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篇累牍(拼音:lián piān lěi dú)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唐·
魏征等《隋书·李谔传》。
成语出处
唐·
魏征等《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文人的文章多浮华空洞,这种风气延续到隋朝。隋文帝时的治书侍御史李谔,很有辩才,文章写得也很好。他看到六朝以来的文章常常华而不实,决定上书给隋文帝,希望通过发布政令来改变当时的文风。主意打定,他就着手去写。
隋文帝杨坚,在处理政务时看到大臣们的奏章都追求词藻的华丽,不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就暗暗思忖:南朝政治的腐败跟这绮丽的文风有关,这真是误国的根源呀。一天,他伏案看着奏章,看到泗州刺史司马幼之写来的文章辞藻华艳堆砌,内容空洞无物,不禁勃然大怒,马上对手下人说:“把泗州刺史司马幼之交给有关部门治罪。”
李谔的《请正文体书》终于写好了,他在上奏之前又看了一遍。书中从魏武帝、文帝、明帝说起,谈到了他们崇尚文辞,不重视为君之道,只注重文辞华丽的雕虫小技,下面的人跟从他们,在文辞华丽上大做文章,渐渐形成风格,给后世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及危害,望当今皇上能出政令改变文风。他觉得自己把要说的话都说清楚了,就把奏章递了上去。
隋文帝阅了李谔的奏章,不住地点头,当看到“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惟是风云之状”时,心想:李谔说得对呀,一篇篇文章,一箱箱案卷,谈来谈去,都离不开吟风弄月,真是又长又累赘。这样下去,世俗无论贵贱贤愚,都去吟咏风花雪月,崇尚绮丽文风,追逐功名利禄,可怎么得了哇!于是他下令说:“把李谔的奏章颁示天下。如以后写来的奏章再不注意文风,定严加追究。”
李谔的奏章一发布,官员上的奏章立即得到了改变,从此文风逐渐好转了,他上奏的目的也达到了。
成语寓意
很多人在写文章时,或堆砌辞藻,或空发议论,或盲目抒情,或故弄玄虚,实则内容空洞、不知所云。对此,人们应坚决杜绝,一定要把扎扎实实的思想内容放在首位。
成语运用
“连篇累牍”在句子中可充当定语、状语;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含贬义。
南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
南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至六朝时,乃略有咏之者,及唐而吟咏滋多。至本朝,则诗与歌词,连篇累牍,推为群芳之首。”
明·
汤显祖《
还魂记·第六出》:“他归朝燕,黄金累千。一言掷地,万岁喧天,则俺连篇累牍无人见。”
成语辨析
连篇累牍—长篇大论
“长篇大论”的意思是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繁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连篇累牍” 与“长篇大论”都有言论长、文章长的意思,但有区别:
“连篇累牍”偏重指文字累赘,篇幅很长;“长篇大论” 偏重指篇幅长,规模大。“连篇累牍”多用于文章,适用范围较小;“长篇大论”既可用于文章,也可以用于说话,适用范围较大。
“连篇累牍”多用在书面语中,“长篇大论”在口语、书面语里都常用。“连篇累牍”用于多篇文章,有一篇接一篇的意思;“长篇大论”既可用于说话,也可用于文章,一般就单篇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