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湖南李正字归
唐朝文学家韩愈诗作
《送湖南李正字归》是唐朝文学家韩愈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李础所作,诗的前十句是作者替好友李础设想旅途经历之地,末两句对其寂寞的旅途生活表示同情和慰问。全诗格调轻松,用语淡远,感情真挚。
作品原文
送湖南李正字归1
长沙入楚深2,洞庭值秋晚3。
人随鸿雁少4,江共蒹葭远5。
历历余所经6,悠悠子当返7。
孤游怀耿介8,旅宿梦婉娩9。
风土稍殊音10,鱼虾日异饭11。
亲交俱在此12,谁与同息偃13。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长沙在楚地的深部,洞庭湖这时正是深秋。
断鸿零雁随着归人的南行愈来愈少,江边的芦苇却长得茂密邈远。
你所走的这条路,记得清清楚楚都是我经过的,路途已经很远了,你也该回来了。
你孤游远行省亲,为人正直,希望你路途平安,睡的香甜。
随着南去的路远去,风土、方言方音、饭食也越来越不同了,吃的鱼虾越来越多。
你的亲友都在河南,到长沙后同谁在一起生活呢。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这一年的秋天,韩愈的朋友李础要回湖南去,韩愈对这次分别十分惋惜,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韩愈与李础的关系非同一般。韩愈在汴州(今开封市)董晋幕中任职时,李础的父亲李仁钧亦在汴州掌管盐铁,他们共过事;后来韩愈又与李础父子同在太傅府任职,由于韩愈与李础父子两代人都有过交往,因此韩愈与李础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浅白中涵深情、平直中寓奇崛的诗。
首四句点明送友人的时间和地点。深秋的楚地景色,不禁令诗人浮想联翩,渺渺兮骤发思旧之愁怀。诗人曾在唐贞元十九年(803)遭贬南方,为阳山县令,后又曾徙掾江陵,对荆楚之地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都比较熟悉。所以,接着便有“历历余所经”之叹。这个感叹,既兼有反刍遭贬生涯的苦味,又包含了对故地的留连与怀念之情,感情当是非常复杂的。而对句“悠悠子当返”,则是对友人将返故乡的遥想与勉励。山川邈远,故地风情,您也该返回故乡了。因而,上下对句,形式上非常工整,“历历”与“悠悠”相对,“余”与“子’’相对,“所经”与“当返”相对,对仗可谓一丝不苟,而所濡涵的意蕴却完全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由此便显出诗人独运的匠心:用工整完全的对仗形式来载荷参差错落的意绪,从形式与内容的迭加错合中,造成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诗境。手法是相当高妙的。接下来八到十句,便是承着“悠悠子当返”进一步联想开去。友人胸秉耿介之怀,孤独南行,旅宿之夜,当也梦见妻子柔顺婉媚的仪容,南方风土殊异,音声亦皆不同了,全诗截此已下来一大半。从开篇,便从大景远景霉起,从远景到近景,从状物到抒情,句句收束,层层递敛,率皆预想途中情景之辞。写彼时彼地,竟未直接写送别一字,直到最后,才将聚焦点对准到了此时此地,戛然而收。
“亲交俱在此,谁与同息偃。”此句一经道出,便流露出了诗人深深的依依惜别之情。到此结束,留有反复咀嚼,回味无穷的余地。
初看此诗,颇感清新澹淡,风神邈远。诗人对友人的殷殷之情,通过对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描绘,徐徐荡漾而出,可感可亲。这似与韩愈宏放奇伟的风格不大一致。但细味此诗,却可以发现,它的结构也颇奇特。诗人在河南,送友人归湖南故乡,不是从河南的此时此地写起,而是一反常规,从湖南的彼时彼地着笔,而且用十句的大半篇幅来主要描写彼时彼地,仅最后两句才写送别的此情此景,点明题旨,着法甚奇。因而,诗人是突破了常轨旧格,奇构异想。
名家点评
顾嗣立:音调轻圆,绝类谢玄晖,似即暗拟《新亭渚》一首。(《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何焯:《送湖南李正字归》,字字妙。(《义门读书记》)
沈德潜:昌黎五言,难得此清远之格。(《《唐诗别裁集》)
马星翼:韩诗亦有摹《文选》者,如《送湖南李正字》诗,此诗全学二谢风格。(《东泉诗话》)
程学恂:《韩集》中如此等小诗,都有深味,不可忽。(《韩诗臆说》)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盂县附近)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等职,因谏宪宗李纯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他和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雄健散文化,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晦涩。有《昌黎先生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6 10:38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