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卫莫斯科无产阶级步兵第1师1926年12月31日在莫斯科组建,番号为莫斯科无产阶级步兵第1师。编有步兵第1、第2、第3团,独立骑兵连及其他部队。1939年9月,在该师步兵第2、第3团基础上,分别组建
步兵第126、第115师,步兵第1团扩建为莫斯科无产阶级新编步兵师。1940年1月,改编为莫斯科摩托化步兵第1师;不久,又恢复“无产阶级”师的称号。1941年8月18日起,暂称坦克第1师。1941年9月21日改称为近卫莫斯科摩托化步兵第1师。1943年1月,改编为近卫莫斯科步兵第1师。
即莫斯科—明斯克无产阶级步兵师(荣获
列宁勋章、两枚
红旗勋章、
苏沃洛夫勋章和
库图佐夫勋章的近卫红旗莫斯科—明斯克无产阶级步兵师)遵照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1926年12月31日命令,在莫斯科组建,番号为莫斯科无产阶级步兵第1师。
战争前夕,编有摩托化步兵第6、第175团,坦克第12团,炮兵第13团及其他部队。1941年6月30日,在鲍里索夫地域首次投入战斗。经三日擞战,歼德军官兵约1500名,击毁德军坦克近60辆,消灭1个炮兵营和2个迫击炮连。尔后,在德军优势兵力突击下,被迫且战且向
奥尔沙及其以东方向撤退。1941年8月18日起,暂称坦克第1师。
由于全师官兵表现英勇顽强并发扬了英雄主义精神,出色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各项战斗任务,荣获红旗勋章(1941.8.31),并改称为近卫莫斯科摩托化步兵第1师(1941.9.21)。9月末,由莫扎伊斯克地域调苏梅地域,在西南方面军的第40集团军编成内,对古德里安将军指挥的德军坦克集群各兵团作战。10月下半月,因德军进至莫斯科接近地,奉命重返莫斯科方向,并在第33集团军编成内,于1942年1月23日起在第43集团军编成内参加
莫斯科会战。反攻中,协同其他兵团,收复纳罗福明斯克(1941.12.26)、韦列亚(1942.1.19)、米亚特列沃(1月29日)。尔后,在
维亚济马方向作战,直至1942年4月。1942年8月,其作战指挥由坦克第3集团军司令罗曼年科中将负责,并与集团军其他兵团协同作战,参加破坏德军由日兹德拉地域向苏希尼奇实施的进攻,11月至12月,在第20集团军编成内参加1942年勒热夫—瑟乔夫卡进攻战役。1943年1月,改编为近卫莫斯科步兵第1师,5月编入西方面军的近卫第11集团军(7月30日该集团军编入布良斯克方面军),在其编成内作战直至战争结束。1943年7—8月,参加奥廖尔进攻战役,9月参加布良斯克进攻战役。
1943年11月中旬至1944年4月,在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编成内,于
维捷布斯克方向实施进攻战斗。1943年12月24日,参加收复德军防御配系中重要支撑点——戈罗多克城及其大型火车站的攻坚战斗。1944年5月,转隶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并在其编成内,于6月至8月间参加白俄罗斯进攻战役。因全师官兵在突破奥尔沙方向德军坚固筑垒防御中,表现英勇顽强,出色地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各项战斗任务,荣获二级苏沃洛夫勋章(1944.7.2),又因在收复
白俄罗斯首都战斗(参见
明斯克战役)中功勋卓著,荣获明斯克师荣誉称号(1944.7.23)。继续发展进攻,7月9日进入立陶宛,7月13日夜间,在阿利图斯以北从行进间强渡
涅曼河,夺取河左岸登陆场,并为坚守和扩大登陆场进行了激烈战斗。7月末,恢复进攻,并于8月4日进抵东普鲁士接近地。1944年10月,参加突破德军边界地带坚固筑垒防御地区,并参加苏军进入东普鲁士作战的战斗行动。由于全师官兵表现英勇顽强,并发挥了高超的战斗技能,荣获列宁勋章(1944.11.14)。
在东普鲁士进攻战役中,协同集团军、方面军和红旗
波罗的海舰队其他兵团,先后参加柯尼斯堡(
加里宁格勒)城及其要塞和德军波罗的海海军基地和港口皮劳(
波罗的斯克)的攻坚战斗。在攻占皮劳战斗中表现突出,荣获二级库图佐夫勋章(1945.5.28)。战争年代,全师有1.9万余名官兵荣获各种勋章和奖章,其中15名军人荣膺
苏联英雄称号。
战争时期历任师长:1941年6—8月为克列伊泽尔上校(1941年8月7日晋升为少将),1941年8—11月为利久科夫上校,1941年11—12月和1942年1—2月为诺维科夫上校(1942年1月20日晋升为少将),1941年12月—1942年1月为约夫列夫上校,1942年2—12月为列维亚金少将,1942年12月—1944年2月为克罗波京上校(1943年1月29日晋升为少将),1944年3月至战争结束为托尔斯季科夫上校(1945年4月20日晋升为少将)。
战后,该师改编为摩托化步兵师。因在保卫国家事业中功勋卓著,在军政训练中成绩优异,荣获苏共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苏联部长会议颁发的纪念奖旗(1967)和列宁诞辰纪念奖状(1970)。莫斯科有一广场称“莫斯科—明斯克师广场”(1976),并建有纪念碑(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