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一般意义来讲,是指写诗的人;从文学概念上讲,是指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诗人通过诗歌创作、吟咏抒发激情,通过诗歌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诗歌传颂人间真善美。载入文学史上的诗人,应属于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的范畴。
【示例】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范鲁公戒子孙诗,其略曰:‘……《相鼠》尚有礼,宜鉴诗人刺。’”
汉·
扬雄《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唐
白居易《
马上作》诗:“
吴中多诗人,亦不少酒酤。”
明·
黄淳耀《马巽甫<游横山记>序》:“昔陶徵士作《
桃花源记》,后世诗人如摩诘、昌黎、
梦得、圣俞诸公,皆形之咏歌,以为神仙。”明王铎《袁石寓诗序》:“人以为石寓(
袁可立子)诗人也,而大寇薄,蠡台石寓破产募勇士杀贼,昌于气,而睢乃不愁。”
孙犁《秀露集·关于诗》:“这包括诗人的‘志’,即思想或见解。”
“诗人”一词,战国时就有了,《
楚辞·
九辩》注释说:“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可见早期诗人重在言志。《
正字通》注释说:“
屈原作
离骚,言遭忧也,今谓诗人为骚人。”这便是“诗人”一词的最早提法。从此以后,“诗人”便成为两汉习用的名词。辞赋兴起之后,又产生“辞人”一词。
扬雄《法言·吾子篇》说:“诗人之赋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用“则”和“淫”来划分诗人与辞人的区别,足见在汉代是把“诗人”看得很高贵,把“辞人”看得比较低贱。六朝以后,社会上很看重辞赋,认为上不类诗,下不类赋,以此又创立了“骚人”一词。从战国至盛唐,“诗人”和“骚人”的称号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
诗佛——
王维。由于其虔诚信佛,在部分诗歌中宣扬佛教,赞美佛教的无声寂火而得名。
诗狂——
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诗圣——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
诗魔——
白居易。其作《
与元九书》“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知其苦,非魔而何”。
诗骨——
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五言长城——
刘长卿。擅长五言诗,其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红艳诗人——
朱淑真。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