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心理学,指的是一些
老年人虽然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却迟迟难以适应
退休生活,
心理、
身体出现了不适,有的还因此患病。这需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以便保持个人的
心理平衡和增加晚年生活的勇气与
力量。
简介
退休心理学,退休生活就需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以便保持个人的心理平衡和增加晚年生活的勇气与力量。如果一个人在他已离开自已的工作岗位后,其生活目标还停留在已有的事业上,找不到新的生活目标和追求,他就会被一种浓重的责任失落感或社会剥夺感所笼罩,弄由此引起强烈的“衰老” 。
不利因素
1、一些老年人虽然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却迟迟难以适应退休生活,心理、身体出现了不适,有的还因此患病。专家说,退休使原有的人际关系和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老年人应避免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一些领导退休后,感到周围人对他的态度由热转冷,没人再向他请示工作,也不需要有规律地上下班。渐渐地越来越不愿意出门,且经常感到心烦、气短。
2、丧失是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工作的丧失,主要是指离退休的人,人际关系和原有的工作习惯都相应发生变化,容易出现孤独感和失落感。与此同时,一些老年人退休后出现退行性、慢性疾病,也会造成心理负担。
调整方法
1、应注意关心、改善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状况,尽量避免让其独处。
2、老年人要老有所为。虽然退休了,但有多年积累的丰富工作经验,既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工作,奉献余热,也可将这些经验用于为社会服务,如在社区从事一些辅助性工作。
3、家庭关爱很重要。子女尽量和父母住在一起或住在附近,多关心体贴老年人,多回家问寒问暖,在经济上做好保障。
4、社会也应加强卫生保健工作。依托社区给老年人提供物质、精神上的帮助,组织老年人参加歌唱团、秧歌队等适于老年人参加的文体活动。
新退休心理
新退休思想
退休应该是50岁以上的人面临的人生转折,可现在在我们的周围,时常可以听到这样一种声音:真想退休。发出这种声音的,不仅有步入职场几十年的“老人”,还有刚工作两三年的“新人”。而一些正值壮年、事业有成、意气风发、40来岁的年轻人,将这种声音付诸行动,辞去让人艳羡不已的工作,主动要求“退休”,被称为“
新退休主义”。令人深思的是,在新华网“发展论坛”开展的网络调查中,竟然有82%的人对“
新退休主义”表示“羡慕,也想提前退休”。
剖析原因
“新退休主义”引起网友热议。一部分网友认为,“新退休主义”佐证着现代中国都市人价值观的新变化,健康、亲情、友情和自由的意义正在超越金钱,暂时的休整也便于重新确定目标,获得事业上另一次提升和飞跃;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40岁退休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而专家则认为,这反映出现代人的一种焦虑,与工作压力大不无关系,如何激发人们对工作的热情至关重要。 一些高级白领之所以提前退休,与工作压力大不无关系,反映出现代人的一种焦虑心态。
“新退休主义”的流行对用人单位也是个提醒,要更加人性化地对待人才,为员工创造宽松、温暖的人文环境,使其能够最大化地发挥个人价值。同时作为普通劳动者,对提前退休现象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个人的条件和能力,树立平和、健康的心态,热爱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职场压力大、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无法获得成就感、单调的重复性劳动,这是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对工作产生厌倦、对工作失去激情的主要原因。
治疗处方
处方一:调节好心态,进行客观自我评价。
处方二:注意转移情绪、消除怨气。当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或亲友同事一起讨论,不要闷在心中。也可选择休假出门旅游。
处方三:适时进修,充实内在,适应社会环境的新挑战。
处方四:多运动。运动可以增加人体内的血清素,不仅有助睡眠,也易带动情绪高涨。
处方五:公司可以组织野外拓展训练,创造员工间交流互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