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拼音:yí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约始见于战国篆文。据《说文》:“迎,逢也。”可知此字本义作“逢”解,就是两相遇合之意,多用于表示迎接。因两相遇合必定彼此相向,方向相对,故引申有迎合、正对着、反向、推算等意义。
“迎”字约始见于战国篆文。从字形看,左边的“辵”由“彳”和“止”组成,形体像道路和脚,秦汉隶书写作“辶”;右边是“卬”,小篆的“卬”本身就是个会意字,左边是个“人”字形,右边的“卩”像个朝向对方跪坐着的人。楷书字形由小篆演变而来,写作“迎”。
“迎”是形声兼会意字。“辵(辶)”作形旁,表示与行走有关;“卬”作声旁,也指方向,有向、对着之义,与“辵(辶)”结合起来表示相对着走过来。据《说文》:“迎,逢也。”可知此字本义为相遇、相逢。实际上,更多用来表示迎接。因为迎接要逆行,对着来的人迎上去,彼此相向,故引申有迎合、正对着、反向、推算等义。
另外,据《洪五正韵·庚韵》:“迎,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往迓之使来则去声。”从而可知古时“迎”在表示对方尚未到达而亲自前往迎接之义时读“yìng”音,常特指迎亲,现代汉语已并入“yíng”音。
(yíng)《
唐韵》语京切。《
集韵》鱼京切。《
韵会》疑京切。并音𠆻。《
说文》:逢也。《增韵》:逆也,迓也。扬子《
方言》:自关而东曰逆,自关而西曰迎。《
淮南子·览㝠训》:不将不迎。注:将,送也。迎,接也。不随物而往,不先物而动也。
又逆数也。《史记·
五帝纪》迎日推策。注:逆数之也。日月朔望,未来而推之,故曰迎日。
(yìng)又《
广韵》鱼敬切。《
集韵》《
韵会》《正韵》鱼庆切。并𠆻去声。《正韵》: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往迓之则去声。《诗·大雅》:亲迎于渭。
又叶吾郞切。音昂。《
史记·龟䇲传》:理达于理,文相错迎。使工占之,所言尽当。
又叶元具切。音遇。屈原《
离骚》:百神翳其备降兮,九嶷缤其并迎。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