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神,中国民间信俗之一。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
灶神与其它诸神,人们将其一年一度地送回天庭,让其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
中国传统习俗上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为“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因此该日特别要准备相行的祭品献给灶神们,让他返回天庭时不会说太多人们的坏话,其中特别是灶神(灶君)。中国民间传说灶君原为
玉皇上帝的三太子,因为好色言行举止不端,所以被玉帝罚到人间的厨房灶内,终日与妇女相处,留在人间做为监察人间言行善恶的地神。但送神后,仍有天神来接替该职,直到“接神日”后再返回人间继续其任务。又俗称“送神风,接神雨”,是期望诸神能有风神协助早些升天;正月初四接神时,则希望能下雨,此被视为天神下凡时所携来的神雨。
传统上,民家皆在厨房灶上墙壁安着灶君神位,以一纸印神像为主,设一香炉,早晚上香祭拜,所以当送神日时,供桌多设于该神像前的下方。但现代许多家庭神明厅的神明彩上,已设有灶君神像,故而多已不再于厨房另设灶君神位,所以送神日时供桌改设于神明厅前。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故徵陈子为之记而系以迎神送神之辞。”
主要是牲礼(三牲)、水果、甜汤圆、甜粿、糖果、酒、烛等。传统上特别重视甜食类的供品,希望让灶君吃饱甜头,不会向玉帝打人间的小报告;昔日原本供奉纸印制的神禡灶君在厨房时,还需将祭拜完的汤圆黏在灶名嘴边,象征使灶君嘴角生甜;或是将牲礼中的猪肉油抹在灶君嘴边,再用酒淋洒在灶名脸上,希望灶君嘴角油腻、酒足饭饱之后,就不会向玉帝打小报告了。至中午过后,才可把灶君神像撕下来晒干焚化,重新换上一幅新的灶君神像。
若家中有成员的生肖与该年的值年太岁相同而犯冲,并于该年年初在家中安有太岁者,需于送神日先以水果祭拜后再撤除太岁神位,俗称“谢太岁”;若是在庙中安太岁者,则于当天到庙宇去“谢太岁”。
原本送神后,当天家家户户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大扫除,因为只有送神后才可清理神龛,平日神明在避免触犯,大扫除也含有扫除一年所累积的晦气,称为“清尘”或“清鲀”。但若该年家中有丧事者,则不宜送神和清尘,中国民间相信如此会对死者不利,或煤烟会进入死者眼中,所以禁止。
包佶 生卒年不详。
唐代诗人。字幼正,闰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历任秘书监、刑部侍郎、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居官严正,所至有声。因疾辞官,卒于故里。封丹阳郡公。天宝六年及进士第。累官谏议大夫,坐善元载贬岭南。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晏罢,以佶充诸道盐铁轻货钱物使。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诗一卷。
送神:日本人认为10月份全国的神均集中在出云地区,各地的神都不在家。11月份日本人要祭神,所以这个月称精进洁斋之月。每年的9月至12月是日本各地送神的日子。因地区不同,具体的日子也各不相同。一般说来收获季节结束以后,田神返回山间。直到近代日本人仍认为田神也去出云地区与其他诸神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