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浑将军出塞
唐代高适诗作
《送浑将军出塞》是唐代诗人高适的诗作。此诗以高远雄浑的起调,整散相间的句式,不停转换的韵律,多角度、多侧面塑造了浑将军这样一个忠勇爱国的名将形象,显示了诗人超凡的见识。前十句写浑将军出身高贵,家世显赫,部曲英勇,屡立战功,非一般人可比;中十句写浑将军并未固步自封,随着边情紧急,毅然出塞;后四句回扣主题之“送”意,寄寓自己的殷切希望。全诗韵式整齐自然,对仗工整稳健,具有雄壮豪放的鲜明艺术风格。
作品原文
送浑将军出塞⑴
将军族贵兵且强⑵,汉家已是浑邪王⑶。
子孙相继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⑷。
控弦尽用阴山儿⑸,登阵常骑大宛马⑹。
银鞍玉勒绣蝥弧⑺,每逐嫖姚破骨都⑻。
李广从来先将士⑼,卫青未肯学孙吴⑽。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⑾。
城头画角三四声⑿,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⒀,辛勤判作一年行⒁。
黄云白草无前后⒂,朝建旌旗夕刁斗⒃。
塞上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⒄。
从军借问所从谁⒅?击剑酣歌当此时。
远别无轻绕朝策⒆,平戎早寄仲宣诗⒇。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浑将军:当为皋兰州(今甘肃兰州、白银地区)都督浑惟明。一说为右武卫大将军浑释之。浑氏本铁勒九姓部落之浑部,最早出自曾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
⑵将军族贵:语见《旧唐书·浑瑊传》。
⑶浑邪(yé)王:据《史记·匈奴列传》所载:“浑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降汉。”
⑷燕(yān)支:山名,也作焉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县东南。
⑸控弦:引弓,此指会射箭的士卒。阴山:在内蒙古东部。
⑹登阵:一作“临阵”。大宛马:古大宛国多宝马,故用以名好马。
⑺玉勒:以玉为饰的马衔。蝥(máo)弧:旗名,先秦时为诸侯之旗,此指军旗。
⑻逐:跟随。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为嫖姚校尉,大破匈奴。此借指哥舒翰。骨都:指匈奴左、右骨都侯。此借指突厥将领。
⑼李广:汉代名将,作战时身先士卒,赏赐时先分麾下。
⑽卫青:汉代名将,曾任大将军,数次率军出击匈奴,皆大胜。孙吴:指孙武、吴起兵法。
⑾羽书:又称羽檄,泛指军事报文。
⑿画角:古代管乐器,出自西羌。
⒀意气:赴边杀敌的决心。甘:决意。
⒁判:拼。判:一作“动”。动,辄,每。
⒂无前后:言边庭辽远,到处皆牧草茫茫。
⒃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白天煮饭,晚上击之以巡更报时。
⒄关西:玉门关以西,此泛指塞外。
⒅所从谁:借用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之意。此赞浑将军随哥舒翰出征将很快建功。
⒆绕朝:战国时秦国大夫。
⒇仲宣:三国文学家王粲字。
白话译文
将军您出身尊贵,而且麾下兵力强盛,您的祖上汉朝时已经是浑邪王。
您家世代在朝中都蒙受皇恩,现在您的部属在燕支山一带。
您的士兵都是阴山一带的健儿,出战时常坐骑好马。
您的战马佩着银饰马鞍,勒着镶玉肚带,军中飘拂着精美的蝥弧旗,屡次追随哥舒翰将军击溃突厥军队。
您在战场上像李广那样身先士卒,在谋划方略上和卫青一样,虽不学孙子、吴起的兵法,也能措置得宜。
据说边境又有千万敌人的骑兵入侵,昨天边塞上告急文书已经到了。
城头上画角之声响起,匣中的宝刀日夜在鸣叫。
浑将军意气风发,决定出征万里以外;努力作战,准备了出行一年的计划。
军队前进,扬起的尘土与白草相掩映;早上高举旌旗,夜里则击刁斗传令。
边塞上有很多侠义少年,关外春天可见不到杨柳。
从军应该选谁呢?击响宝剑高声歌唱正在这个时候。
您将远行,我和您分别,请别轻视我的送别之情,希望您早日平定戎寇,以便及早给朝廷献上报捷的诗歌。
创作背景
《送浑将军出塞》是高适为右武卫大将军浑释之出征所作的赠别之作,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时高适在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浑释之为哥舒翰麾下将军。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诗论家历来评高适诗的风格为“悲壮”,既有“悲”的一面,又有“壮”的一面。有的诗“悲壮”俱备,如《燕歌行》。所谓“壮”者,即诗歌“颇有雄气”(吴师道吴礼部诗话》)。“豪宕感激”,“有建大将旗鼓出井陉之意(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而构成这种雄壮豪放风格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他在诗中着力塑造了一系列充满英雄气概和豪放个性的人物形象,使其作品洋溢着一股壮气勃发的豪健气势。《送浑将军出塞》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之一。
