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
新闻术语
所谓“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连续的报道,各条报道之间没有外在的时态连续,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多个独立报道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下,以求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
定义
解析这个定义,可以得到的关键词是:同主题、多侧面、多次报道。而它跟连续报道的最大不同是,连续报道面对的是同一新闻事件,系列报道面对的是多侧面事实,打造的是同一主题。组成系列报道的多个报道都是独立的,它们没有外在的联系,却有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要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之下,实现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
系列报道的题材多是非事件性新闻,又多是重大题材或重要题材,所以,不管是轻松好看的“软新闻”还是严肃题材的“硬新闻”,都容易引起人们关注;加之系列报道形式多样、气势恢弘、内容深刻,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作用,所以,为电视新闻工作者所推崇,也为观众所喜爱,逐渐成为一些电视台的当家品牌。
历史背景
我国最早的“系列报道”出现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在建国35周年之际,推出了系列报道《辉煌的成就》,开创了系列报道的先河。此后大凡成就性报道,地方电视台无一不是效仿其模式,如重庆电视台1989年国庆期间推出的40系列报道《渝州大地四十春》等。
1991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4集12部纪录片《望长城》,纪实的拍摄手法和主持人轻松自如的风格,让观众耳目一新。于是,此后的系列报道便逐渐融合了纪录片的纪实美学特性和“深度报道”的题材处理手法,从“单一模式”走上了“多种风格”的创作道路,以一种崭新的风格呈现在观众面前。
基本要求
一是周到策划。主题确定后,组成报道组。大家一起作策划。包括系列报道共搞多少篇,每一篇是什么内容,大体上可起什么题目,采访目标是什么,分工由谁来完成,等等,都要策划到位。
二是精心设计。按策划分到篇目的记者,出发采访前要对自己的篇目做出设计。包括叫什么题目,怎样开头、结尾,每个段落层次的内容,采录哪些人物的谈话,谈话录音和其他音响放在哪一段,等等,设计得越细致越好。如果展开采访后,发现实际情况与设计不一致,当然要按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三是写作时要尽可能做到微观切入、宏观展开。就是由一个点的情况写起,逐步过渡到整体情况,包括体现整体情况的数据,整体面貌的描写等,都要写出来。换句话说,就是要有点有面,写得立体、厚重,有思想,有亮点。
基本特点
系列报道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三条:一是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来展开,不能分散,不能跑题;二是内容广博。多侧面、多角度围绕同一主题反映各方面的情况,内容博而不散,信息量较大;三是主题深刻。系列报道的题材都是重大的非事件新闻,适合做成深度报道。深度报道就是:把今天的新闻事实放在昨天的背景之下,做出思辨性的剖析,讲清来龙去脉、发展变化,得出规律性认识,给明天的发展以理性的启迪。像2008年各台做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的系列报道,做得优秀的都属于这种深度报道。在主题思想深刻性上,系列报道独具优势。
连续报道
连续报道的定义: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的报道。其特点有二:一是以时间为顺序,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进程而展开。报道对象事态本身的连续性决定了各次报道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内容承上启下,时间、事态衔接,事态呈线性分布。各篇报道之间的顺序不能任意变动,一旦变动,就听不明白了;二是在事态进展过程中进行报道,属于“现在进行时”。报道的时间跨度小,应是追踪或跟踪报道,各篇报道的发布应相隔近一些,不能今天发一篇,十天后再发一篇,这就不像连续报道了。每篇报道连接起来,记录了事态发展的全过程。从事态发生到追踪、跟踪一直到结束,应是有头有尾、完整无缺的事态主体的全部。
由此可见,连续报道的题材主要应是事件性新闻。但是,特别重大的事件性新闻,情况又有所不同。像北京奥运会的召开、神舟七号飞船载人飞行并作太空行走、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的举行——这类特别重大的、时间跨度较长的事件性新闻,各媒体虽都作连续报道,但由于每条报道都可以独立成章,且有相当的分量,所以在上报评奖时,谁也不以连续报道这一形态上报。
其次,连续报道的题材除事件性新闻外,重大事件中涌现的英雄人物、重点工程的建设进程等具有很强新闻性的题材,也可作连续报道。
系列报道在形态上与连续报道相似。各台及全国评奖中,都是把这两种形态放在一起作为一项来评。系列报道的每一篇也允许作到五分钟的长度。每一篇也都应是专稿,而不是消息。
组合报道
组合报道是指在同一次节目中对一事件或问题,所作的多样式的报道。比如,对同一事件,在同一次节目中,既有消息,又有专稿,又有评论,又有访谈,又有资料等。这些样式组合在一次节目中,叫组合报道。它不是连续报道,也不是系列报道。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09 10:38
目录
概述
定义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