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藤(学名:Phyla nodiflora (L.) Greene)是马鞭草科过江藤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木质宿根,多分枝,全体有紧贴丁字状短毛;叶近无柄,匙形、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顶端钝或近圆形,基部狭楔形,中部以上的边缘有锐锯齿;穗状花序腋生,卵形或圆柱形;苞片宽倒卵形;花萼膜质;花冠白色、粉红色至紫红色,内外无毛;雄蕊短小,不伸出花冠外;子房无毛。果淡黄色,内藏于膜质的花萼内。花果期6-10月。分布于中国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常生长在海拔300-1880米的山坡、平地、河滩等湿润地方。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木质
宿根,多
分枝,全体有紧贴丁字状短毛。叶近无柄,匙形、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长1-3厘米,宽0.5-1.5厘米,顶端钝或近圆形,基部狭楔形,中部以上的边缘有锐锯齿。
穗状花序腋生,卵形或圆柱形,长0.5-3厘米,宽约0.6厘米,有长1-7厘米的
花序梗;
苞片宽倒卵形,宽约3毫米;
花萼膜质,长约2毫米;
花冠白色、粉红色至紫红色,内外无毛;
雄蕊短小,不伸出花冠外;
子房无毛。果淡黄色,长约1.5毫米,内藏于膜质的花萼内。花果期6-10月。
生长环境
过江藤常生长在海拔300-1880(-2300)米的山坡、平地、河滩等湿润地方。耐高温,喜半荫,喜水分充足。
分布范围
过江藤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
江苏、
江西、
湖北、
湖南、
福建、
台湾、
广东、
四川、
贵州、
云南及
西藏。
繁殖方法
过江藤的繁殖方法有三种,分别为
播种法、
分株法和
扦插法。大量繁殖过江藤则以扦插法为宜。过江藤全年可进行扦插繁殖。插穗采用茎基段、茎中段1-2节或茎顶端3-5节均可。凡保水性及透气性均良好的无土介质、河砂、壤土或粘性壤土都可以作为扦插介质,扦插后需随时保持扦插基质的湿润,并避免阳光的直射,宜覆盖50%的遮光率的遮阴棚。自扦插至成盆需3-6个月时间,因盆器大小而定。
栽培技术
定植:一般状况下过江藤的插穗大约在扦插后的1-2个月新生的
不定根及侧芽就已经陆续生长。1个月后扦插苗就可定植于盆器中。
水分:过江藤若能被给予适度的水分供应,会有较旺盛的生育状况,从而减短培育期并提高观赏价值,故栽培介质需具备较强的保水性和透气性,并且水分供应需充足。
光照:虽然过江藤可忍受阳光直射及高温环境,但若人为适度遮阴则生长更好,以50%的遮阴度为宜,可促进过江藤的生长,并保持过江藤叶片的靓丽。
施肥:过江藤的盆栽适合用缓效性肥料,施用量以
轻肥标准即可,并依照肥料的使用期限追加施用即可。
除草:过江藤的盆栽内杂草不多,且植株匍匐矮小,叶片小而密集,一般人工定期拔草即可。
修剪:为了增加过江藤盆栽的分枝数,可在蔓茎过长时或开花后进行一次修剪,以增加过江藤的观赏性,并适量施加追肥,修剪以盆器边缘为修剪限度,强剪必须留2-3对叶片,植株过于拥挤或老化可以一次分株疏植,也可重新密植扦插一新盆栽,以维持盆栽的观赏性。
主要价值
药用
过江藤全草入药,能破瘀生新,通利小便;治咳嗽、吐血、通淋、痢疾、牙痛、疖毒、枕痛、带状疮疹及跌打损伤等症。
观赏
过江藤拥有数目众多且翠绿的叶片,且密生于细长的匍匐茎上,因而过江藤是优良的观叶植物。过江藤花期很长,因此盛花时期又是优良的观花植物。过江藤适合培育成中小型的吊盆或高脚盆等盆栽,欣赏其匍匐茎带着花由上而下的垂悬姿态。过江藤也可作为庭园地被景观的观赏植物。
过江藤在水分供应充足时,生长迅速,节节生根,可以作为海岸防护和定沙植物,翠绿的叶片密集着生于细长的葡萄茎上,作为吊盆时,其葡萄茎带着花叶由上而下垂悬,姿态极美,也可作为观赏藤蔓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