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斩将,是一则
汉语成语,源出元末明初·
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这则成语意谓克服一连串的困难,达成目标;后比喻事情非常顺利。它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等。
成语出处
过关斩将,来源于小说《三国演义》中
关羽“
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关公请二嫂上船渡河。渡过黄河,便是袁绍地方。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
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英豪蜂拥而起。关羽、张飞、刘备桃园三结义后,在一次战役中三人失散。曹操十分喜爱关羽的德才,欲收入帐下。关羽为了刘备二位夫人的安全,同时感念曹操对他的思德,暂时为曹操效力,在一次战役中替曹操斩了敌将颜良、文丑。后来,关羽得悉刘备兵败后投在河北袁绍处,立即写信辞别曹操,从河南许昌出发,护送刘备的二位夫人去寻找刘备。由于关羽没有丞相曹操的文凭,沿途守关将领阻截关羽。关羽英武异常,斩将夺关而过。
第一关,东岭关。把关将领孔秀带领五百名军兵在岭上把守,两马相交,只一合,关羽钢刀起处,孔秀横尸马下。
第二关,洛阳关。洛阳太守韩福先命牙将孟坦出马,孟坦抡双刀来打关羽。孟坦只指望引诱关羽,拨回马便走。不想关羽马快,早已赶上,拦腰一刀把孟坦砍为两段。韩福闪在门首,尽力放了一箭,正射中关羽左臂。关羽用口拔出箭,血流不止,飞马直奔韩福,韩福慌忙逃走,关羽手起刀落,带头连肩,把韩福斩于马下。
第三关,汜水关。把关将领卞喜设下理伏,要杀关羽。左右伏兵刚要动手,都被关羽拔剑砍掉。卞喜下堂绕廊而走,关羽弃剑执大刀来赶。卞喜暗取飞锤掷打关羽。关羽用刀隔开锤,追上去,一刀把卞喜劈为两段。
第四关,荥阳关。荥阳太守王植与韩福是两亲家。王植设下诡计,要烧死关羽。关羽得知王植的阴谋,提前出关,王植赶来,大叫:“关某休走!”关羽勒马,大骂:“匹夫,我与你无仇,如何令人放火烧我?”王植拍马挺枪,直奔关羽,被关羽拦腰一刀,砍为两段。
第五关,滑州关。黄河渡口的守将秦琪,纵马提刀,直取关羽。二马相交,只一合,关羽刀起,秦琪头落。
关羽请二位嫂嫂上船渡河。渡过黄河,便是袁绍的地界了。在曹操管辖的地界内,关羽冲破了五道关口,一共斩杀了六员将领。
成语寓意
“过关斩将”这个故事表现了关羽义薄云天的思想精神以及英勇神武的人格素质,表明只要有坚强的意志,肯定可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当代廉政建设要求干部过关斩将,要拿出关羽的勇气,用正气,威风,以及思想的“大刀”去勇敢地“斩杀”那些不正之“关”和腐败之“关”,营造良好的党风、政风、民风。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过关斩将”用于比喻不断战胜对手与克服困难,也比喻事情非常顺利。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等语法成分。
运用示例
现代·
杜卫东《坚持,真的了不起》:“他走后的第十一年,这部由母亲送到出版社案头的著作终于出版,并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大名鼎鼎的普利策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