此诗可分三层。开头十句为第一层。浑将军祖先即汉代匈奴浑邪王,因此开篇“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二句就从浑将军的祖先写起:远在汉代,他们就是归顺中原政权的部落首领,族贵兵强,屡建战功,高居王位。起调高远雄浑,豪气笼罩全篇。“子孙相承”以下四句,由“族贵兵强”生发开来,依次展示出浑将军家族传统的发扬光大:“子孙相承”,遍布朝野;“部曲”精锐,驰骋“燕支”。率擅长骑射的“阴山儿”箭无虚发;骑一日千里的“大宛马”所向披靡。开篇六句概括、勾勒浑氏家族显贵、英勇的雄壮气势,为下文造声势、作铺垫。“银鞍玉勒绣蝥弧”以下四句,将焦点聚集到了浑将军身上。但诗人并不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以烘云托月的手法,渲染出浑将军的忠勇义烈和赫赫战功。“银鞍”一句,先以物写人。马具精良,军旗猎猎,显示出浑将军高昂的志气。后面三句,每句以一历史上的名将形象来烘托浑将军。“每逐”句以汉代名将霍去病喻指哥舒翰破突厥。句首用一“每”字,表明浑将军经常随哥舒翰出征,战功累累。此外,又以李广的体恤将士,身先士卒,卫青的不泥于古人兵法,以方略为贵,托出浑将军的优秀品质和用兵的灵活。以上十句可作为第一层,诗人从“族贵兵强”、战功卓著等方面,把浑将军的形象勾勒得高大雄武。
浑将军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不故步自封,再立新功。“传有沙场千万骑”至“关西不见春杨柳”十句为第二层,形势急转。当敌人又气势汹汹地向边境发动了侵略战争,“羽书”飞至,形势危急时,浑将军又毅然奔赴疆场,奋战不息。塞外的生活艰苦清寂,时而传来几声哀厉高亢的画角声,更增添了几分凄严肃穆的气氛。而诗人却以“宝刀”切望为国杀敌而昼夜鸣叫这一兀傲奇警的夸张想象,再一次形象揭示出浑将军忠勇义烈的英雄本色。“意气”二句,诗笔又从正面直探心曲,传达出浑将军豪迈的“意气”:只要能为国杀敌,确保边疆,就是转战“万里”,“辛勤”经年,也算不了什么。继而诗人再以“黄云”连绵、衰草遍地的广漠边塞,“旌旗”朝飞、“刁斗”夜鸣的军旅生活,春风不度、杨柳绝迹的“关西”艰苦环境,反衬出众多“侠少年”藐视一切艰难困苦、勇赴国难的牺牲精神。这众多的英雄形象,如众星捧月一般,使浑将军叱咤风云、驰骋万里的风貌更加光彩照人。
最后四句为第三层,回应题目的“送”字,寄寓自己的殷切希望。“从军借问”二句用王粲《从军诗》之意,颂扬浑将军所从之主帅哥舒翰的“神武”。正因为如此,才不致久劳师于外,故麾下当“击剑酣歌”,以示庆幸。据《左传·文公十三年》,有晋人士会返晋,绕朝赠之以策的记载。“策”字这里语含双关,也有“策谋”之意,意思是希望浑将军不要忘记自己临行时所献的破敌之策。“仲宣诗”即王粲所作之《从军诗》,本颂扬曹操西征张鲁的胜利,此喻报捷之诗,期望浑将军早奏凯歌,建立功业。诗人连用两典,结语悠远。杜甫说高适“篇终接混茫”,这首诗就是一例。
在这首诗中,高适以高远雄浑的起调,整散相间的句式,不停转换的韵律,多角度、多侧面塑造了浑将军这样一个忠勇爱国的名将形象,使其诗歌具有雄壮豪放的鲜明艺术风格。
名家点评
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或问诗工于发端如何?应之曰:“如谢宣城‘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杜工部‘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王右丞‘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高常侍‘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老杜‘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是也。”
清·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气格嶒崚,明人喜模拟这等处,而竟不免为优孟衣冠也。
清·范大士《历代诗发》:常侍七古,慷慨疏越,气韵沉雄,斧凿之痕一归熔化,才志养优,真承学之典型也。
清·潘德舆《批唐贤三昧集》:送人诗品,如此已足擅场,再约之则不足。
清·赵熙《唐百家诗选》手批本:浑将军得此一诗,胜于史篇一传。接法天挺(“汉家已是”句下)。
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30 17:45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