲情节气氛的作用。
维吾尔族:演奏时,双手“虎口”扶住鼓框,除拇指外,其余各指均可用于击鼓。手指敲击鼓面的不同部位,能发出音响有别的“咚”、“哒”之声,音色千变万化,
表现力极为丰富。摇动鼓身,使小铁环撞击鼓框,亦能发出“沙沙”的音响。
尤为独特的是,
塔吉克族的达卜,几乎全由女子演奏,这是多年来留下的传统风俗。
达卜鼓框木制,内缀有小铁环,单面蒙皮,各民族的达卜形制略有不同。
在维吾尔族,达卜有大、中、小型三种,面径36~52厘米。一般乐队和
手鼓舞伴奏常用中型鼓,鼓面直径约44厘米,鼓框高5厘米左右;
古典音乐木卡姆伴奏乐队则用大型鼓和小型鼓。
塔吉克族的达卜,鼓框宽大,形制别具一格。民间多使用
白杨木制的旧
筛子边据作鼓框,蒙以狼皮、牛皮、小马皮或驴皮。鼓框内侧不缀小铁环,有的只在鼓框中装以3副小铁钹。演奏起来,音色低沉、浑厚,装有铁钹的
达卜,音响更为铿锵雄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